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09-04黄三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态文明高职

黄三平

[提要] 加强高职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环境教育薄弱、学生环境素养较低、跨学科研究和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环境教育、在公共课教学中融入生态和环境教育、创建崇尚节约爱护环境的绿色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是高职环境教育的几种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职;环境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5CZY04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3日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它强调尊重和维护自然,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其内涵是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和模式的重大进步。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加强并做好学生的环境教育。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职环境教育的关系

(一)加强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担负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和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高职学生的环境素质如何,他们是否具备生态文明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是否掌握环境知识和技能,是否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而,加强高职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学生环境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全国有1,00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学生人数上千万,他们将成为国家现代化一线建设的大军。如果高职学生没有生态文明理念,缺乏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上就不会运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注重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高职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目标和任务是增强学生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环境法制知识以及环境专业保护技能,这将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实施节能降耗等环境保护行为,直接推进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并带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因此,高职学生环境教育能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职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问题

2016~2017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XJK015CZY049)课题组开展了环境教育专项问卷调查,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来自机械类、化工类和管理类等三个大类的十个专业的210名学生做了有效答卷。根问卷调查和我们的访谈、观察,发现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环境教育较为薄弱。当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但对生态文明和环境素养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除了环境专业外都没有开设环境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较少涉及生态和环境教育。学校的环境实践教育也较为欠缺,缺乏系统的对学生有影响力的实践教育活动;二是学生环境素养较低。虽然从整体上看高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意识,但是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理念是参差不齐的,平均水平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较低的。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不强,期中4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一般”,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弱”,超过30%的学生表示自己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不怎么反感。在回答环境知识与技能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有错答。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只有14%的学生表示了解,70%的学生表示听说一点,还有16%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总的来看,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理念、知识和技能、法制和道德等环境素养较低;三是跨学科建设有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各专业學科要和环境学科有机整合,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跨学科建设和研究还比较薄弱,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也有待增强。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路径与实践

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有哪些路径,本文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教育实践为例来做探讨。

第一,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环境教育。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以专业学习为主,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环境教育是应有之义。专业教育中向学生传授绿色发展的理念、环境保护的知识、节能降耗的技能,将环保理念和习惯深植于学生心里,这对学生今后在岗位工作上践行环保有深远意义。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该校有多个机械制造类专业,设计与实施了绿色制造技术与高职制造类实践教学融合。传统制造业是投入量大、废弃物多的线性经济模式,而绿色制造是资源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循环经济模式,因而绿色制造涉及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等系列新理念。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将绿色制造内容设计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考核标准,建成了融入绿色制造的机械设计、加工实训、汽车制造、机电控制、产品创新等实训模块,设计了金工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选、专业讲座、实训管理等专业环节中都应贯穿环境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环境教育水平,需要增强跨学科建设和研究。

第二,在公共课教学中融入生态和环境教育。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语文类、思政类等公共课也是融入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途径。生态文明作为“绿色文明”,核心要素是公正、和谐和人文发展,它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平和谐的发展,其根本是人具有健康、公正、尊严的高尚人格与和谐、关怀、公平、公正等人文精神。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公共课“人文素养与应用”为例,这门课是由大学语文课改革而成,教学内容上整合了文学阅读、实用写作和人际沟通等模块,教学方法上注重探究、分享与实践,将尊重和珍爱环境的理念与平等公正的精神融入其中,例如在文学阅读模块设置几个主题教学,“人与自然”便是其中一个主题,主题下有多篇描写或思考自然的美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思考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与环境的损害,让学生通过美文阅读、讨论分享、写作交流等方法认识到不仅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发展,人和自然也要和谐发展,和谐、关怀、公平、公正这样的人文精神不仅适用于人与社会,也适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里。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在公共课教学中把人文和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塑造健全高尚人格大有裨益。

第三,创建崇尚节约爱护环境的绿色校园文化。在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但是节能降耗的环境保护行为的实行程度比较低,俭朴节约也没有成为普遍风尚。譬如,重复利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及时关灯、不乱丢垃圾、少用一次性的餐具等良好的环境行为并没有得到普遍践行,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便利,仅有4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尽量少用一次性餐具的习惯,仅有52%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重复利用塑料袋,有18%的学生不及时关灯与节约用水,仅有69%的学生保持了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在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当发现有损于环境保护的现象发生时,您的做法是?”这个问题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选择“不管闲事”,不会去制止他人损害环境的做法。某些学生还有着以浪费资源和过度消费为荣的错误观念。这既与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影响有关,也与校园绿色校园文化缺位有关。高职院校应创建崇尚节约爱护环境的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广播、报纸、标语等都是宣传绿色发展环保理念的载体。学校还可以开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比赛,在学生中形成以节约、环保为荣的良好风尚。

第四,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落实到行动上,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知行结合,在理念和知识的指引下开展实际行动,在务实行动中又增长见识和现场体验,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都表示期待能多参加一些环保实践活动。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近五年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环境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根据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团委的统计,自2013年到2017年5月以来,共组织学生开展了22次比较大型的校内外环境保护活动,代表性的有“保护母亲河”(清理湘江垃圾)、植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与环保相约,绿色同行”的演讲比赛、雷锋日环保宣传活动等。学生们参加每场活动都积极踊跃,既有创意又舍得付出,在实践中深受教育,活动开展得也很有实际成效。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高职学生环境教育也能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环境教育薄弱、学生环境素养较低、跨学科研究和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环境教育、在公共课教学中融入生态和环境教育、创建崇尚节约爱护环境的绿色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是高职环境教育的几种路径。要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健全、尊严的人格与和谐、关怀、公正等人文精神,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主要參考文献:

[1]欧阳波仪,刘海渔.绿色制造技术与高职制造类实践教学融合的设计与实施[J].时代农机,2016.6.

[2]廖金香.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3.4.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生态文明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