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初一新生克服“学习不适应症”
2017-09-04高鹏
〔摘要〕初一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全新的学习阶段,但是在生理和心理上依然稚嫩。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提高衔接意识,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中小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扎扎实实地推进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训练,尽快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不适应;学习观念;初一新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4-0068-02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恐怕不少学生都有过如下类似的学习经历。
案例一:A和B两人在小学时的成绩旗鼓相当,都非常优秀。后来上了同一所重点初中,在开学不久的数学周测和月测中,A都考了全班第一,而B两次仅勉强及格。平时两人一起上学、一起游戏,作业都一样完成,也都从不请家教补习,连老师都说他们一样聪明,可是为什么成绩却相差很大呢?这让B一直很窝心,百思不得其解。
案例二:初一新生H,小学时品学兼优。他不负众望,考上了当地的重点初中。全家人都为他骄傲,H更是信心百倍。然而,开学后的几次成绩测试,H的成绩在班级里只能算中等水平。他很不服气,暗自发誓一定要赶上去。可是期末考试他的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又退步了许多。这让H很气馁,经常对着书本发呆,甚至害怕去上学了。
为什么小学阶段的优等生,进入初中后成绩却一落千丈呢?类似上述新生B和H的行为表现属于典型的“新生学习不适应症”。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忽视了小学与初中两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尽管他们很努力,但没有及时调整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思维状态,学习不得法,以至于事倍功半,导致成绩下滑,进而出现学习障碍[1]。
小学生、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决定着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必然存在较大差别。突出表现在:在思维能力上,小学生以感性的形象思维为主,而初中生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有所增强;在教法上,小学侧重于教师手把手地教,初中则强调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在学法上,小学侧重于反复训练与硬性记忆,初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间、生生间的探究和合作。对于这些变化,很多初一新生并不了解,他们仍沿用学习小学课程的方法去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進度加快的初中课程,当然感到应接不暇、收效甚微。特别是面对初中全新的探究性教法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没了教师的手把手辅导,许多学生立马感觉茫然无措,对学习内容无从下手。很多初一新生出现的这种学习不适应,不可避免地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滋生痛苦、彷徨、迷惘、焦虑甚至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2]。
初一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全新的学习阶段,但是在生理和心理上依然稚嫩。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提高衔接意识,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中小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扎扎实实地推进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训练,尽快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了解课程特点
班主任要配合各科任教师,通过举办课程知识讲座、课程设置介绍等,向学生介绍各学科的结构、内容、课时安排、学习要求等情况,让初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对初中各课程的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他们意识到小学、初中的课程存在差别,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初中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转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通过实施具体的学法指导,保证充足的自习时间,给予足够的自主选择机会等,让初一新生转变小学阶段业已形成的“等、靠、要”的不良学习观念和惰性,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
三、指导学生“会学”
班主任要通过学法指导、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独立做作业、解决疑难、课外阅读等环节进行系统的综合指导;配合各科任教师依据各学科特点进行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单科指导。当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既可以是带有“普世”价值的群体集中指导,更需要针对性强的个别分散指导[4]。有必要强调的是,班主任在邀请初二、初三成绩优异者或者学习成功的校友用他们生动的事实和切身的体会,介绍其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时,一定要帮助初一新生们有选择地接收和有机地组合、创新、运用,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适应教学方式
小学、初中阶段重点培养的能力不同,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内容的衔接也不一样,知识难度的变化也具有跳跃性。另外,不同学段的教师讲授不同的知识,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而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初一新生对新科任教师之间必然有一个“阵痛”性的适应过程。班主任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一点,并清晰地、正面地向学生介绍每一位科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力求学生迅速喜欢和适应科任教师的教学风格[5]。当然,班主任也要帮助、配合科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来适当调整其教学方式,找到教学双方相互适应的最佳结合点,以尽快提高教与学的双向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鹏.初一、高一新生“不适应症”不是小问题[N].银川晚报,2015-07-28.
[2]初一新生不适应症[OL].http://forum.3xy.com.cn/Article.aspx?ArticleID=1439.
[3]王树芳.如何应对新生入学不适应症[J].班主任,2012(12):34-35.
[4]谢伟思.初中新生学习不适应性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1):125-126.
[5]池万银.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对策[J].内江科技,2009,30(8):207-2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初中部,宿迁,2238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