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017-09-05李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算理计算教学

李辉

[摘 要]缺少算理的支撑,会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望“算”生厌的情绪,使其数学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算理;计算教学;小数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42-01

【教学案例】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节课时,对于例1中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我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自主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然后我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其次,我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并提出要求:“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最后,我引导学生在尝试后先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行归纳概括。在处理第二个问题时,我也采用了上述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和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看上去让学生进行了探究与交流,但这些探究和交流都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预设之中,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思维与想法,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原有的经验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

基于上述思考,我再次进行教学,对例1中的第一个问题做了如下尝试:待学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先自己想办法算出“4.75+3.4”的结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期间我进行巡视和指导,最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生1:4.75+3.4=8.15。4.75可看成4元7角5分,3.4可看成3元4角,则4元+3元=7元,7角+4角=1元1角,5分+0分=5分,合起来是8元1角5分。

师:谁听明白了?生1是怎样想的?

生(齐):听明白了,生1利用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然后再合起来。

生2:4.75元还可看成475分,3.4元可看成340分,则475+340=815,815分也就是8.15元。

师:你为什么先化成分才计算?

生2:因为4.75和3.4的单位不一样,所以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

师:这位同学说的内容非常关键,谁来重复一下?

生(齐):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

生3:还可以列竖式计算。(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竖式计算)

师:请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生3:整数加法中,相同数位要对齐才能相加,我想小数加法也要相同数位对齐,就把小数点对齐了。

师: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生3挠挠头,欲言又止)

生4(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你看,小数点左边都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都表示角,第二位都表示分,所以对齐了。

师:嗯,有点意思。谁还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5:其实根本不用看元、角、分,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是个位,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一共想出了三种办法,它们的共同点是——

生(齐):单位相同才能相加。

师:哪种方法比较巧妙?妙在什么地方?

生6:列竖式比较巧妙,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

【感悟与思考】

1.激活经验,建立表象是理解算理的前提和关键

小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已储备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键要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第二次教学中,当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鼓励学生先自己想办法算出结果,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于少了具体规定,学生自然产生了多种想法,其中最容易想到就是“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然后再合起来”。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式教学,可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小数加减法要数位对齐”的表象。

2.比较概括,适时提升是理解算理的重要保证

帮助学生激活经验仅仅是理解算理的第一步,因为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表面的,而且常常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教师必须引领学生逐步减少对具体感知材料的依赖,通过分析和比较,把算理的本质和规律概括出来,从而达到同化与提升已有经验的目的。在该案例中,当生2说出“因为4.75和3.4的单位不一样,所以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后,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一生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提升和概括。“这位同学说的内容非常关键,谁来重复一下?”“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一共想出了三种办法,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处,學生通过交流碰撞,自主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就都对齐”这一本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算理计算教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