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勿喜小术而忘大道
2017-09-04郑润祥
郑润祥
金融创新很有必要,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网络科技,围绕实体经济,对复杂的货币金融信用问题寻找出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金融创新涉及金融监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金融工具、金融渠道等众多方面。虽然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经济的核心,但仍属于高、精、尖的技“术”行业。因此,金融创新不能“喜小术而忘大道”。
古人云:“利者义之和也”,符合道义才会有利益。这个道义就是当今中国的“大道”,那就是经济发展、国强民富、社会安宁。这也应该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使命。
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空前膨胀,从产值、产品、从业人员、机构数量、金融活动等方面,都已经超出并且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圈开始自我循环。中国金融行业的增加值不但超过了所有行业,而且对GDP的贡献率也超过了美国。
同时,各种借着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名义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圈钱诈骗、非法集资等活动猖獗,给金融创新抹上不小的阴影。要改变我国金融行业大而不强,金融风险凸显的局面,消除金融创新的阴影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金融创新,首先要从中国当前的现实出发,要与中国的经济土壤和背景条件相适应,不能生搬硬套金融发达国家的理论经验,拿境外金融创新的种子播种在中国经济的土壤;其次要在风险管控和监管模式上创新,比如用“债转股”降低企业过高的杠杆率,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转变等;第三要综合运用政府调节和市场手段平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降低投融资的成本,提高投融资的效率。
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金融业处于“食物链”的上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驱利属性决定了资本必然会流向高收益的金融行业,脱实向虚。金融脱离了蓬勃有效、具有创新活力的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社會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政府和市场双重手段是优势。需要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调节社会资本在不同行业的流向和流量。
金融行业属于“高门槛”行业,社会资本对金融牌照的疯狂追逐,必然抬高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创新在市场准入环节源头上应该有所作为,为实体企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换代服务,应该按照实需原则,对实体企业授予相应的金融准入牌照。如对涉及公共服务的水、电、气收缴企业开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对有规模的企业集团开放财务公司牌照、对有基础设施、管理规范的运输企业放开应收账款牌照等,做到“脱虚向实”,减轻下游企业成本。
总之,金融创新的目标要明确,措施精准,“道”“术”并举,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体企业是根是源,问君创新何所义,唯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