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9-03黄智勇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内径颈动脉斑块

黄智勇

(茂名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黄智勇

(茂名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目的分析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并于术后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狭窄处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水平。结果超声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术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指导,且可预防脑卒中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类型之一。我国约75%的脑卒中患者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1]。人体脑组织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血液供给,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渠道,其中两侧颈动脉供血约占80%[2]。当颈动脉发生狭窄、闭塞时,可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CEA)是将增厚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切除,研究显示,该方法可预防由斑块脱落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本研究选取62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患者,分析超声在CE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62~74岁,平均(67.82±3.27)岁;病程8~32个月,平均(21.17±7.36)个月;<50%狭窄0例,50%~69%狭窄21例,70%~99%狭窄40例,闭塞1例。

1.2检查和治疗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具体步骤为:术前麻醉;胸锁乳突肌前缘做切口,显露颈内静脉,操作过程若见细小静脉越过术野,则对其实施电凝结扎;剪开颈动脉鞘,分离并内牵颈动脉表面舌下神经降支,对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实施游离;夹闭粥样斑块近端颈总动脉,并阻断粥样斑块远端颈内动脉,夹闭颈外动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近端切开颈总动脉前壁,远端延长切口至正常位置;于颈总动脉外侧缘探寻准确界点,对粥样硬化斑块实施分离,观察动脉腔,若血管壁与内膜游离,对其进行固定,避免颈内动脉内膜内翻致使动脉闭塞或狭窄;完成动脉腔内粥样斑块清除后,对动脉壁切口实施严密缝合,撤除控制夹或钳;仔细观察术野,确认无异常后,关闭切口。

1.2.2检查方法

1.2.2.1超声检查 于术前和术后分别行超声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嘱患者放松颈部并偏向对侧,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将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自锁骨上窝颈总动脉位置起,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外动脉实施检测。了解患者颈动脉走行,测量患者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EDV、PSV、PSVICA/PSVCCA。记录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

1.2.2.2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 取仰卧位,先行头颅平扫,再行MRA检查,以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上下各24 mm作为扫描范围,扫描序列包含3D-TOF MRI、DIR-T1WI、FES-T2WI及Gd-DTPA。记录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1.2.3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放射超声会议相关标准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3]。颈动脉<50%狭窄:EDV<40 cm/s,PSV<125 cm/s,PSVICA/PSVCCA<2.0;50%~69%狭窄:EDV<100 cm/s且≥40 cm/s,1PSV<230 cm/s且≥125 cm/s,PSVICA/PSVCCA<4.0且≥2.0;70%~99%狭窄:EDV≥100 cm/s,PSV≥230 cm/s,PSVICA/PSVCCA>4.0;100%(闭塞):EDV、PSV、PSVICA/PSVCCA均无血流信号。

2 结果

2.1诊断准确率DSA检查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50%狭窄0例,50%~69%狭窄21例,70%~99%狭窄40例,闭塞1例,以此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A和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n(%)]

2.2颈动脉狭窄处内径、EDV、PSV、PSVICA/PSVCCA水平手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手术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EDV、PSV、PSVICA/PSVCCA水平比较

3 讨论

研究发现,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脱落和狭窄造成的低灌注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发病机制,因此解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4]。长期以来,人们对脑卒中治疗重点多放在发病后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则将关注重点前移至脑卒中发病前。

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可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指导。DSA、MRA和超声是目前临床诊断颈动脉狭窄最常用的三种方法。DSA被认为是诊断颈动脉狭窄金标准,但由于该检查方法为有创性检查,不利于在临床广泛推广。MRA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结构,并重建颅内动脉影像,准确显示斑块,但其突出缺点在于血流缓慢常会造成信号缺失,显示出的动脉狭窄程度大于实际。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且颈动脉解剖位置表浅、管腔较大、变异较少,表面无其他器官遮挡,解剖层次相对清晰,十分适合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从图像观察实时动态,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信息和数据,使其掌握颈动脉斑块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并了解病灶血流动力学情况,尤其是作为补充检查手段的三维超声,可将血管立体结构、斑块三维视觉、空间走行准确显示出来,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本研究以DSA检查结果为准,对超声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和MRA两种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MRA检查花费较大,且对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要求均较高,超声检查经济性好,可重复性高,且基层医院即可完成诊断和复查,更适合临床推广。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进行超声检查不仅可通过血流动力学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亦可掌握斑块性质(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术后实施超声检查可评价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术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术前,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颈动脉狭窄位置血管内径和血流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超声检查可掌握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和侧支循环情况,预防脑卒中发生[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可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指导,且可预防脑卒中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1] 李福荣,张美艳,解丽丽,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1):1143-1146.

[2] 徐皙婷,李超伦,何婉媛,等.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4,(3):301-303.

[3] 裴林林,姜国刚,陈庆伟,等.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43-1146.

[4] 林玲,张梅,邱逦,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强化特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6):992-996.[5] 杨海荣.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3):321-323.

R 445.1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28

2016-11-28)

猜你喜欢

内径颈动脉斑块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