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重和失重分析及应用研究

2017-09-03石劲松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升降机测力计牛顿

石劲松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超重和失重分析及应用研究

石劲松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本文例析了超重和失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只是发生了变化.

高中物理;超重;失重

一、从定义上认识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重力的现象叫超重.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重力的现象叫失重.

3.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叫完全失重.

超重和失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只是视重发生了变化.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一切因重力引起的物理现象消失,利用重力的仪器失灵.

二、从物体运动的状态上认识超重和失重

1.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2.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超重和失重由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决定,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无直接关系.

三、从建立的典型模型上去认识

图1

典型模型:人站在升降机(也就是电梯)里.如图1所示.

四、利用的物理知识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2.牛顿第三定律:F=-F′

五、从课本典型实例去理解

升降机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质量是50 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图2

解析 由于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人的受力如图2所示.人在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下,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

F=mg+ma=50(10+0.5)N=525 N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地板的压力的大小也是525 N,方向与地板对人的支持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测力计受到的压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就是525 N.如果升降机加速下降,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合力的方向向下,过程不再赘述.

六、实战演练

例1 某人在以2.5 m/s2的加速度下降的升降机内最多能举起80 kg的物体,那么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若此人在一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40 kg的物体,则此电梯上升的加速度为多少?(g=10 m/s2)

解析 (1)让学生知道,升降机里的人,不论在升降机里举重物,还是在地面上举重物,这个人的能举起重物的最大举力F不变.(2)要让学生知道,不论在加速上升或是加速下降的升降机里、还是在地面上,要以被举起的重物为研究对象.(3)在匀变速运动的升降机里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若是匀速运动或是静止,根据力的平衡求解即可.

图3

解 某人在以2.5 m/s2的加速度下降的升降机内最多能举起80 kg的物体:以被举起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人对物体的举力:F=mg-ma

代入数据得:F=80(10-2.5)=600 N

那么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m1,由力的平衡得:F=m1g,m1=60 kg

图4

若此人在一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最多能举起40 kg的物体,则此电梯上升的加速度为a1,物体受力如图4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

a1=(F-mg)/m

=(600-400)/40=5 m/s2

例3 (易混淆题)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一人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600 N的重物,在月球上此人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此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解析步骤 (1)让学生知道,人不论在地面上举重物,还是在月球上举重物,这个人的能举起重物的最大举力F不变.(2)让学生知道不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举重物,要以被举起的重物为研究对象.(3)因被举起后物体是静止不动的,所以根据力的平衡求解即可.(4)强调说明:这不是超重现象也不是失重现象,但在举起的过程中有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在不同星球表面此人举起物体的质量不同,是因为不同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所致.但举起物体在该星球表面所受重力不变是等于该人的最大举力的.

图5

解 (1)在地球上设人的最大举力为F,物体受力如图5所示.

由二力平衡得:F=mg=600 N

(2)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则g1=g/6,月球上能被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1,因人的最大举力不变.

由二力平衡得:m1g1=F

解得:m1=F/g1=600/(g/6)=360 kg

此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为:

G1=m1g1=F=600 N

由以上可知学习物理要弄清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特别对貌似相同的问题要加以区分,千万不能张冠李戴.但也要善于总结,做有心人.

[1]王薇.浅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9(22):117.

[责任编辑:闫久毅]

2017-05-01

石劲松(1983-),男,江苏如皋,中学一级,大学本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G632

B

1008-0333(2017)19-0083-02

猜你喜欢

升降机测力计牛顿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牛顿忘食
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升降机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风中的牛顿
失信的牛顿
一种重型叉式升降机的研制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