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20年亚洲或面临更大风险

2017-09-04寇佳丽

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泰国亚洲

寇佳丽

以1997年泰铢外汇崩盘为代表的亚洲金融危机,迄今已20周年。曾经,东南亚国家备受煎熬,经济、社会与政治都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如今,经过20年的恢复与成长,亚洲不再是从前的亚洲,这一地区的金融状况也不似从前般脆弱。面对高度金融化的经济现状,亚洲国家需要警惕什么?曾经在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国家,今天又有怎样的变化?

从繁荣到不堪:为什么是泰国

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二战后,日本有意识的加快产业升级,力图赶超欧美。期间,日本逐渐把低端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废旧建新产业重构”政策,将纺织、摩托车、消费电子产品和一些重化工业转移到当时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简称“东南亚四国”)和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即“亚洲四小龙”)。20多年里,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8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实现起飞。这也就是产业发展的“雁行模式”。

20世纪80年代前期,东南亚国家引进外资的能力普遍偏低。80年代后期,前述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全力吸引外资。巧合的是,同一时期,日本企业资金异常充裕。1987年以后,日本企业对亚洲四小龙、东南亚四国的投资规模暴增。

“这之后的10年,东南亚国家凭借承接产业转移、日元投资还有日本的机器设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其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大量出口纺织品、食品、汽车、电脑配件、集成电路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郑蔚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新兴国家发展,一般都要经历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的阶段,通俗地說,就是花得多、挣得少,需要不断借钱维持资本运作。只要资本持续流入,即使东南亚四国长期出现经常账户逆差,也不会有很糟糕的情况。

问题就在于,从1995年开始,日元开始贬值,日本游资开始从东南亚国家撤离。此时,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泰国也实现了经常项目自由兑换,资本开放步伐走得很快。不过,1996年年底,泰国需要在未来一年内偿还的短期外债高达477亿美元,而同期国家外汇储备只有372亿美元,资不抵债。

纸包不住火。1997年,泰国政府开始整顿银行系统,资本严重外逃。6月份,泰国16家金融机构被勒令停业,外汇储备净值锐减至28亿美元。7月2日,泰国宣布允许汇率自由浮动,放弃实行多年的泰铢挂钩美元汇率制。随后,泰国金融市场陷入混乱,曼谷外汇市场美元兑泰铢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为1∶29.45。

福祸相倚,清迈协议诞生

“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都是外向型经济体,对国际市场的依附性很大。当时泰国的金融局面基本由国际买家主宰,政府影响有限,经济出现问题,泰铢很快贬值,国际游资开始撤退,货币越贬值资本外逃越严重,资金出逃越快泰铢贬值越难以控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飞彪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这场危机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亚洲国家资产严重缩水。从泰国开始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韩国均遭重创。亚洲货币普遍贬值,股市一泻千里,很多企业被西方国家趁机抄底并购。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经济衰退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政权不稳,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当时,泰国政府被推翻,执政长达32年的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也下台,俄罗斯总理走马灯般一年换了6位(1997年)。

不过,徐飞彪也指出,尽管亚洲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发生在亚洲地区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为亚洲地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教训。1997年之后,亚洲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一边弥补危机中暴露出的政策缺陷,一边收拾满地狼藉。

“比如,银行处理坏账,重组资本结构,加强审慎控制机制,企业也对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新的整理,许多国家对过度投资进行清理,出台更加合理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加强外汇储备,尽可能改变高度依赖海外短期投资的局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迈协议”的签订。2000年5月4日,东盟十国与中日韩三国(10+3)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并建立了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协议,推动建立东盟国家与中日韩的货币双边互换机制,为加强亚洲地区金融合作、保持市场稳定、防止金融危机再度发生带来有效操作途径。

根据清迈协议,签署国可以签订双边货币互换(本币互换,Currency Swap)协议,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好的汇率,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和另外一种货币进行交换,互相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

徐飞彪认为,上述努力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彰显效果,“1997年遭受严重冲击的国家,在2008年受到的影响普遍较小”。

另外,清迈协议在2014年还得到了修订和扩大。

2014年7月17日,日本财务省对外宣布,10+3签署的清迈协议修订版正式生效,货币互换资金规模从1200亿美元增至2400亿美元,使得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下可以迅速实现救助。同是这一年,清迈协议开始从双边向多边发展,目前也还在继续,网状的货币互换协议比双边的更保险,也比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获得救助更快捷。据悉,危机状态下,某个国家想要获得IMF的援助往往需要等待2-3周。

更大的危机或未到来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尤其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当时,不少发达国家对这场危机的解读集中在法制匮乏、政策监督不完善、裙带资本主义等多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发达国家基本众口一词,就是觉得亚洲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建设任人唯亲,政府和商界的界限不清不楚,导致金融系统漏洞百出,国际投机者才会有机可乘。可是十年后,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西方国家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曾经的观点。”

次贷危机,也称次债危机,是指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2007年8月开始,次贷危机席卷美国,随后波及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最终在2008年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金融海啸。

如果说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缺乏治理、疏于制度建设,那么,缘起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又该作何解释?到这时,发达国家才认識到,金融危机之于金融市场,就像病痛之于自然人。

庞中英指出,每个成长阶段,人都可能会生病,或轻或重,金融危机也一样,它断断续续地出现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比如,亚洲金融危机后的20年里,我们不仅经历了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还见证了2012年的欧债危机(至今尚未完全解除)。

“如果你在金融系统工作,就会发现每天都是危机四伏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目前已经实现高度金融化,大家对实体经济的关注远不及对金融的关注。保守地说,金融系统里充满了各种危机和陷阱,我们日常接触的网购、使用的支付宝都是金融化的成果,现在就连气候变化都与金融紧密相连,这无疑为危机发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危机和风险如影随形,国家和政府能够做些什么呢?采取正确决策,从体制和策略、规则上做好准备,一旦危机发生,这些既定的东西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不过,不管从1997年还是2008年的危机来看,我们都能发现,大规模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政府的调控作用并不必然能够得到发挥。而庞中英强调,几乎可以确定,未来更大的风险与危机还在等着我们,原因之一就是,2008年以后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各国央行发行了太多货币。

“大量发行货币,就是老百姓说的‘央妈放水。法兰克福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都在这样做,为什么?经济疲软,放水才能刺激增长。金融吸引太多注意力,给人的错觉就是经济空前繁荣,但大家也都能感觉到,钱拿在手里是最不值钱的,需要花出去,这也是为什么旅游度假如今备受欢迎。”庞中英如是说。

他认为,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无疑为当今时代的最好写照。

外债和美元风险不可不防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一地区开始特别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经济收益率得到提高,外汇储备逐渐增加。另外,1997年之后,西方世界频繁发生焦点事件,比如欧元的启动、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降低了亚洲国家受关注的程度,为其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谭雅玲强调,目前,亚洲国家还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外债与货币走势。

外债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关系,也与货币走势紧密相连。亚洲国家的货币依然是本币形式,没有成为自由化货币,也不是国际主导货币。因此,亚洲地区货币受制于美元升值、贬值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和金融风险都比较大。

以人民币为例。美元升值的时候,人民币相对贬值,基于公众对金融的高度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可能因此受影响。美元贬值的时候,人民币相对升值,这又会给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压力。亚洲国家的债务水平近期一直上升,日本情况最严重。债务高企,也会为好不容易获得的稳定增长带来隐患。

“伤痛总是容易被忘却,亚洲地区值得关注和警惕的负面因素并不少。从亚洲金融危机到国际金融危机,周而复始,我们可以发现,全球经济很有可能就是无法摆脱这样一个循环。而目前,我们正面临新的金融周期,这个周期以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调整资产负债表为重点展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这样告诉《经济》记者。

无论升值还是贬值,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美元的走向总是会引起全球资产价值的较大波动。目前,美元处于上升期,国际资本从前流向新兴经济体,现在开始逆转,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明显贬值。

张茉楠强调,美联储2017年以来主要做两件事情:加息和缩表。加息令国际投资者和投机者看好美元,美元在外汇市场上一时风头无两,大家有目共睹。缩表,即缩减资产负债表,资产与负债同增同减,最直接的表现是市场流动性降低。

2007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为8000多亿美元,目前约为4.5万亿美元,10年扩张了近5倍。过去100年里,美联储曾6次启动缩表进程,分别在1921-1922年、1928-1930年、1937年、1941年、1948-1950年、2000年。

“6次缩表,5次以经济衰退告终。每次缩表对经济的冲击都很明显,牵动着整个金融市场的表现,包括财富结构、资产价格和资本流动。预测显示,未来5年,美联储可能将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美元减少到1.35万亿美元,结局难以预测。”张茉楠如此表示。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亚洲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资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加息,意味着亚洲国家偿还外债的成本会被大大提高,违约风险自然也高起来。危机是否会在近期到来比较难说,可以肯定的是,对亚洲而言,眼下以及短期未来将会是一个隐藏着很多不确定性的拐点。

泰国金融科技化

当初受危机冲击最大的泰国,如今,其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成果可圈可点。

泰国金融科技团体认为,泰国参与现代金融科技的机会已经成熟,可以在区域和全球性场合有所作为。该国金融科技公司Omise在2016年完成1750万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业务范围覆盖本国、日本、印尼和新加坡,为其他金融科技企业树立了榜样。

泰国金融业人士普遍认为,本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已经足够壮大,足以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展开竞争。而泰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不仅希望服务各个领域的公司,还希望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营收带来帮助。

2016年,泰国金融科技协会成立,不仅致力于建设联通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大型银行和投资者的关系网,还可在行业发展、产品测试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不过,泰国银行业工会主席比迪认为,科技进步为金融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带来冲击。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形成挑战,银行柜台业务量减少,银行业需要积极改革从而应对已经发生的变革。

此外,2017年,泰国金融行业需要注意地区性的政治局势为泰国经济基础带来的影响,比如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政策上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泰国出口中所占比重非常大。

比迪认为,全球的低利率环境可能将面临新调整,因为低利率融资成本不可能长期存在。如今,美联储加息进程短期不可逆转,泰国央行需要对经济基本面进行有效评估,再决定是否上调利率。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泰国亚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泰国的中秋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