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

2017-09-04刘芷君张卓玥王明志

商情 2017年28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少数民族家乡

刘芷君+张卓玥+王明志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经济结构转变等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和全国大学生同样的就业难问题。返乡就业便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少数民族;返乡就业

一、现状和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劳动力就业市场化机制的逐渐建立,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分配转变为就业双向选择,市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配置作用。原有的政策不再适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加。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促进民族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多元化上的突出作用,如何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

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压缩了人居住的空间,北京市2005-2014年城市人口密度持续走高,大城市人口过多引发的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管理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9.3岁。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东部占国土面积的11%,却集中了全国人才总量43.2%的各类专业人才,西部占国有土地面积的61%,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失是人才流流入的2倍以上,其中以中青年骨干人才流失为主。民族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尽管少数民族大学生留在内地城市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从宏观背景看,让这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更有利于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大中城市人口、精英冗杂的缓解,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平衡化,知识普及化,有利于国家整体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含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是指民族属性为非汉族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即返回家乡工作,家乡是指民族大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父母、亲人世代居住的地方(邓红波,2012)。在本研究中,家乡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所在的民族地区(自治区或自治县等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由于推拉理论的应用及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内地大城市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返回民族地区工作的就业行为。

综上所述,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就业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就业对策主要集中在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四个方面。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地区偏向性,关于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西南及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广西等地的研究比较多元丰富,而我国最早设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族相關研究却乏善可陈。另外,研究地域的不同会导致现状和研究结果的不同,如西北及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返乡意愿要强于西南地区,所以对返乡意愿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在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上,虽然有以它为例的研究,但是从当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研究,而非从大城市返回内蒙古自治区的角度,且没有对蒙古族的深入研究。因此,研究离开家乡民族地区去大城市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意愿很有必要。

三、研究意义

(一)补充流动人口和就业方面的研究,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和代表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宏观经济稳步上升,但社会上就业形势仍旧十分严峻。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相关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语和焦点。但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由于大众对此群体高学历的固有印象,受到了较少的关注。2009年学者廉思提出“蚁族”一词后,学术界才逐渐弥补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一领域的空白。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民族聚集区,家乡经济较为落后,需要大批人才建设。返乡就业顺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形势,响应了政府政策号召,有利于排解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而且由于民族风俗的特殊性和语言的限制,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更有利于其社会适应,因此在大学生返乡就业问题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具代表性和研究意义。

(二)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衔接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出入口

另外,少数民族就业“入口”、“出口”不连贯。西部各省区在高校招生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学生或采取单独划线或实行降低分数段录取等优惠政策,用以提高少数民族考生的升学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较之招生政策,各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方面却鲜有保证,导致出入口衔接不连贯,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

(三)有利于改善家乡的经济状况,发展民族经济

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能利用研究促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强化家乡建设,带动家乡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更大的市场,拉动劳动力就业。汉族大学生由于语言不通,不便去民族地区工作;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易于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四)有利于排解社会排斥难题,减少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和谐

近年来,流动人口在住房保障、户籍制度、社区融入等方面受到社会排斥,不公平的待遇使他们做出社会失范的行为,从而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由于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的不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的过程中遇到了更多的阻碍和排斥。而且,由于少数民族身份的特殊性,社会问题容易衍化升级为民族问题。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通”,不在“堵”。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减少了一部分大城市流动人口。同时出于对家乡的归属感有利于促进其社会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问题出现的机率。

参考文献:

[1]王刚.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04):45-47

[2]刘文振.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工作力度研究——以新疆为例[J].时代经贸,2014(3):138-139

[3]韦唯.西部民族地区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1:1-3

[4]朱立国,党赟.对西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流失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7):140-141

[5]邓红波.人力资源竞争力视域下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少数民族家乡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