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实践平台建设

2017-09-04楼未名朱昊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楼未名+朱昊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青年思想境界的提升、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等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南京审计大学荻思文学社以南荻青年营系列活动为平台,探究传统文化对于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完成自我文化教育,找到安身立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规划和实现人生目标。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成长规划;校园文化;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8-0053-03

一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应该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不仅赋有技能型知识储备,更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但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灵成长现状的观察及研究,我们发现当今有的青年人存在迷茫、焦躁、困惑、信仰缺失等问题。大学校园中,有的青年人荒废时间、价值观扭曲、懒于劳动、崇洋媚外、自私自利、缺乏正义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注重人伦道德的尚德精神等等正是当代大学生欠缺的精神力量,其对于青年思想境界的提升、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真实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情况,课题组以南京审计大学在校生为主开展了问卷调查及采访,以此获得了一手数据资料,并组合调查数据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自我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9份,有效问卷485份。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活动有一定兴趣,认为国学相关活动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同时,大学生对自身学习和成长满意度不高,认为和理想有一定差距。

带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课题组所在的荻思文学社开展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活动项目——南荻青年营。旨在以此活动为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成长的校园平台,探寻真正解决青年成长困惑的方法,助力青年感受到来自中国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与未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充实自己的精神力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了传统文化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为我们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明确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构建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实践平台”的信心。

二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华传统文化重要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反映中华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礼仪风俗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传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张岱年先生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总结为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和天人协调。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进步、延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和佛教。汉武帝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采纳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道家思想作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从东汉产生绵延至今,其“无为而治”、中庸的处世哲学等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在与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相互碰撞、借鉴中一路发展,到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宋明时期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的趋势明显。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爱众亲仁”等思想都表明了儒家对万物、对社会、对人类的一种很宏大的“爱”的精神;道家思想以“道法自然”为宗旨,以自然无为为纲纪,以依道修身为中介,以治国安民、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生理想为归宿的理论大厦。佛家文化追求内在的和谐,即心的和谐,讲心和则世界和。通过不断修持,不断斗私减欲,破除烦恼,最终达到内心和谐之境。这些思想都在教育世人修身养心,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曾提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更是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多种文化激烈的碰撞中生活、学习,受西方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过分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而忽略了人格的养成。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取巨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实现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崇高人格的塑造、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远大理想的树立。

三 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成长的校园实践平台(南荻青年营)的经验与启示

为探究如何解决青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大学校园,影响在校学生群体,助力青年健康成长,南京审计大学荻思文学社在校园内成功举办南荻青年营系列活动,積累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很多启示。

(一)活动概况

南荻青年营以“为文化传袭,为青年立心”为宗旨,创造一个相对单纯而又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学习及青年人交流成长的校园平台,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开展明师讲堂、围炉夜话交流会、手工课堂、游学、拜访名校名师、文化青年营集训等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群体了解传统文化、研习传统文化,并通过周期内的传统文化修行回归内心,认知自己,认知环境,探求青年成长的意义,寻找到自身成长的最佳状态。活动累计参与人数两百余人,得到了活动参与者及社会教育机构的高度肯定。

(二)南荻青年营系列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立足基本点,多方面展现优秀文化。高校中很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容易局限一隅,缺少宏观上对文化的认识。校园文化平台有责任展现傳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带领学生体验文化、研读经典,并将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融入生活,助力成长,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

第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利用互联网将微电影、文化节目、优秀书籍文章等各种展现优秀文化内涵的东西呈现出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更加生动活泼,深入学生内心。校园文化平台还应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

第三,重视集体活动的组织,营造传统文化活动氛围,促进青年互动交流。青年作为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价值观处于尚未成型,可塑性较强,非常需要来自集体的关注和团队力量的带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校园文化平台应广泛聚集趣味相投的青年,积极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选择优秀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指引,让学生接触正统的、优秀的文化。

第四,进行去标签化的文化体验学习,引导青年回归自我,关注自身成长。目前国内一些文化活动平台存在着炒作和谋利的情况,要加以警惕。要借鉴校外青年组织的文化活动平台建设经验,在活动设计时,避免给参与者进行过多的强调和暗示,引导大家将文化学习真正落到生活实处,审视内心,助力成长。让文化学习在行动上接地气、情感上接地温,潜移默化地建立起文化自信,不被外来低俗文化和消极的流行文化所侵蚀。

四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成长的建议

第一,构建高校校园青年活动平台,深度融合优秀文化与青年活动。通过南荻青年营系列活动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高校学生需要这样的平台,较为集中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有志青年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蕴涵铭记在心。因此,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校园活动平台,以深受青年欢迎的活动形式体验、学习和弘扬文化,是助力青年成长的重要实践方法。学校各级组织尤其是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学生组织,应重视传统文化并积极策划活动,形成有体系有流程的活动平台,并注重活动平台的后续维持。

第二,广邀传统文化名师,学习纯正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师资对于学生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知识学习,以及从老师身体力行中体验到的感悟,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走出自我,学习到纯正的传统文化,找到和其他人最佳的相处方式,提高文化素养。

第三,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鼓励艺术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大量的经典阅读。日积月累的经典阅读是最简易和最长久的能将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一种方式。可将学校大量的阅读活动例如名著导读课、读书沙龙、文学社团的活动、名师推荐书籍,以及宿舍读书小组活动等,做成系统化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以全面推进经典阅读。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进行艺术创作。在校内开展各式各样的传统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创作文学作品、书法绘画、戏剧艺术以及其他传统艺术作品,开展比赛或者展览,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并且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进行创新,使其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四,强化高校通识教育,塑造青年民族文化自信。要想真正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成长,首先应当使青年群体发自内心接受和信仰民族文化。高校通识教育以其独有的受众广泛性,内容灵活性,将成为青年接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通识教育体系,打造助力青年成长的平台,逐渐塑造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和正确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成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炯华,等.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丁守和,等.中国文化研究集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3]杨国荣.现代视域中的儒学[J].新华文摘,2012,10(22).

[4]吴然.优良道德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N].人民日报,2015-07-20.

[6]穆星天植.和谐之声——智慧人生启示录[M].北京:线装书局,2009.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8]张阳.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4(8).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