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
2017-09-04陈岚
陈岚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使得各国的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靡,同时也使得金融化这个名词进入公众的视线。中国上市公司对于金融化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研究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一、金融化的概念界定和现状研究;二、金融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三、资源错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四、股份制和目标资本结构;五、不同性质上市公司研究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金融化
一、金融化的概念界定和现状研究
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萎靡,经济金融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中国抓住这次机会,自2015年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的发展和改革。金融改革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之一,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同时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财富分配极其不均匀,美国99%的财富掌握在1%的人手里,美國经济主要是依靠金融的发展,因此金融发展及其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金融化是从中国加入WTO后开始,加入WTO后,我国金融资产的占比翻了一倍,中国的部分企业对此有敏锐的觉察力,对公司金融化做出了反应,中国开始出现金融公司,显然金融公司的金融化程度是较高的,而非金融公司和金融公司由于环境的不同,金融化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而金融化程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迅猛发展拉动了我国经济金融化发展,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控和管制,金融业迅猛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重很大,收益快速速速十几倍于传统的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体现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比重越来越重,经济金融化是金融业不断增加的支配权以及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美国自次贷危机后由证券业代替银行业成为主要的金融部门,股票市场成为商业活动的宠儿和投资人的胜地,这使得全球金融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经济金融化的广义定义是指金融市场、交易和金融机构日益扩长的规模和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上市公司金融化是指公司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占重要位置,经济活动的重点在于金融部门。
二、金融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金融化可以归纳为当公司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公司的发展不仅和产品的构成要素市场有关,还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公司的资金更多地用于购买金融市场上的股票期权等金融资产,而较少地投入于产品的要素市场。近十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较低,尤其是非金融化的上市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化程度没有加强的趋势,在这些上市公司中,有关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在众多上市公司中最低,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公共产业的金融化程度最高。
经济金融化是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兴起,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也出现了上市公司金融化,中国的金融化程度以及开放程度无疑是较为缓慢的,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这一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渐渐改变,风投公司等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同时公募和私募也在兴起,上市公司的优势在于上市公司有更大的可能获得银行的贷款,公司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矛盾主要是资金的盈余与短缺结构性,上市公司从中国五大商业银行贷款的率在减少,资金盈余的公司开始进入金融业或者利用已有的资金进行投资,大部分国企开始进入金融业,经济快速金融化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即金融资源错配。资金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资金的投出更加偏好于已获上市资格的公司。有些学者认为金融资源的错配的主要原因是五大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配置有缺陷;有些学者认为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化能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些学者的主要想法是二级市场的价格可以筛选出好的投资公司。全球经济危机仿若还在昨天,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说明金融资源的配置失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比我国的金融业与美国的金融业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别仍旧存在并且有些大,我们国家的金融资源配置的问题不仅是关于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属性,同时也存在着高产公司与低产公司之间资源的分配不公以及在不同产权不同性质公司之间配置效率的问题。
三、资源错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资源错配问题进行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拓宽融资,改善银行贷款的有关条例,提高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这些建议不仅反映了经济金融化同时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和不同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金融资源的供给缩小了不同性质上市公司的差距,但金融资源的错配问题及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地下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这部分增加的金融资源的供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流入实体经济,绝大部分流入了金融投资行业和房地产等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市场泡沫,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呈现出地区性结构差异的特点,这对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融资集团对不同的上市公司的贷款待遇也相差迥异,而未上市的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待遇也较为不同,这也证实了我国经济金融化的资源配置不公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实体经济的金融化是一种逐利行为,持续时期较短且与公司的主营产业互不匹配,这种形式的公司金融化并不能改善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而且可能导致公司的领导人偏向于金融投资而减少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很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对于金融存在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公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的主要解决方法是:第一,降低银行的主要融资媒介地位,政府出台的政策提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深化金融改革是能够打破银行业的媒介垄断地位;第二,加快金融市场制度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约束。第三,对于企业也要深化制度改革,降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提高民营公司的地位,加大对民营公司的支持,队民营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股份制和目标资本结构
股份制改造使得股份制企业的数量极大增长,但是上市公司的盈利率却与数量的增长成反比。中国的上市公司一般是按照产权明确和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的,但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差强人意这表明上市公司的股份制制度还有待研究。产权明确不仅明确了公司资产的所有权和对应的受益权,最主要的是控制权配置机制,这个机制应该使得所有权与控制权一一对应以实现最大的效率。endprint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通过研究发现资金短缺和时机是影响资本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虽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在一定时间里可能呈现出静态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资本结构总是倾向于动态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由目标资本结构决定。专家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主要从上市公司的成本和税收出发,得出上市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的结论,研究表明有目标结构的上市公司会有公司负债率远低于目标比率的现象,从而推断出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存在信息获取的矛盾以及不同部门的利益冲突,當公司出现资金缺口时,尤其是家族性公司或者大型公司一般会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如果内部融资不能解决,则通过外部融资或者权益融资来解决问题。有些学者认为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取决于市场的成分和程度和公司应对外界变化做出的调整措施,这些在短期内会导致资本结构发生动态的变化,但在长期中的效果还有待研究。目标资本结构直接决定资金缺口的多少,而资金缺口反过来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具体改革方向和调整资本结构和资本构成;当目标资本结构在公司的所占的比重较小时,时机和股票的价格直接决定上市公司具体调整方案。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而且目标资本结构在上市公司占有较大比重,时机和股票的价格同样会影响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从而导致资本结构动态的变化,这些影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目标资本结构对上司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五、不同性质上市公司研究分析
一般的非国营上市公司最看重发展战略,通常通过投资其他的项目来增强公司竞争力,而不是盲目扩大市场规模。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和大型上市公司而言,更重视的是规模扩张,并且大股东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力较弱,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经理的投资冲动和大股东的权力冲突日益明显,因此具体的委托关系会影响公司决策行为。具体的市场状况影响公司的投资。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公司投资动机较为理性全面,更加倾向于通过投资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产品市场竞争力小,市场环境有较高的垄断性的公司的投资动机较为盲目,一般利用地理优势进行投资以赚取利润,但并未考虑提高竞争力的问题。中国上市公司一般向股东提供股权而非现金,因此流动资金较为充裕的公司将这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资本约束以降低企业进行低效率投资的概率,并建立合适的市场竞争机制。
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者因逐级委托代理制度对技术创新较为轻视,而盈利的上市公司同样轻视技术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业绩不稳定的原因。接受过高级教育的公司决策人对项目的可调整性较为重视,同时也会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各个系数的变化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同时更重视外汇风险和市场风险。
上市公司决策者更多从管理层的角度考虑,而非股东角度。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票的历史平均收益率,如果决策者考虑历史收益率说明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考虑权益资本。上市公司的决策者们由于股份的不流通因而不关注股价的变化,因此一般股东得到的投资回报为现金股利,这也说明了内部融资成本低。上市公司一般将银行贷款利率作为估算成本的依据,上市公司决策者存在内部融资偏好,从而可以推测出较多的投资者失败的根源可能是低估了成本。
参考文献:
[1]邓迦予.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张慕濒,孙亚琼.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金融化的成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4,04:81-90
[3]许新强.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和原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