刍议网络空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2017-09-05赵晓燕
赵晓燕
【摘 要】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各种信息充斥其中,网络空间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界限逐渐模糊,趋向融合。为了了解这一过程,首先要知晓网络空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概念;其次要分析二者的融合及其原因;最终要探索二者融合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是扩大了民众话语权,消极影响是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构成威胁。由此可知,这种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消除其小计影响值得深究。
【关键词】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自从世界上出现了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时,由于它的通信联络功能,以及方便、及时、快捷等多种优势使得这一新兴事物迅速普及整个现实世界,在生活、工作、交往、学习等方方面面为人类带来便利。由于它具有通信联络这一强大功能,使人们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不仅能像在现实世界一样,甚至超越现实世界,超越时空,改变传统交流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和新的私人领域。在这个空间当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从清晰到模糊,直到融合。
一、网络空间、公共领域及私人领域概念
(一)网络空间概念
网络空间一词是由威廉·吉布森1984年在其美国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中首次提到,其认为网络空间是由计算机所创建的一个虚拟的信息空间。截至目前,关于网络空间的正式定义就有30多种,其他形式的认为定义更是不胜枚举。王纪武、郑浩宇在其文章中从技术、社会、经济三个视角概括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对网络空间的概念界定。技术视角认为网络空间是一种具有物质属性的基础设施。社会视角认为网络空间具有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活动的社会属性。经济视角则强调了网络空间在经济互动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同时,其不受时空约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分配的物质属性使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活动拥有了非传统的实现方式,并对城市功能结构产生深刻影响。”[1]
(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社会形成,与现实社会相同,网络社会也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合理区分二者,有利于网络社会的管理。
公共领域最早在上世纪中由德国女学者汉娜·阿伦特提出,她认为公共领域是“一种公开化的公民共同的政治生活, 这种政治生活通过言辞和劝说的方式, 而不是通过暴力做出决定”。[2]哈贝马斯在阿伦特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阐释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认为,公共领域是公共意见形成的领域,这个领域是存在于国家政治权力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哈贝马斯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3]。网络空间的公共领域指的就是人们利用网络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无明显的时间空间限制。
哈贝马斯认为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也是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的场所,家庭以及家庭内部的私生活也是私人领域的一方面。然而,与哈贝马斯那个时代相比,当前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私人领域的定义不仅仅集中在家庭生活,它被延伸到各个地方,特别是对于网络这个新生平台。与公共领域一样,私人领域也需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考虑它的形成和转变过程。本文认为,网络空间的私人领域主要指的是各种社交网络信息平台上的个人账户。如,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个人百度账号文库、微博等等。
二、网络空间中公私两个领域的融合
(一)网络空间中二者的融合
“私人领域公共化,是指由于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网络空间中存在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有演变成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的趋势,亦即网络私人空间由于公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异化为公共空间,私人事件成为公共事件。”[4]网络空间私人领域公共化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微信。微信这一软件发明的初衷就会为了方便用户与朋友联系,朋友圈功能也是为了能及时了解彼此的动态,本质上是一种个人自由表达思想的私人空间,虽有公共化的倾向,但并不明显。随着微商兴起,这一切发生了改变,每天广告推销信息满天飞,动辄被强制拉近自建的产品推销微信群,朋友圈再无朋友,变成了彼此的逐利场。更有甚者,朋友圈本是发表私人信息的一个私人空间,现在却成为个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或者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关注的平台,私人的信息被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传播。哲学家波德里亚认为家庭是私人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强大的媒体攻势,变得越来越透明,私人信息大量存在于网络空间,再无隐私可言。当前,无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你是否愿意相信,私人信息充斥着公共空间,私人领域公共化意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公共领域私人化,是指在公私领域界限不明的情境下,私人信息充斥网络公共空间,并持续发酵,日益表現出私人化的发展倾向。私人话题被别有用心之徒强行曝光人前,隐私与低俗共存,满足了大众看热闹心态,大量吃瓜群众的存在成为。比如明星八卦,网络上的噱头标题,低俗图片等。这类话题本身对于整个公共空间的构建与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如果不是大众喜欢看热闹这一信息被一些人利用,网络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特点决定了这些信息缺少价值。
(二)网络空间中二者融合起因
当代社会重点强调个性存在,喜欢有个性,能够展现自己的个人,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个人不得不学会装扮自己,以博取社会大众的眼球。而网络的发展则为个人这样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在网络空间中,个人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凭借个人喜好在网络空间以发布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展现自己。所以,大多数网络用户选择在自己的个人空间上分享信息,并欢迎朋友及陌生人阅读浏览,点击率就代表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所以,个人允许他人进入自己的QQ空间、朋友圈等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也允许私人意见的发表,无形当中促进了公私领域的融合。
三、网络空间中公私领域融合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扩大话语权endprint
“话语权是一种支配他人能力,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具有高度话语权的人通过对话语权较小一方言语行为、言语内容、参与途径的限制来达到权利的实现。”[5]从目前现状来看,在现实世界的公共领域当中,话语权是单方面的,普通公民无法参与其中。因此,这种话语权是单方面的和封閉式的。例如,传统上传播信息的形式有报纸、电视、收音机等等,统治阶级通过以上形式将承载有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信息投放于公共领域,普通民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做出回应来表达不同的看法。民意得不到畅达,公民缺乏话语权,直接导致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地位不平等。
这个问题在网络空间得到了解决。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与公共性,普通民众能在接收到信息后,在这个空间中表达不同的意见和简见解,畅达民意,尽抒己见,不仅促进了普通民众在公共领域行使话语权,通过表达民众的意见使公共领域的话题更加合理完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统治阶级的监督,让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做法是否得到民众的支持,以便他们能够调整和完善统治。
(二)消极方面:侵犯隐私,道德滑坡
公私领域的融合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价值观受到威胁。
首先,个人隐私受到侵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公私领域的合并,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透明化,大量私人信息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暴露于公共网络空间,这其中大多是在未经个人授意的情况下由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私自散播出去,目的是吸引他人关注,体现自身价值,以“出卖”别人来增加的粉丝及点击量。例如,明星、商人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八卦、绯闻;普通民众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通信等的私密信息外泄。
其次,社会道德滑坡。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受到大众的监督,尤其是身边亲朋好友的监督,民众会恪守道德规范,不会过分的践踏社会道德底线。但在网络空间中,缺失了这种监督,并且公私领域界限线模糊,其在私人领域发表的言论,有可能通过他人转发而进入公共领域,也有可能会直接在公共领域内发表不正当言论,虽然触及了道德的底线,但是无人监督,甚至也不会有身边亲朋好友知道此事。长此以往,道德对民众约束力弱化,社会道德整体滑坡。
四、结论
就当前阶段而言,网络中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正在逐渐融合,这种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合理利用这把剑,不仅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规范社会公众意识形态,进而形成统一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所以,采取措施时政府要先行,负责监督网络的运行及发展趋势,适时加大监控力度;法律为武器,完善法律法规,打击不法网络行为;宣传为辅助,宣扬法律与道德,双管齐下,以改变观念为根本。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的发展,规范网络市场行为。同时,重视双刃剑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完善自我与转换角度,规避存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纪武,郑浩宇.网络空间概念、属性、作用与城市规划响应———兼述国外相关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09):40-46.
[2]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译自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Garden City and New York,Dou-bleday Anchor Books, 1959.
[3]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9 年, 第32 页。
[4]陈长松. 论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融合及影响[J].学术论坛,2009(11):156-159.
[5]石良. 网络微博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3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