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观照的品德教学

2017-09-04鲁剑锋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8期
关键词:品德人文核心

鲁剑锋

【摘 要】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品德学科的学习内容客观上覆盖了核心素养的所有基本要点。因此,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品德学科与其他工具学科相比具有先天优势。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联结生活、活化知识、设计项目、鼓励合作、唤醒信念等多种途径,落实对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社会参与等多种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 品德教学

2016年,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文简称《核心素养》)一文,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确定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那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品德教学中落地呢?

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品德课程的性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制订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原则(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品德学科的学习内容客观上覆盖了核心素养的所有基本要点。因此,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品德学科与其他工具学科相比具有先天优势。笔者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第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核心素养观照下,如何组织品德学习活动。

一、联结生活,丰厚人文积淀

“人文积淀”是核心素养“人文底蕴”中的一大基本要点。从《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一课的学习内容看,了解我国主要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差异产生的原因,显然蕴含着浓重的人文色彩。本課教学对帮助学生增加人文积淀的厚度,培育人文底蕴的素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笔者设计的活动如下。

【案例】

1.在《太湖美》音乐中,随机播放无锡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介绍一下家乡无锡。

2.请一位去过东北的学生,介绍一座东北的城市。

3.邀请教过本班的任课教师介绍暑假西藏自驾游的经历。通过欣赏这位教师拍的照片,感受西藏的美。

4.出示中国地图,呈现以上三座城市的位置,请学生谈谈感受。

《辞海》中对“人文”作出这样的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可见,“人文”离不开人类社会,离不开人的生活,感受人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去获得体验。美好的故乡风情、快乐的旅行体验、教师的精彩照片,在学生面前展开的是一条长长的生活之路,一次美美的祖国地理文化之旅。在亲切的生活视域中,学生能感受到我国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气候和样貌竟有如此的天壤之别,他们不仅兴味盎然,增加了人文积淀,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审美情趣。人文底蕴就在文化与生活的联结中,一点一滴地在学生心里汇集起来。

二、活化知识,培育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它是人们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方式,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态度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品质。在《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这类具有较强知识性的地理类课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化知识展开思维训练,把“死知识”转变成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牢固掌握所学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干湿区划分图”的教学为例——

【案例】

准备:“干湿区划分图”的Flash动画。

1.出示一张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图。(点击不同干湿区,该区域会闪烁多次,并出现文字和图片提示)

2.比一比,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哪儿干旱,哪儿湿润?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内陆地区雨水较少)

3.推测本市的降水情况,随后点击出现无锡的年降水量数据。

关于干湿区分布的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常规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我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干湿区分布?让知识转个弯,在转角处或许就会遇见真知。实践证明,学生大多会饶有兴致地结合有关降雨的常识展开逻辑推理。本市的降水情况会是什么样的?这又是一个需要根据干湿区的分布,结合生活进行逻辑推测的思维训练点。所以教师对地图知识的活化运用,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会认识地图,还能加快对干湿区的掌握,考验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在一个无形的思维场中对包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尽可能多的联结、处理和应用,科学精神素养就在这里悄无声息地孕育。

三、设计项目,重视问题解决

在“实践创新”核心素养中有“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点,其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可见,“问题解决”和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有本质区别,它重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质疑和探究过程,远不是解出一道题目那么简单。在《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一课中,笔者针对学习难度不大的“中国温度带划分图”,设计了一个“做做小先生”的微型学习项目。

【案例】

1.出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要求小组交流:仔细观察,你能获得哪些信息?限时3分钟。

2.请一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分享收获。

3.教师抓住空白,就温度带的颜色、地图图例、城市分布等问题质疑问难,并鼓励其他学生展开追问,生生互动问答。

这一学习活动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首先,3分钟内小组观察交流,找出地图上的有效信息,考验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此之后,一名“小先生”上台作全班交流,教师要带领全体学生对他进行追问,形成生生交锋的局面。在这一局面里,台下的学生努力地发现问题,对观点的缺憾、遗漏的内容提出质疑;台上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或及时的纠正,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考验,但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合作,承担社会责任

教育界对合作精神的重视无须赘言,但在核心素养中并没有一条对合作精神进行专门要求的基本要点,只在“责任担当”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基本要点条目下,有“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的表述。这并不是核心素养对“合作精神”的轻视,反而是将“合作精神”提升至社会责任的层面,强调学会合作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这一点提醒教师,要在较高的层次上理解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合作精神真正得到培养。在本课中,笔者组织了如下合作活动——填涂彩色温度带。

【案例】

1.请学生取出水彩笔,分小组合作,在两分钟内给地图涂色,深入了解不同的温度带。

2.各小组上色结束后进行交流,说说上色的温度带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实际上,即便是水彩笔足够粗,若要一个人在限定的两分钟内填满全部色块也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地图几乎铺满于一张16K纸,面积着实不小。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温度带划分的知识之外,还要考验学生合作分工、完成任务的能力。

从实践结果看,6个组的学生,最后只有3个组完成任务,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小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团队缺乏合理的分工、个体缺乏充分的热情,导致最后的失败。但无论成败,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明白诚恳地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团队活动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对培育他们“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颇有裨益。

五、唤醒信念,强化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又一重要基本要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爱国”,而“国家认同”是爱国情感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优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应该成为强化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力量。《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一课以“珍视祖国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为情感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文本和有效抓手。在认识了“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划分图”和“中国干湿区划分图”,感受到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干湿不同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程资源组织了两个小活动,推动了这一目标的达成。

【案例】品尝葡萄干

1.出示火烧寮和吐鲁番盆地的小资料,播放资料录音。

2.分小组共享葡萄干,每人一颗。

3.交流品尝感受,说说葡萄干的制作与干湿气候的关系。

葡萄干是一种实物资源。在品尝中,学生会发现葡萄干的滋味特别甜,这与产地干燥的气候有关。不同气候与相应的生产方式彼此链接,唤醒了学生直接的情感体验,认识到不同干湿区拥有特别物产的原因,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地大物博。

【案例】歌唱《大中国》

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由于地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造就了各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区,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2.师生起立齐唱《大中国》。

歌曲是一种极易感染人心的文化形式。合唱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的情感体验会随着旋律的高潮逐渐升华,课堂也将迎来它的高潮。本课的情感目标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得以达成,余音绕梁。

情感的激发需要充满热情的声音去唤醒,对国家的认同也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真实和美好的事物去唤醒、积累和沉淀。在现行的品德教材中,可以找到大量历史和地理类课文作为培养国家认同感的抓手,为培育具有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中国公民奠定基石。

自然,根据不同的文本,每堂课关注的核心素养理应不尽相同。本文举一隅而作谈,呼吁教师要珍惜品德学科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创新学习活动形式,从而深入开展具有品德课程特色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

[2]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10).

[3]朱君梅.淺谈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中激发学生学习地图兴趣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1).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 214111)

猜你喜欢

品德人文核心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人文社科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