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练习,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

2017-09-05童建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童建国

[摘 要]练习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和丰富数学经验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数学素养,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到视具体内容而定、因人而异。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计练习;数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89-01

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有效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若数学经验不足,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就会缺乏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无法有效理解新知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间的差异,制订相应的练习,确定训练的方向,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

一、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训练目标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训练目标,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①25×44 ②(22+10)×8 ③56×4+32

④36×25+64×25 ⑤7+5×33

在这组练习题中,因为第①题的解题方法与本节课应重点把握的“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点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先让学生对简单的、熟悉的习题进行计算,能帮助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从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②~⑤四道题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这种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的指向性练习设计在目前的教学上应用还是比较普遍的,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节约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不但要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哪些是学生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还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制订相应的训练目标。

二、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展开不同层次的训练

不同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层次的训练,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均能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42×25+58×25,38×36-28×36;

第二层次:25×104,55×97,2×56+32×43+32;

第三层次:25×44,560÷35。

第一层次的练习比较简单,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法则,就能轻松地算出答案,这一层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第二层次的练习比第一层次的更加灵活,对第一层次习题的变式,学生要经过一番思索后才能找到其中所隐藏的知识点,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这一层次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次的练习是一些拓展性题目,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如第一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25×44=25×(40+4)=25×40+25×4=1000+100=1100”,也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25×44=25×4×11=100×11=1100”。对于第二题,表面上看是一道除法题,其实是提醒学生在不知道运用什么法则计算的情况下,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不同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强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增加了學生的学习经验。

三、针对不同的题型,设置训练方向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的练习类型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计算题,有的喜欢操作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做题的疲劳感。

例如,教师可以让喜欢实践操作类型的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法则验证长方形的周长与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让喜欢做应用分析题的学生做应用题,如“学校有6行杨树,4行柳树,每行都有17棵树,请问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还可以向喜欢计算题的学生展示各类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显然,以上做法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成功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科学合理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数学解题技巧,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精心设计练习。

(责编 韦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