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炎2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临床研究

2017-09-03宋永亮蒋春波倪道磊许田俊金伟民朱云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肾阳虚肾炎口服液

宋永亮,蒋春波,倪道磊,许田俊,金伟民,朱云洁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肾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

肾炎2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临床研究

宋永亮,蒋春波,倪道磊,许田俊,金伟民,朱云洁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肾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观察肾炎2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利尿消肿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肾炎2号口服液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候量化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项(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尿转铁蛋白)、肾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纳少便溏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UTP(24h尿蛋白定量)、尿IgG(尿免疫球蛋白IgG)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TF(尿转铁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尿IgG、Umalb、UTP、TF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炎2号口服液可改善临床症状及UTP、尿蛋白3项(TF、IgG、Umalb、)等指标。

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肾炎2号;对照治疗观察

慢性肾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青少年。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眩晕”、“尿浊”等范畴[1]。我院用肾炎2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40.12±12.61);病程1~12年,平均(6.5±2.3)年。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4~58岁,平均(41.25±13.42);病程1~12年,平均(6.4±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肾小球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第2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南京会议)通过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及1996年第12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讨论会(无锡会议)专题讨论稿修订[3]。主症为全身浮肿,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纳少或便溏。次症为精神萎靡,性功能失常(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苔白舌嫰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纳入标准:符合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年龄24~58岁,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合并严重的心、脑、肝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础及对症治疗,休息、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利尿消肿、调整电解质紊乱、降压、活血等。

治疗组加用肾炎2号口服液(党参、白术、丹参、红枣、苍术、生苡仁、仙灵脾、肉苁蓉、益母草、山药、苡仁根、炙黄芪、砂糖、乙醇、山梨酸钾)。

两组均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统计结果。

3 观察指标

观察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项,肾功能(BUN、SCR),症候积分变化情况。

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标准[3]。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转阴,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大于等于40%,红细胞减少大于等于3/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大于等于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1“+”,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小于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小于40%,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

症候积分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候积分拟定,症状分轻、中、重,分别记1分、3分、5分[3]。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白 畏寒肢冷 腰膝酸痛 纳少便溏治疗组30 30组别 n时间 全身浮肿 面色治疗前4.80±0.40 3.97±0.32 4.20±0.54 4.56±0.37 3.78±0.62治疗后2.28±0.71*2.15±0.28*△2.92±0.21*△2.78±0.45*△2.56±0.35*△对照组30 30治疗前4.65±0.32 3.82±0.58 4.35±0.29 4.38±0.74 3.57±0.55治疗后2.34±0.56*3.48±0.36*4.23±0.67*4.12±0.52△3.35±0.46*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项、肾功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项及肾功能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项及肾功能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尿IgG(µmmol/L)组别 n 时间 UTP(mg/24h)尿转铁蛋白(µmmol/L)尿微量白蛋白(µmmol/L)BUN(mmol/L)SCR(µmmol/L)治疗组 30 治疗前 2.12±0.42 148.56±29.71 71.56±12.85 1393.56±219.04 5.62±1.03 66.80±7.98治疗后 1.11±0.25*△80.50±15.06*△38.53±8.02*△905.43±129.51*△5.20±1.04 62.43±6.93对照组 30 治疗前 2.08±0.37 135.41±32.45 65.43±13.21 1450.32±195.67 6.12±0.98 59.45±6.21治疗后 1.65±0.36*102.32±12.17*52.53±6.31*1121.57±145.26*5.97±1.25 54.36±5.45

6 讨 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以腰酸腰痛、乏力、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或有血肌酐升高。《素问·风论》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4]。”肾为先天之源,脾为后天之本。素食生冷,寒邪碍脾,脾失运化,水湿泛滥,故水肿。脾阳不足,无以温化水谷,故纳差便溏。先天不足,肾阳亏乏,无以温运脾阳,脾肾阳虚,故畏寒肢冷。肾气亏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痛。肾失封藏,脾失运化,精微下泄,故尿中多泡沫[5]。肾炎2号方中党参甘平气和,能补脾肺之气,养血生津,功似人参而力弱,且不燥不腻。炒白术味甘、苦、温,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之功效,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气虚自汗,胎动不安。山药健脾益肺,补肾固精,养阴生津。苍术燥湿温中,强胃健脾。苡仁根健脾止泻,固涩排毒。生苡仁甘淡性缓,健脾益气,渗湿泄浊,益脾而不滋腻,渗湿而不峻烈。炙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长于补益脾肺之气,并能升举阳气。仙灵脾温肾壮阳,益精起痿。肉苁蓉体润主降,温肾阳,益精血,且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益母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利尿消肿,清热解毒[6]。久病必淤,肾病末期亦是肾小球瘀血硬化,丹参、益母草合用可活血化瘀,预防肾小球硬化。因此,肾炎2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疗效较好。

[1] 刘金涛,金燕,李福凤.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127-2129.

[2]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病专业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162.

[4] 王岗,邹燕勤,周恩超.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4-25

[5] 吴斌,孙伟.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4,46(6):79-80

[6]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R259.923.1

B

1004-2814(2017)07-0770-03

猜你喜欢

肾阳虚肾炎口服液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