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的归属感能奠定孩子一生的根基
2017-09-04马军
马军
〔关键词〕家庭教育;归属感;发展
每次去看望岳父母,妻子的侄子康林都会闹着跟我们回家住两天。今年寒假也不例外,康林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如愿以偿了。岳母说康林太皮了,不好管,让我注意些。但是在我家里,我感觉他很懂事,很听话,很可爱。按时睡觉,早上也不赖床。让他帮忙打扫卫生,他能把所有房间的地面扫一遍。吃饭也很好,做什么吃什么,从不挑三拣四。偶尔调皮,但是不让人讨厌。做作业时,也能静下心来。反正我感觉他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家伙,和我的关系很融洽,有时还特别粘我。
康林是年二十五跟我们来的,乐不思蜀了,想年后再走。但是过年是团圆的日子,所以二十八下午岳母让女儿的小舅开车来接他回家过年。可是康林死活不走,又哭又闹。最后是强拉硬扯,才把他弄走。
我记得我小時候最不爱在别人家过夜,很不习惯,对自己的家特别眷恋。康林为什么喜欢在我们家,不喜欢回自己的家呢?一个孩子不喜欢回自己的家,这背后隐藏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归属感。什么是归属感?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分析来看,归属感是属于潜意识的对有意识的规范,这种规范使人在有意识中获得安定的感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目前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从这些理论来分析康林不愿意回家的原因,我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康林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大多时间是岳父岳母照顾他,岳父岳母只关注他生活上的需求,并不真正懂他,对他的一些行为,按成人的标准要求,所以指责大于接纳。只要不听话,不是语言威胁,就是一顿惩罚。而在我们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比较宽松,出现问题我们是引导,不是呵斥、批评。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自己的家没有那份安定,没有内心需要的安全感,没有自己想要的陪伴,没有真正懂他的那个人,没有他想要的温暖,家对他来说没有吸引力,家不是他内心想归属的那个地方。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危险。研究人员给31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和379个社区学院的学生寄出问卷,问卷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社会活动范围、冲突感、寂寞感等问题上。调查发现,归属感是一个人可能经历抑郁症的最好预测剂,归属感低是一个人陷入抑郁的重要指标。
安全、放松、有关爱、有认同、有包容、关系和谐、让人温暖的家,才会让孩子有归属感。将来无论天涯海角,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所向往的温暖的家,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应该是疗愈心理创伤最佳的地方。
作为父母,怎样给孩子归属感?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每个孩子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个体
一个曾经向我咨询过的孩子对我说:“马老师,我真想逃离现在的家。我爸爸妈妈根本不把我当人看待,他们总是控制我的生活,让我做一些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看到父母我只有愤怒,我宁愿在外面多待一会,也不愿意回家,每次都是硬着头皮回到那个让我厌恶的家。”
这个孩子不愿意回家,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生命个体。用尊重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情绪,照顾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心中才会有魅力。谁让孩子失去尊严,孩子就会向谁讨回尊严。尊重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正确的爱,没有尊重,家庭教育会黯然失色。
二、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温暖孩子的那颗幼嫩的心灵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齐某,下午放学,经常不回家。每次,几乎都是大半夜在网吧里找到他。经了解,他的情况是这样的: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奶奶不懂教育,看到齐某不听话,就批评指责,还经常给齐某的爸爸打电话,告孙子的状。爸爸知道后对齐某又是一顿指责。父母离婚了,奶奶和齐某的关系也很紧张,齐某和爸爸的关系也不好,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齐某为什么老是泡在网吧里,不愿意回家了。因为家庭关系太不和睦了。
作为父母,首先处理好夫妻关系,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恩爱;处理好与老人的关系,让孩子看到父母对老人的孝敬;父母还要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爱他的。一个家只有关系和谐,爱才会在家里流动,家才会其乐融融,才会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谁也不愿意回到一个充满敌意和争吵的环境中,何况是孩子呢?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温暖孩子的那颗幼嫩的心灵。
三、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对家特别留恋
一个初一的小女孩,失踪了好几天,家人非常着急。公安机关根据村头的监控发现是被一名中年男子领走的,奇怪的是,当公安机关在这个中年男人家中找到这个小女孩时,小女孩就是不愿意回家。原因是回家没人陪她,除了看电视就是玩电脑,爸爸妈妈在市场上卖水果,总是很晚回家。在中年男子家里,中年男子天天陪着她。可见陪伴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的心灵就是孤单的,孩子就像孤魂野鬼一样可怜,家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而已。
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对家特别留恋。所以,父母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陪孩子说说话,陪孩子玩一会,了解孩子心中的困惑和心理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力量和关爱。不然家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归属感,他们宁愿被陌生人领走,也不愿意待在自己家里。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四、只有接纳的爱才是有格局的爱
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下午放学后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总是最后一个回家。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乐于助人,在班里表扬了他。可是有一天,他主动找到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回家吗?因为我讨厌回家,我讨厌父母的那张脸。我考不好,他们就说我不认真;我房间乱,他们就说我懒,不讲卫生;我丢了东西,他们就说我丢三落四;我买点小零食,他们就说我馋嘴;我看会儿电视,他们就说我光知道看电视,不知道学习。总之,我在他们眼里一无是处。”
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孩子回家的路为什么这么漫长,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不能容忍孩子的不足,对孩子缺乏接纳,父母的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特别不舒服,所以对家没有温暖的感觉。因此,父母对孩子要多一些接纳,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对孩子缺少接纳,只会把孩子逼进死胡同,在他们心中种下不良的种子。所以,只有接纳的爱才是有格局的爱。
心中有归属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心中有归属感的孩子才能学会爱,因为归属感本身是被爱感染的;心中有归属感的孩子是尊敬父母的,因为父母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是伟大的。
让我们尊重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多陪伴孩子,多接纳孩子,让孩子的心灵对家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归属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无论将来孩子身在何处,家都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如果我们的父母能让孩子对家有这样的归属感,我们的孩子就会像大树一样,成长为一个有根基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中学,济宁,273522)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