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具的综合运用

2017-09-05周海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具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周海燕

摘 要 教具直观形象,能动手操作,教学时合理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进行探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阐述教具的综合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教具;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1-0092-03

1 前言

教学离不开教具,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教具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在目前的教学中,不少学校对“信息化教学”非常重视,除了加大建设力度以外,还加强了对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与考核,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优质课、公开课以及教学竞赛中必备的条件之一,而忽略了传统教具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织的状态,在学习中必须借助于直观感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才能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扭转思想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要重视传统教具的运用,使之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种教具的作用,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服务,提高教学效率。

2 利用木条、硬纸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必须首先做到观察和理解,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才能有所创造。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就地取材,找几根小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随意进行推拉。结果发现:无论怎么推拉,三角形的形状始终无法改变,而四边形的形状可以随意改变。由此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备这个特性。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自体验,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了。

同样,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可找几块硬纸板做成一个圆柱体模型,再在圆柱的侧面沿一条两端对齐的直线剪开,成为一个平面,让学生观察这个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恍然大悟,再探究归纳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就不难了。

3 利用剪刀、纸片等教具进行数学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运用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具是必要的辅助工具。

如在教学“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定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拼接”图形的方法直观得到。由于拼接的方法有多种,因此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等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旧知

第一种方法:度量,即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三个内角的度数,通过计算它们的和,得出结论。

第二种方法:剪拼,即将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旁边,通过证明构成平角,得出结论。

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利用教具,通过操作和验证,探究出证明方法。具体方法:让学生拿出剪刀和纸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展示验证方法。在证明过程中,既可以交流讨论,也可以进行争辩。

有学生说:过点C作CD∥AB,延长BC到E(图1);根据平行线内错角相等定理,∠1=∠A,∠2=∠B;再根据平角定理,∠A+∠B+∠C=180°。

而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证明方法:因为CD∥AB,所以

∠1=∠A,论据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B,

论据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CB+∠1+∠2=

180°,所以∠A+∠B+∠C=180°。

经过交流与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对定理的判定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鼓励,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想出更多的好方法。这种教学设计既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改革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 利用小黑板进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教具的参与。如在“概率”教学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可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在黑板上方来展示题目。如题目:“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以外均相同的8个黑球、4个白球和若干个红球,每次摇匀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袋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4,由此可估计袋中约有红球多少个?”这个题目是来检测学生概率知识的,如果在黑板上抄写,容易占用太多时间;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又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分散注意力;而使用小黑板,由于其朴实无华、司空见惯,则既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上。

5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模型是传统教具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

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过程中把握探究方向,学会提出问题,发展创新能力。数学模型是借用模型处理实际问题的好方法,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由于数学模型能更加精确地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运动发展规律,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較困难,而在教学时如果运用其他方法则费时费力。因此,信息技术便成为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具有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于一体的功能,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因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2)信息技术具有人机对话功能,有利于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加强联系和交流,增强合作;

3)网络上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从而促进探究。

实践证明,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结构更加优化,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基础知识是灵活运用“数学建模”的前提。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时,可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教学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以此引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求法的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建模”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时,在导入新课环节,可让学生回顾在小学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等有关知识,重点回顾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折纸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回顾,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思考:由这些折纸过程能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证明方法吗?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折纸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受折纸过程的启发,就会得出不同的证明方法。

6 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应用方式

自主性操作 所谓自主性操作,是指教师没有作具体的要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的操作。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验证性操作 所谓验证性操作,是指学生运用学具验证所学知识的结论,以加深和巩固;或者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确。这种操作方式的特点是帮助学生经历一次“提出假设—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初步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印象和记忆。

合作性操作 所谓合作性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而进行的操作。这种操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探究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人员安排、操作程序及成果展示等细节。

模仿性操作 所谓模仿性操作,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而进行的操作。其特点是能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操作发现问题,增加对知识的新认识,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思维,为以后灵活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应用性操作 所谓应用性操作,是指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7 教具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传统教具来说,虽然具有操作简易和使用灵活的特点,但是在运用时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有充分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和分析;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观察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现代化教具,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具,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其他教具合理配合使用;课件的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好使用的切入点;要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解决问题后及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忌把“人灌”变成“机灌”;切忌片面追求赶时髦,为使用而使用,以免费时费力。

8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教师的教学离不了教具,学生的学习也离不了教具。在教学中應用时,教师既不要事事用教具,也不要时时用教具,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应用。只要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不厚此薄彼,合理搭配、综合应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具的特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具课程改革初中数学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