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讨
2017-09-05曾静
曾静
[摘 要]数学和语文都属于综合性学科,利用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整合,将语文教学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对整体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文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68-01
学科整合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学科知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补充和促进,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成为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学科整合的理念符合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社会,同时采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间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弱化学科专业性,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在小学阶段提倡数学和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二、学科整合的策略
1.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设置教学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实际内容,不断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课程资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和语文教学中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和数学本身特点的基础上,还应从学生的生活及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教学材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学习中运用生活的智慧和经验,将数学模型转变为实际问题来解决。
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借用语文教材中的诗词《题西林壁》作为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背诵这首诗。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包含的道理呢?”有学生回答:“诗人表达的是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事物的情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非常满意。最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观察物体。”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将数学教学知识点和语文学科内容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语文课本素材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并且對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也难以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语文教材中内容相同的知识点进行相互补充,体现教学知识点的鲜明特性。
如,教学“体积的认识”时,教师引用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大家一定读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发现瓶子里面有水,但是由于瓶口太小,水面太低而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发现周围有许多小石子,于是它衔来石子放入瓶子里,随着石子量的增加,瓶子里的水位逐渐上升,乌鸦最终喝到了水。”通过熟悉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对石子让水位上升的现象产生疑惑。在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吗?石子让瓶子中的水位上升说明了什么?”学生疑惑不解。教师继续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揭开这一谜题。”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结合语文课本中有趣的故事素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
3.利用语文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环节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能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解题的关键。数学语言精炼准确,很多相似的词语和概念在不同题目中的意义大不相同,且其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如果学生仅是粗略阅读,就会忽略很多重要信息,造成理解错误,直接影响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
如,应用题中常见的“增加到”和“增加了”、方程中的“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看似相同的词语,意思却完全不同。因此,在数学审题中,教师可利用语文教学中拆字释义的方法,让学生清楚了解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更多数学概念和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尤其是将语文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把握数学内容的关键点,大大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责编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