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7-09-04张超

商情 2017年28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

【摘要】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将矛头指向了资产证券化(ABS),然而,在十余年的分析中,学者们发现,ABS仅作为了导火索,并不是本质原因。本文以ABS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为基础,以次贷危机为例,分析其对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借鉴意义。丰富基础资产、简历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以及注重信用评级是我国现在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次贷危机;信用风险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信贷机构出现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美国政府推出了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改革工具。资产证券化是将流动性较差但未来有一定收益权的资产打包成一个资产组作为可以销售的证券,投资者的投资使得信贷机构可以迅速回收资金的一种金融创新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当时盘活了信贷机构的现金流,解决流动性风险,解决了储蓄金融机构的期限错配的问题。随后这种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领域中,运用范围一再扩大,直至该种工具被过度滥用,带来了新的风险,并最终诱发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当时很多人将此次金融危机的源头指向ABS产品,但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分析与研究,发现ABS仅仅是该危机的一个导火索。

二、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前发展

1971年美国政府提出的抵押支持证券(MBS),标志着ABS在美国正式开展,这种产品在1983年除了用于住宅房地产以外,还用于了商业用地市场,包括写字楼、工业用地一级零售业地产等,由此迎来了大幅增长期,此种模式范围的大幅扩张使得信用增级显得尤为重要。随后ABS也开始出现,首个ABS产品出现在1985年,品种为计算机租赁票据。抵押债券凭证(CDO)是以ABS或者MBS的现金流作为资并实现证券化,是ABS的再证券化。ABCP是具有证券化性质的一种商业票据,是SPV以此资产为抵押并在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以上四种产品构成了美国证券化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品种:MBS、ABS、CDO以及ABCP。

(二)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后发展

次贷危机过后,投资者的信心大减,再加上美国政府对ABS进行的去杠杆化政策,使得美国ABS发行规模在接下来几年中大幅下降,在总的债券市场规模不变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人们更多的将资金投入到了国债中。各种品种中影响最大的是MBS,非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危机后对其的投资锐减,且多年后也没有出现反弹。在经过美国政府对相关监管措施进行修改和改革后,美国的ABS出现复苏气象,并在随后重新成为美国债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次贷危机产生原因

(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高杠杆性

高收益注定伴随着高风险,而高杠杆性导致高收益的基础上,也隐藏着高风险的危机。次贷危机发生前,从事ABS的机构往往通过高杠杆来操作,这样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风险会立刻凸显,并且损失会成倍增加,直至危机爆发。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在2007年间,85%抵押贷款的信用评级为“AAA”,从这一比例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评级机构已经完全失去了公正性,再加上三大评级公司的信誉度较高,这会迷惑一些投资者做出更加放肆的投资行为。从实质上来讲,这种不公正的评级已然构成了系统性风险。

(三)美国政府监管不力

虽然美国将ABS加入到了“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范围内,但美国政府从开始就没有注重ABS的监管问题,因为ABS使得美国尝尽甜头。且在次级贷款风险被证券化转移后,政府没有去跟踪监控,使得风险蔓延到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四)美国经济问题及政府干预

以上原因只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本质则应归因于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以及美国政府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干预。在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的总负债已经上升至了53亿美元,已经造成了资不抵债的情况。随着次级贷款不断地允许放行,这一现象会更加严重化。

美国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从2001年开始不断地降息,连续十三次的降息到2003年6月已经降到了1%,这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更加促使了房贷市场的繁荣,需求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不得不放低市场准入的条件,进一步形成了房地产市场泡沫。

四、对我国的启示

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ABS的试点,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我国在2008年暂停了ABS的实行。此后,随着我国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日益凸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ABS在2012年重新启动,2014年市场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发行规模较2013年增长10倍以上。2015年央行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审批制化进一步表明政府对于ABS的支持。美国ABS的发展以及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我国均能借鉴其经验。

(一)改变单一基础资产,增加基础资产范围

目前我国ABS的基础资产主要以住房非抵押贷款为主,相交于发展成熟的美国,较为单一。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尝试国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新兴信贷資产作为基础资产创建SPV,开展ABS,进一步扩大证券化的品种和规模。

(二)完善国家监管层面网络布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对于ABS风险的监管问题,我国应从中吸取教训。我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三会分工对于目前金融混业经营来讲显得不再适合,政府可以针对ABS建立专一的监管部门,加入到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中,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三)注重信用评级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资信评级机构竞争格局较为明朗。从次贷危机可以看出信用评级对于ABS的重要性。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影响力远远低于美国三家全球评级机构,因此投资者往往会忽略评级的重要性。一方面,国家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评级机构的基础上,也应该保持监管机构的公正性,杜绝评级与利益的挂钩,真实反映评级与风险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郭经延,赵睿等.美国ABS的经验及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5(10):64-69

[2]刘轩.美国ABS研究——基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视角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4)

[3]张利.美国ABS研究[D].吉林大学,2013(6)

[3]王楚皓.美国ABS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5(11)

作者简介:

张超(1992-),男,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信用风险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次贷危机下的经济法作用
浅谈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特殊目的载体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