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商业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构建研究
2017-09-04孙国光王瑜徐先金秦文胜王召国
孙国光+王瑜+徐先金+秦文胜+王召国
摘 要: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具体形式,对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新形势,针对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搭建过程为主线,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培训体系;培训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46
1 当前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形式
烟草商业企业是集烟草工业的分销商、零售客户的供应商、消费者的采购商为一体的服务商,其一切经营活动并不产生任何有商品属性(狭义)的产品,只是通过服务卷烟工业、服务零售客户、服务消费者来实现其价值增值。因此,烟草商业企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人”。由此可见,要有效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员工素质的提升,必须把打造一流团队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和“总开关”。
2 烟草商业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烟草商业企业自改制组建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局提出的“人才兴烟”和“科教兴烟”的人才战略,积极开展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但是,受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制约,在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需求层次分析的深度是欠妥的,培训缺乏针对性
需求分析是企业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但是,纵观烟草商业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工作,培训效果不理想在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一些企业完全由员工本人提出培训的要求,主管部门应付公事;再如一些企业的人事劳资部门不进行需求分析,只凭经验及模仿他人来机械地制定本公司的培训计划。总之,培训需求设计这一方面做得始终有所欠缺。
2.2 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培训缺乏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培训课程体系是企业教育培训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重要性最强、难度系数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因此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符合企业、岗位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在培训课程体系搭建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是内训课程水平不高,教员多是从系统内部抽调,培训内容一定程度上还局限于工作流程的讲解,对员工的工作技能、综合素质方面提升效果不明显;二是外训课程储备不足,外训的时间短、次数少,并且在外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员缺少对背景知识的理解,课程收效甚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力、物力的浪费。
2.3 培训方式单一,培训缺乏调动性和科学性
目前的培训方式受培训课程和培训理念思维的限制,大部分采用简单的课堂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教员面对面为学员上课,教学过程中实践锻炼少、调查研究少,这种“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的灌输式培训,缺乏灵活性、应用性、科学性,往往出现教员“激昂陈词”,学员“正襟危坐”的情况,不但不能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更無法着力培训员工的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致使培训质量低,学习效果不够好。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体系主要由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与筛选、员工培训类型的设计、培训项目的实施、培训效果的测评以及培训能力发挥机制的构建五大模块组成, 每一模块的顺利完成都是这一体系(图1)有效实践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3.1 基于知识培训的员工培训教育的途径
一是企业内部培训为主,送外培训为辅。二是企业统一组织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提倡员工自学成才。三是集中教授与岗位培养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年度培训计划由主管部门在每年12月31日前,根据所辖工种(岗位)员工的素质、技能、实务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具体的培训需求计划意见,由企业召集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在整理分析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重要程度排列培训需求,并依据所能收集到的培训资源,制订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和预算。经企业局长(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通过后,印发执行。中长期培训计划(规划)和专项培养计划(规划)由企业人事部门会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编制,经企业局长(总经理)办公会研究通过后,按进度计划落实到相应年度培训计划中实施。
3.2 培训计划的变更与调整
由于客观因素影响致使培训计划不能如期进行时,培训组织部门应做好培训计划的变更与调整工作。一般情况下,培训组织部门在项目计划执行前一周,即应向企业人事部门提出计划变更(调整)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生效。
3.3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一是面向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开展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政治理论等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岗位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创造能力,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假期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根据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对进入工作岗位前的员工进行的上岗引导和专门技能知识的教育训练。目的是使员工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条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初次上岗员工、新调入员工、待岗员工、转岗员工和其他需要就业的人员。初次上岗员工和新调入的员工,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概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安全知识、技能知识及实习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对国家实施职业资格准入的岗位,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按照国家法规的有关要求,经过相应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岗前培训由企业人事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完成。
3.4 加强在岗培训
一是岗位日常培训,岗位日常培训以改善绩效为目的,采用自学为主、集中培训教学为辅的方式进行。二是专题培训,专题培训是指对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宽和提高的培训教育。专题培训主要采取企业内集中授课、送外培训与发放教材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专题培训由企业统一组织或由企业委托受训单位自行联系、承办。三是,转岗培训。转岗培训是指对拟转换岗位的员工进行的旨在使其达到新岗位要求的培训。根据拟转岗人员的多少和拟转换岗位的特点,转岗培训可采取同新员工一起参加拟转换岗位的岗前培训、接受现场一对一指导、外出培训和接受企业组织的定向培训等培训方式,考试考核合格,方可办理正式上岗手续。四晋升培训,对拟晋升人员或后备人才进行的使其在特定时间内达到更高一级岗位要求的培训。五职业资格(技能)的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是在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前,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对技术工种人员进行的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以技术技能和业务水平提高为核心的培训,使员工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所规定的本职业技能等级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3.5 培训的实施
一是培训主办部门应依据培训计划表,按照计划实施培训,并负责该培训的全部事项。二是在培训中,参加培训的学员要签到,主管培训部门应确实掌握了解上课、出勤情况。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准时上课,因故不能参加者,须办理请假手续,对旷课、迟到、早退、不专心培训、扰乱课堂秩序的学员,所在单位应参照员工奖惩规定处罚。三是企业人事部门负责检查、评估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四是每次培训结束后,应组织相应的考试或测验,由主办部门或培训教师负责监考,培训师评卷、审卷,考试成绩统计情况由各部门送交企业人事部门备案。培训考试的成绩、成果报告等,作为员工晋级和升迁的一项重要依据。学时在6学时以上的培训(包括外训),受训者学习结束后,应写出心得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阅签字后存入个人培训档案。五是参加外培获得结业证、毕业证、资格证人员,应将证书交企业人事部门审验,审验后将相应的培训材料存档。六是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的组织者应填写《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培训总结表》,并于培训结束后3日内交企业人事部门验收存档。七是各单位(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教育台账、资料。培训教育活动的相关资料(如:部门培训教育计划,月度总结,培训师的资料,培训讲义,培训签到,培训考核,培训奖惩,培训检查、整改情况,员工培训教育台账,学历教育情况等)应及时报送企业人事部门分类汇总存档。
3.6 培训期间的待遇与奖罚
一是员工参加企业或所在部门组织的内部岗位培训,属于上班时间进行的,按正常出勤对待。二是员工参加企业统一组织送外的脱产培训,培训期间按照正常出勤对待。三是学历教育管理,员工学历教育包括:成人高招脱产、自学、函授等以取得学历或学历提高为目的的学习教育,企业所有在职员工均可自愿参加学历教育。在职期间的学历教育,以短期、业余、自学为主,一般为本科及以下的学历教育。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由企业统一制定计划,统一选派人员参加,学习期间待遇及学费报销办法另行制定。
3.7 培训教育经费的管理
一是培训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举办培训活动、员工送外培训学习的培训费(含差旅费)、奖励在培训教育工作方面有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个人、外聘教师费用、培训师资学时补贴等费用支出。二是员工教育经费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财务制度执行。三是企业人事部门根据培训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分配,科学使用。四是培训教育经费的使用,必須向企业提出培训费使用申请,写明详细用途,经企业培训主管部门审核,报企业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
4 某烟草企业在培训体系搭建方面的主要做法
某烟草企业在培训体系搭建过程中,行成了以知识管理为主线的教育培训体系,按照“PDCA”的管理模型,即以“培训计划更精准、培训形式更丰富、课程体系更完善、评估机制更科学”为导向,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4.1 培训计划更精准
某烟草企业培训工作,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把培训优秀员工队伍、满足员工职业成长、助推实现“全国一流,山东旗帜”发展目标,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培训需求征集、分析机制,某烟草企业在培训需求征集工作中,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的问卷调查的形式,综合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征集形式。二是访谈法,每年末,人事部门培训工作人员深入各基层单位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烟叶技术等一线及后勤工作岗位,通过与员工一起工作,观察员工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以用培训解决的问题。其次,与基层单位负责人、企业机关处长面对面谈话,了解其下属在专业技能、执行力建设、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征求下一步培训的意见和建议。访谈法的开展,有利于培训双发互相了解,建立信任关系,使培训对象更加深刻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不足,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三是问卷调查法,某烟草企业培训需求问卷调查采用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开展,避免了主观问题难以归口,客观问题局限性强的缺点。四是小组讨论法,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束后,某烟草企业会组成培训需求分析小组,通过岗位资料分析和员工现状对比,得出员工在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薄弱环节,结合企业年度工作目标,培训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2 建立各层次、全方位的培训计划
某烟草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过程中,以培训需求和企业发展定位为主要参考,分别制定外训、企业层面和县级局(公司)层面三个层次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目的明确,具有有效性。根据企业年度工作思路,明确培训目标,使制定的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在分析年度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岗位要求,根据员工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变化,区分层次,按照岗位需求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满足不同岗位员工工作需求。三是结合分析,具有针对性。结合员工队伍实际和全年工作计划,认真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明确培训目标、对象、内容、方式、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将员工教育培训的实效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四是培训形式更丰富,某烟草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把打造优秀员工队伍、促进员工职业成长、助推实现“全国一流,山东旗帜”发展目标,构建全员轮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综合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互为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式”大培训格局。
4.3 “准军事化管理”式的全员轮训
某烟草企业的全员轮训工作实行“理论学习+军事训练”的模式,将军事化管理贯穿于培训全过程,从统一的迷彩作训服到整齐的行进步伐,从清晨的集合会操到餐前的列队拉歌,从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到气氛热烈的分组讨论,全程都以严格的纪律规范行为、锤炼作风。
4.4 “机关学习日”的学分制培训
立足拓展思维,某烟草企业市县两级机关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中学习活动。每周二、周四分别利用较短时间举办不同专题的培训,员工根据需要自主选修,选修计入学分管理。对达不到学分要求的,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措施,督促员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5 建立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QC小组活动
立足管理创新,某烟草企业以职工培训学校为平台,将QC小组活动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定期组织召开QC小组分析会,讨论分析当前生产经营、专卖管理及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创新点,根据需要,分别召集相关人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4.6 开展以提升技能为目标的模拟场景培训
立足专业技能提升,某烟草企业打破以往传统的面授式培训模式,将客户经理拜访场景搬进教授,将烟叶分级现场搬进教室,将真假烟鉴别的实验室搬进教室,使参训学员在学中练、练中学,这种培训形式集互动性、趣味性、实战性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参训人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达到学用充分结合。
4.7 建立以内训师培养为导向的内训课程库
某烟草企业的内部课程库搭建,以内训师选拔培养为平台,以精品课程竞赛为总抓手,以指导实际工作为目标,实现内训师队伍总体水平与内训课程建设的同步提升。
4.8 建立分类、分级的内训师选拔培养制度
某烟草企业内训师选拔培养工作按照不同的业务条线实施归口管理,将内训师共划分为7个序列。
各序列内训师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序列内训师进行选拔、培养,由企业对全体内训师统一调配使用。
4.9 实施精品课程竞赛,组建内训课程体系
在内训师队伍初步形成并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开展精品课程竞赛,竞赛共分为6个专业类别,分为标准课程和微课程两种形式,从工作重点和难点入手,从身边工作入手,从细微处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所属专业范围内的内训课程。
綜上所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烟草行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建立学习型企业,打造知识型团队,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员工价值的提升,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值,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企业边界的多种变化及其原因[J].中国工业经济,2005,(3).
[2]石坚,周华伟.强化税收调控功能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宏观经济研究,2006,(12).
[3]戴罗仙.税收优化政策与我国产业优化升级[J].经济问题,2007,(5).
[4]孙亦军.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战略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 ,(11).
[5]李晓华.产业结构演变与产业政策的互动关系[J].学习与探索,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