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理论研究
2017-09-04汪凡
汪凡
[提要] 现代社会中,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是实现集中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人、财、物所不可或缺的有利杠杆,是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必要工具,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在跨国企业中,内部价值链的各部门可能位于国内,也可能位于国外。在各部门通过价值链来提高自身利润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商品服务相互转换,因此管理边界活动对于每一部门和整体组织都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转移定价;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3日
随着全球性贸易程度的加深,跨国公司已然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就其特性而言,跨国公司优缺点共存。其最主要的优点也是最大的动力,是指在众多国家的运营模式中,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改进市场不完善性的机会。转移定价策略能够使得跨国企业在管理好自身成本风险的同时,能够利用国际市场的不完善性和复杂性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转移定价是指商品、服务和无形资产在跨国公司各经济实体间的变动价格。制定转移定价政策对于一个跨国企业来说尤为艰难,因为该政策不仅仅要决定价值链过程中组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时的转移定价,而且还要滿足外国子公司所坐落的东道国的规则要求。正如Ernst and Young(2007)在850家跨国公司的研究中发现,产品内容因素、市场结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决策因素、社会经济地理风险、交易风险和创造价值的资源内容等各种因素,使得转移定价成为当今跨国公司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一、转移定价的动机及其影响
转移定价本质上转移的是成本费用或利润收入,进行集中决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就其本质而言,跨国公司制定转移定价的最大原因是规避所得税的缴纳,此外包括非税务内容。
(一)税务动因
一是进行合理避税。规避税收主要包括规避所得税、关税和预提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的时候,也面临着一个重要难题。随着利润的增加,跨国公司在各个国家的税收成本也在增加,因此如何利用各国间税率和税收规则的差异,把高税率国家的利润收入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也是跨国公司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二是规避风险。具体内容是:(1)利用转移定价策略规避汇率风险。跨国经营活动总是伴随着外汇风险,特别是实行浮动汇率以来,汇率变动频繁,增加了跨国公司经营中的外汇风险。如图1所示,由于子公司S汇率贬值,可以较低的转移价格把商品销售给高汇率的母公司P,这样也就使得利润从汇率贬值的S公司流向汇率维持不变或升值的P公司,从而利润便实现了在母公司P和子公司S间的重新分配,汇率贬值的S公司由于利润的减少而降低了汇率贬值的影响;(2)利用转移定价策略规避投资风险。对外汇实行管制的国家为了平衡外汇收支,往往会对外资公司的利润汇出在时间或数量上进行限制。这时,跨国公司汇出资本将会出现困难,灵活的运用转让定价策略可以将利润从子公司转移出来,以交易的形式汇回母公司,以此收回资金,规避东道国的管制。(图1)
(二)非税务动因
一是有效配置资金。各国在全球进行资源成本整合的时候,往往也要对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利用众多的资本市场实现资金的自由调拨与配置。但是东道国往往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考虑,对跨国公司进行各种限制,使得其难以摆脱资金自由流动的难题,因此跨国公司通常利用转移定价的手段解决这一难题。
二是摆脱东道国的价格限制。一般而言,东道国为保护本国市场,通常采取反倾销和规定最高定价两种方式来进行价格控制。如果东道国限定最高定价,跨国公司可以采取调高转移定价的策略,将商品转移到子公司进行销售,这时子公司产品的成本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利润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但如果东道国限制跨国公司的倾销商品,那么各子公司在进行贸易往来时降低转移价格可以使得本公司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产品,这样也可以增加整个公司利润。
三是调节利润,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跨国公司往往利用转移价格对公司内部各实体的利润进行调整与分配,当东道国因子公司获取了较多的市场利润,而对子公司的税收、投资比例等进行限制时,跨国子公司可以将该国的商品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充分开拓国外广阔的市场。在开拓市场的时候,跨国母公司通常对海外子公司的材料、加工费用、服务产品、技术等要素给予价格支持,使得子公司在海外市场上因低成本、低价格比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资源观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和资源观理论都表明了,跨国公司价值链中各部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两种理论都与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相关,因为它们都关注于企业间边界活动的协调性,也考虑了转移定价的价值链因素、市场因素、包括税收规则和力量独立性在内的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结构因素。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一种分析供应链中各部门边际界限和组织设计的框架体系。一般来说,交易成本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在于部门间合作的交易成本,该理论强调的是价值链中部门间相互影响的潜在缺陷和风险。
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关注点包括两个因素:首先是交易成本和相关风险因素,交易成本包括交换信息和将交换的信息纳入决策过程的统筹风险,比如说寻求合作伙伴、洽谈编写合同、控制违约行为以及解决争议;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关注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机会行为,交叉关系中的企业会利用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来实现自我利益。这些机会行为可能有:欺骗行为、说谎行为、违规行为以及通过杠杆不平衡来利用贸易伙伴的行为。当一个企业对另一企业的影响扩大时,使用杠杆不平衡则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机会风险通常称为相关风险。相关风险会使公司花费大量监控成本来监管活动、保护资产以及确保交易双方不会参与到机会行为中。通常相关风险来源于企业特定资产的投资行为,这些投资行为是价值链中包括人力资产、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在内的各种有效功能的必要条件。一旦某一公司确定类似的投资项目,在此关系中拥有足够权利的另一企业能够基于公司的转移定价政策取得所有经济利益。这些机会风险可能不利于管理者承担起价值链中至关重要的投资重任。总体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关注的重点是管理的契约观,并不考虑其他协调各种活动、商业行为和相应管理结构的组织性的、相关性的控制机制,也不重视商业伙伴间的社会灵活机制。
(二)资源观理论。如图2所示,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相反的是,公司的资源观关注点在于组织企业中的战略性合作利益。企业很有可能是不均匀地构建、选择和实行战略资源,这种不均匀性也就形成了企业各种行为的不同之处。资源观是将企业看作是由特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成的资源总和,有价值的、稀有的、无法复制的、没有替代品的资源能够为跨国公司带来竞争优势。公司通过积累和战略性配置这些资源,能够获得高于正常水平回报的竞争优势。因此,公司在平衡各自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来获取最大化回报的同时,可以从资源观角度出发,通过垂直性整合(或是联盟)形成价值链,汇总本公司的资源以及能力来创造出更高的价值。限制企业发展的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和财政资产、管理方法、人力资本、技术方法、沟通和共享知识技巧以及复杂的组织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也包括协调管理信息流和供应链活动的管理控制方法。一般而言,资源观的理论表明一个组织或合资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整合、分享、交换各自资源创造价值,也可通过价值链中资源本身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图2)
资源观的管理活动关注类似政策、路线、进程、信任度和声誉等社会政治关系,这也就表明了经济体的关键资源超越了界限,融入了内部的政策、路线和进程,这些联系也是经济体相关租金和竞争优势的来源。关系资源包括与交易紧密联系的人力资产——通过长期关系明确知道如何积累这种人力资产。随着组织内部(或是同盟内)经济体共同提高经验和积累专业信息知识、语言以及方法,组织内人力协作专长技能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各经济体能够高效率、高效果地进行沟通。一般而言,资源观的重点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它比最小化交易成本风险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更被认为是价值链管理的战略方法。
三、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制定策略
跨国公司按照企业活动、业务流程、产品线以及拥有的资源等细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一个重叠的法律管辖边界和价值链的矩阵,各部門的转移定价政策都是以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资源观理论为基础,从整体角度更好地了解转让定价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业务推广力度加大,跨国投资的种类和规模都在迅猛增大,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竞争力弱、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我国跨国公司对转移定价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的致命性威胁,因此不利于转移定价策略的制定。
(一)积极应对东道国的税收政策。东道国出于保护本民族企业的目的,对外来企业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税法管制。总的来说,我国跨国公司想要实现转移定价的避税目的,必须处理好东道国政府的税法监管问题,积极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增加全球贸易的总额。一方面我国跨国企业应增强主体意识,提前与东道国制定预约价格,使得企业可以放心地进行跨境关联交易,避免了事后被侦查的双重征税风险;另一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应时刻关注各国税收政策的变化,懂得采取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政府需求,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建立与东道国政府的紧密合作关系。我国跨国企业还要注意的是,为了在紧张时期规避东道国的税收管制,可以进行资本的转移来弱化东道国的关注。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制定转移定价方法。一般而言,大型跨国公司为适应各国政府的要求,都会采取一种定价方法为主、其他定价方法为辅的转移定价策略。所以,我国跨国公司必须综合考虑东道国的政治地缘环境、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分地区分部门的阶段目标、公司实际进展等因素,以界定转移定价的核心方法。此外,还要灵活使用其他国际转移定价方法,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在实施转移定价的时候,往往面临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多重挑战。首先,是文件资料的准备。各个国家审查转移定价的要求和适用的税制法规不同,导致企业跨国经营为了满足相关国家的要求必须付出专业性的劳动和费用。面对来自东道国的各种限制,我国跨国公司要加强税务情报工作,建立一个及时沟通、实时更新的价格网络系统,充分掌握市场上原材料、劳动力、租金等价格信息,协助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其次,加强跨国公司对转移定价的认识。一般而言,只要内部企业之间进行跨境交易,就必然会涉及转移定价问题。我国跨国公司在全球贸易中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我国跨国公司必须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和了解转移定价问题,合理运用转移定价策略。
(四)有效制定跨国公司决策活动。跨国企业必须做出许多战略和战术决策,以协调其组织内价值链活动。战略决策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什么产品;在哪里生产它,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战术决策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创造奖励来协调价值链;如何控制整个价值链的质量;如何限制交易风险;如何在各司之间分配收入,以公平评估和激励分散组织中的管理人员。
主要参考文献:
[1]Ernst,& Young.Precision under pressure:Global transfer pricing survey 2007~2008.Available at:www.ey.com/-transferpricing-survey.
[2]傅宏宇,鲍新中.关联交易转移定价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9.
[3]高欣.跨国公司关联企业转移定价方法研究——以S公司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12.
[4]姜妍,董微微.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