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学教学

2017-09-04陈兆宏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

陈兆宏

摘 要:数学教学与信息化结合,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的辅助使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更丰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合作学习更加简便,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未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数学教学;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进行改革,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条件

信息化条件是指在多媒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和数学应用软件创设问题情境,对数学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分析过程,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体验知识的获取,并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求解的过程。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可以化静为动,突出重点,化单一为多元,增加知识的密度,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架起桥梁。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模式转变

1.教师的课堂角色的转变

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帮助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信息化条件下,原来一些比较难以表达的分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演示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软件,在实际操作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使教师同时了解多个学生操作情况,与传统的课堂巡视相比,教师的监控效率和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自主进行探究、利用网络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使数学学习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满足学生个体对学习的不同需求,从而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学教学形式创新

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灵活机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进行知识的传达以及疑点的提问,使教学重点突出,直观有趣,化解难点,同时架起小组合作学习的桥梁,实时高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1.设置疑点,创设教学情境

好奇是人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图文并茂的声像,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边讲古希腊数学家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地演示分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手段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直观地呈现了角平分线上任意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特点,学生大呼过瘾,自然而然地看出角平分线的性质特点。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解《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时,为了表明“点左右平移时只是横坐标发生变化,纵坐标不变”这一规律,老师采用了几何画板演示,在拖动点运动的过程中,上述结论显而易见,几何画板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发现点平移的规律。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结论的发现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景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4~6人一个小组,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一台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复习与作业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数学辅导课件放到网站平台,让学生去巩固已经学过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课件内容一般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进度,系统深入地学习、复习。另外,备课组内牵头建立智能题库,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实时地得到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大家针对共同的问题充分讨论、取长补短,既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的精神。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了数学课堂,以其形象性、趣味性、高效性等特点,激活了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形式更丰富,更高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他们学习新知搭桥铺路,拓宽视野,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安明.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J].东方教育,2016,10.

[3]何力群.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新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