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正确对待语文教材中的方言

2017-09-04冯承军

成才之路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亲切感语文教材标志性

冯承军

摘 要:文章从推广普通话谈到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方言现象,认为方言具有个性化、乡土味、亲切感、标志性等显著特点。教师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方言、正视方言,必要时不妨模仿方言,给方言一席之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方言;语文教材;个性化;乡土味;亲切感;标志性

中图分类号:H17;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29-01

一、前言

走进校园,一块块写着“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语牌十分醒目,意在提醒学生必须做到这两点。因为这是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不可缺少的。事实上,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卓有成效,普通话早已成为人们交流的最重要工具。但是,这不等于说方言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打开语文教材,会发现有许多方言已经与普通话共存,因此,应该正确对待语文教材中的方言。

二、方言的显著特点与价值

既然语文教材中存在着方言,就有必要认识方言的显著特点,认可它,并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一般来说,方言具有个性化、乡土味、亲切感、标志性等显著特点。

(1)具有个性化。方言具有个性化,才使得各种方言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文学作品的语言才显得丰富多彩,才有利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哪一部中没有方言?不谈别的,就拿孙悟空来说,他在妖精面前常说的那句“吃俺老孙一棒”,就很有个性化。仅此一句,就充分显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以及猴性不改、十分顽皮的性格特征。这句话,如果不用方言,恐怕很难达到应有的语言表达效果。

(2)具有乡土味。方言的区域性很明显,乡土味很浓不足为怪。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的“乡音”应该指的是方言。从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方言植根于乡土。你看诗人在外漂泊多年,鬓毛花白了,人老了,但岁月无情言有情,方言没有变,还是那股乡土味。这种味道是方言特有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因为这种乡土味,有历史的沉淀,有岁月的浸泡,极其浓郁,耐人回味。有个小品叫《公交协奏曲》,王宝强在其中扮演农民工,有一句“俺北京人”令人捧腹大笑。“俺”不是北京方言,一个外地人来到北京打工,自认为加入到北京人的行列,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但一出口,浓浓的乡土味便出来了。方言正由于具有乡土味的特点,所以才耐听、耐品,令人回味无穷。

(3)具有亲切感。有句俗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为什么老乡见面如此感人?很显然,方言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你想想看,一个人在人生地疏的他乡,偶然遇见家乡人,怎能不喜出望外?而凭什么知道对方是家乡人、是老乡?恐怕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家乡话,就是方言。双方正是通过家乡话,从方言中感到一种亲切感。方言的这一特点,也被文艺作品所采用。喜剧演员宋丹丹扮演的小品中的人物,几乎都是说方言。在《懒汉相亲》中,宋丹丹扮演的是一位没有见过大世面、对父母多少有点依赖的农村姑娘,有一句台词“俺娘说了”反复了多次,却一点不显得啰唆,反倒让人觉得无比亲切,无比温暖。方言的这种亲切感,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具有标志性。说方言具有标志性,是因为它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一定范围的代名词或一张名片。人们常说的上海话、天津话、山东话等就是如此。既然方言有这样的特性,人们就应该尊重方言,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方言就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该正视它,给它一席之地。像有的电视台,就专门开辟了方言栏目。南通电视台的“总而言之”栏目,是用純粹的南通话播出;如东电视台的“大沈阳说如东”,也是用如东方言播出。这些含方言的栏目,老百姓喜闻乐见,宣传教育的效果很好。这些电视台能给方言一席之地,充分说明方言存在的价值。这也说明,语文教材中有方言的一席之地并不奇怪。

三、正确对待语文教材中的方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方言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不妨模仿一下方言。这当然不是取代普通话,也不是与普通话分庭抗礼,而是偶尔为之,在模仿过程中体会方言的特别味道。教学话剧《陈毅市长》(选场)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模仿手法。《陈毅市长》(选场)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刚刚走马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一个是潜心科研的化学家齐仰之,其中陈毅说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四川话模仿陈毅讲话,这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对方言不屑一顾,这种态度当然不正确、不可取。如果说普通话是主流,那方言也应该是支流,至少也是溪流。其实,追根溯源,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前提下,要正确对待语文教材中的方言。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碰到语文教材中的有关方言,教师有时不妨从模仿入手,通过模仿加深学生的体会和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屠海波.方言资源在语文研究中的特殊地位[J].语文建设,2015(01).

[2]陈青.论语文教学中的方言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7).

[3]陈颖漪.试论方言在母语课程中的地位及其教学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切感语文教材标志性
书,让我们走在了一起
《老人与海》读后感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吴浩: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绘画空间
伊朗遭“标志性攻击”震动中东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奥运举办城市及其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