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9-05王亚萍

新一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创新

王亚萍

摘 要: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既是社會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是本文要阐述的观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内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一)妙语导趣

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创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引导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如:我在讲授《望天门山》,首先突出介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介绍其豪情万丈,气势磅礴的诗歌风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听潮》时,结合这篇文章用文字来塑造声音形象的特点,利用音乐和文学这两种艺术的相通性,采用音乐和课件导入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之以优美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引趣功效。学生从视觉角度和听觉角度感受海潮之美,从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兴趣十足地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情不自禁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二)鼓励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激励、信任带入课堂。教师热情的鼓励、诚挚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索只是奥秘的动力。教师及时、热情的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他们不断地体验经过奋斗获取知识、克服困难的乐趣,这样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如在讲授《听潮》欣赏“海睡图”,为了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课堂上,我抓住夜月星空、海面平静、潮声轻柔的特点,精心选取了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来配乐朗诵,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在音乐媒体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感悟和想像一系列比喻语言所营造出的如诗如画、温柔静谧的“海睡图”。朗诵结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上的气氛异常热烈,学生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创造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善于设疑,启发质疑,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一)善于设疑,创造思考的情境

“学贵有疑”,教师要善于设疑。在教学中我们设疑的目的要明确,要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时,我向学生提出:杨修是怎样死的?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去深入探讨课文。此题一解,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就一目了然了。在讲授《捕蛇者说》时,我提出:捕蛇者真的快乐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思维活跃,热烈讨论。通过质疑,学生对这一形象的痛苦经历有了准确深刻地分析与认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启发质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创新始于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笔”,要以极大的热情赞扬、鼓励,学生置身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之中,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就得到有效的培育。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模式,使得活动充满自我创造激情。因而,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而且抓住时机,以启迪思维,开发思维,激发他们求知欲。

三、拓展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举一反三、拓展思维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举一,让学生反三,是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方法,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教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我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激情处举例,然后让学生课外阅读陆游的名篇,学生兴趣大增,眼界大开,学生在知识的举一反三中,求知欲望增长,思维得到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得以提高。

(二)发展个性,培养创新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要做到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创造的能力,除具备一般的语文能力外,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例如《望天门山》这首诗,有的学生认为展现自然的伟力;有的认为展现的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各种说法不一,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探索真理的方法,比掌握已有的真理更重要,比获得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

(三)利用语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联想、想像

语文的形象性、表意性、灵空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联想、想像空间。马致远一首《天净沙·秋思》描绘的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令人浮想联翩,激发人们真挚、深沉、强烈、永恒的思乡之情,教你无法抵御。如此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都是由语文富有联想等特点决定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养成学生善于联想、想像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语文课堂应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创新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