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初步研究

2017-09-05唐静

医学信息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翻转课堂

唐静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文探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大专非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这门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教学对比的方法,肯定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的同时得出了新的结论:学生在主观能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成绩、教与学的互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

关键词:实践反思法;少数民族护生;评判性思维;护理实习带教

中图分类号:G434;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010-02

1 研究背景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推广,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可见有其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教师在应对“翻转课堂”时必须转变传统角色:教师要由课前教案的书写者转变为课程视频的设计制作者;教师要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教师要由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学后反思的促进辅助者[1]。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已有几十年,無论是国外引进的,还是本国固有的,努力打造从探究式课堂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从PBL教学再到慕课和翻转课堂等[2]。翻转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翻转,从传统的老师教到提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实现了师生角色的翻转,有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是参与者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和评价者的翻转。在翻转课堂中,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通讯媒体的使用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学习和写作的方式与环境,如云墨蓝班课APP课堂的引入等,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3]。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设计制作视频布置教学任务,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或智能手机课外观看(在线学习),线下分组讨论;回到课堂,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有效的解答,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加快知识内化的步伐。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曾经说过:“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2 翻转课堂的优势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我校推广。医学基础作为非医学临床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到基础医学的各个学科,如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而该课程所设置的专业并不是临床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医学知识相对匮乏,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的吸收和迁移能力太过局限,新的教学模式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讨论,集思广益,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必要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4-5],老师精心制作的视频或在网络上观看已有的微视频,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更为优质和适合的学习条件,使资源优化和机会均等。②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探究,真正实现了自我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的时间自我思考,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③由于微视频的前置性学习,必然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就是说翻转课堂使教师改变一讲到底、只有预设没有形成的教学模式。

3 “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

3.1设置“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操作流程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操作流程,见图1。

3.2研究方法

设置医学技术系两个小班作为平行班进行研究,进行研究前按学习成绩打乱重新分班,避免学生成绩差异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每班人数为45人,其中一个班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另外一个班进行传统教学,周学时4学时,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将两个班教学结果做如下比较:

3.2.1主观能动性 实验班主观能动性增强,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自己先查阅资料给予一定的解释,虽然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但是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问题分析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等;平行班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前也缺乏有效的预习,上课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的课堂中来,回答问题没有系统化,表现出片面并且缺乏自我的见解,课后不能积极完成作业。

3.2.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案例教学中,实验班学生能过很好分析问题,并做出正确全面的分析;如在讲解肺气肿的案例分析时,实验班的学生能够针对该案案例提前查相关的资料,从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到基本的病理变化等,都能做到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且在小组讨论中反复的论证并集思广益给予补充。对照班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只是被动的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不能对问题系统分析,不能在课堂上将知识有效的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漫长,知识的迁移和利用能力欠缺。

3.2.3实验动手能力 实验班的学生能在课前主动预习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该实验所使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会积极利用网络观看一些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做到提前的了解和模拟,积极在实验课中得到预期的验证,实验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对实验的操作进一步的熟练。完成既定的实验目的,并对实验结果做到恰当合理的分析,实验的成功与否都会得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对照班的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提前有效的准备,只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操作。从实验的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都没有思考预期的结果。

3.2.4实验班和平行班期末综合成绩分析图

4 讨论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研究,现总结如下:

4.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带着目的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如:让学生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查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通过微信、qq群等相关平台等发布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源,及时回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4.2能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

通过学生所提到的问题,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以及对知识的把握度,自我学习的能力等。做为老师可以整体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讲授阶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对学习任务的认知水平来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

4.3教师转变角色

将传统的单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模式颠倒过来,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向导,将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讨论、解决。最后总结提升,则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并组织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解决问题,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问题和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加以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全方位提升。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案例教学法、组织讨论分、讲授法、微课,将教学资源共享,极大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综合的提高。

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在全国广泛实施,在医学院校结合PBL教学法共同实施必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知识不在单纯局限在教材中,将是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金煜,郑友训.“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49-51.

[2]吴志鋐.十多年课改之路:从探究课堂到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4(8):5-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4]郝林晓,折延东.翻转课堂理念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5):80-86.

[5]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评判性思维翻转课堂
临床个案分析在低年资助产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