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年级新生的管理
2017-09-04周海玲
周海玲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老师,如果没有教过一年级,就像一个女人没有做过妈妈。凡是经历过包括一年级在内的多个年级教学经历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这句话道出了一年级教学的所有滋味,“教育”的含义在一年级的教学与管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入学之初。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培养一年级新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是一年老师工作的重点。因为这些孩子刚刚脱离幼儿园活动型学习方式,进入小学接受系统的学科教育,这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将要面临巨大的改变,但天真幼稚的他们浑然不觉;加上我们这里的孩子只能上村民办幼儿园(没有公立),这些幼儿园规模小,管理乱,特别是师资极差(大都是从村里随便找来个赋闲在家少妇),而且,学前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标准,没有成绩考量要求,所以幼儿园管理者不注重孩子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容易使幼儿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极不利于幼儿的后续发展。
所以,接手一个新一年级,千万不要急着讲课,一定要先强调各种纪律要求,培养训练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的过程,并且工作一定要从细微处着手,从课前怎样准备文具到铃声响要进教室,从坐立行到文具摆放,从如何举手答题到整理书包,从如何拿书执笔到站队做操,从如何值日到如何入厕,从上下课起立到如何与伙伴相处,从如何游戏玩耍到个人卫生……各种细节要求要管理到位,这是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新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会事半功倍,如:
一、用儿歌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农村孩子对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尤为喜欢,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带领学生经常吟诵,提醒其自觉执行,效果不错。
如:上课铃响后,学生边拍手边唱:“听到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放在桌子上。”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由吵闹变为安静。听老师讲课,要做到:“小手放桌上,眼睛看前方。” 书空时齐说:“伸出右手小食指,我跟老师学写字。” 下课了要注意:“下课先要去厕所,室内室外不追跑,轻走慢步我最行,游戏安全要记牢。”站队时教唱:“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静、齐”。
这些儿歌,易读好记,便于学生对照动作是否到位,适时地诵读,可以保持学生们学习专注、投入,使课堂气氛富有生机与活力。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坚持下去,日久天长,形成习惯。
二、树榜样
留心观察,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如:在班上经常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随时有所比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三、反复训练
一年级小学生的记忆力、自制力不强,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
如:每节课前我都要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学习用品的摆放,每节课中我都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昂首挺胸向前看,身要坐直头要正,一尺一拳一寸高,左手平放举右手,手捧书本眼看字”。每节课下课铃响时,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随时运用恰当的时机有目的地对学生训练,给达到要求的学生颁发小红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使获胜的学生产生自豪感,合格的学生产生满足感,不达标的学生有一点紧迫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的正确行為逐渐形成“自动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召开一次成功的家长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一定要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谈心、交流,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讲给家长听。凡是对学生学习生活有利的,我们能想到的都可以告诉家长怎么做。使家长明白教育不只是老师的责任,他们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给与督促和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让好习惯为学生插上成功的翅膀,使他们受益终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