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的效率特征及变动研究*
2017-09-03赵建军刘远立王小万
赵建军 刘远立△ 王小万 李 建
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的效率特征及变动研究*
赵建军1刘远立1△王小万2△李 建2
目的 评价我国省级妇幼保健院的效率特征及变动情况,为改善效率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系统收集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2012-2014年人员数量、总诊疗人次等投入-产出指标,运用C2R-DEA和BC2-DEA模型计算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利用超效率模型进行效率值排序,再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跨期效率变动情况。结果 2014年5家样本妇幼保健院为DEA有效,无效的10家样本妇幼保健院中3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7家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012-2014年,9家样本妇幼保健院的生产率有所改善,6家出现了下降。结论 省级样本妇幼保健院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并且不同妇幼保健院规模存在较大差距;样本妇幼保健院技术效率整体较高,说明其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与规模处于良性运行状态,部分样本妇幼保健院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仍存在进一步的改进空间;规模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当地实际卫生需要适度控制样本妇幼保健院规模;2012-2014年大部分样本妇幼保健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其效率的改善主要源于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改善。
省级妇幼保健院 DEA 超效率 Malmquist指数 评价
省级妇幼保健院是促进妇幼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新生儿身体健康素质、保护和促进妇幼健康的使命,是防治结合的典范[1-2]。2014年我国省级妇幼保健院仅有27家,省属妇幼保健院执业(助理)医师仅有4760人;2014年我国妇幼保健院医师日均诊疗10.1人次,高于全国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平均水平(8.6人次)[3]。在现阶段妇幼保健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提高既有的妇幼保健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满足妇幼看病需要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基于“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所纳入的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的调查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传统模型与超效率模型,系统评价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在2012-2014年的效率特征,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其2012-2014年效率变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为完善服务和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样本数据来自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所承担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现场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完整性和质量进行筛选,最终得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用A,B,C……O表示)。基于研究模型,研究内容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其中投入指标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床位数,产出指标包括年末总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
2.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方法,根据Pareto最优化的经济学原理,以规划模型为工具,主要用来测算多投入-多产出同类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4]。本研究以产出为导向,通过C2R-DEA模型计算样本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效率,利用BC2-DEA模型将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利用超效率模型对效率值进行排序,最后,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妇幼保健院在2012-2014年的效率变化情况。
在DEA模型中,技术效率(或效率)可反映样本妇幼保健院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产出最大化的能力;规模效率表示样本妇幼保健院的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之间的距离,反应其服务规模的有效程度与资源配置的适宜性;纯技术效率表示样本妇幼保健院在控制规模因素后,体现其管理模式与技术水平的服务能力;全要素生产率表示样本妇幼保健院多种产出与多种投入的比值,反应妇幼保健院效率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等价于效率;超效率的大小反应样本妇幼保健院投入-产出的优劣程度[5]。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据此分析生产率变化的原因[6]。
3.模型构建
利用DEAP 2.1软件计算样本妇幼保健院各年度的相关效率和效率变动指标值,基于各模型在效率区分度与模型稳定性,以及指标个数与贡献率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模型进行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表1)。通过比较分析,根据重要性、全面性、精简性等原则,选用模型6作为本次妇幼保健院效率分析的基本模型。
表1 基于妇幼保健院投入-产出指标所构建的不同模型及比较
4.分析方法
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和数据核查,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DEAP 2.1和DEASolver(LV 3.0)评价妇幼保健院相关效率。
结 果
1.基本情况
2012-2014年,几乎所有样本妇幼保健院投入-产出指标都有所增长,呈现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投入指标中,床位数变异程度相对较大,执业(助理)医师数变异程度相对较小。产出指标中,总诊疗人次变异程度相对较大,出院人次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表2)。
表2 2012-2014年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投入-产出指标的基本情况
2.2012年15家妇幼保健院相关效率情况
2012年15家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有5家(33.33%)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有效,其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处于规模报酬固定阶段;10家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无效,其中D的纯技术效率有效,表明其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处于较好状态,然而,由于其床位和人员投入过多未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低下并最终导致技术效率的低下;另外9家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无效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低下所导致,其中A、E、G、H、I、L和N由于床位和人员投入过多导致规模快速扩张,由此带来管理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下等负面效应,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此外J和K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其人员、床位投入不足。在无效样本妇幼保健院中,由于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导致K的纯技术效率低下(纯技术效率为0.590),导致其技术效率最低(技术效率仅为0.580);其次,由于管理、医疗服务能力进步速度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导致E的规模效率为妇幼保健院中最低(规模效率为0.669),并导致E的技术效率也较低(技术效率为0.639)。2012年C超效率排名最高,其次为B、O和D;K的排名最低,其次为N(表3)。
3.2013年15家妇幼保健院相关效率情况
2013年15家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有5家(33.33%)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有效;10家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无效,其中A、D、E和F的纯技术效率有效,表明其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其中A、D和E由于人员、床位投入过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F由于人员、床位投入不足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4)。
表3 2012年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效率值情况
4.2014年15家妇幼保健院相关效率情况
2014年15家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有5家(33.33%)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有效,10家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无效,其中D、F和K的纯技术效率为有效,D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而F和K为规模报酬递增阶段。2014年O超效率排名最高,其次为I、F和D;N的排名最低,其次为G(表5)。
表4 2013年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效率值情况
表5 2014年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效率值情况
5.2012-2014年15家妇幼保健院效率变动情况
2012-2014年妇幼保健院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6家妇幼保健院(40.00%)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9家妇幼保健院(60.00%)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在技术效率变化方面,7家(46.67%)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效率有所提升;4家(26.67%)妇幼保健院的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6家(40.00%)妇幼保健院的规模效率有所提升,6家(40.00%)妇幼保健院的规模效率有所下降。
I生产率的提高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F、H和O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技术进步;A、E、J、K和L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B、C和N生产率的下降源于技术退步和技术效率的低下;D和M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技术退步;G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低下(表6)。
表6 2012-2014年15家省级妇幼保健院效率变动情况
讨 论
1.服务规模
通过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数、实际开放床位数、总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可以看出,样本妇幼保健院的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不同妇幼保健院在人员、设备等资产投入以及服务产出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规模最大的妇幼保健院人员数、床位数、医疗服务量均是规模较小妇幼保健院的数倍,处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2.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
研究发现,15家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效率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有部分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效率较低。K在2012年、N在2012-2014年的技术效率均较低,分析发现,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下所致,说明不同妇幼保健院在医疗服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技术较落后妇幼保健院应重视内涵建设,加强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完善经营管理,转变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提升运行效率。技术领先的妇幼保健院也可以通过构建“医联体”等方式加强合作,对口支持建设,提供临床技术和人才培养。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相关妇幼保健院的财政投入,为引进人才、购买设备等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全国范围省级妇幼保健院的均衡发展。
3.规模效率
E在2012-2014年、H在2013-2014年、K在2014年的技术效率均较低,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由规模效率过低所致,其中K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E和H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说明K应该适度增加人员、床位等投入,以提高规模效率,改善规模报酬状态;E和H应该适当减少人员、设备等投入,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规模效率,改善规模报酬状态。
部分妇幼保健院在扩大服务规模后,其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态发生了变化。3家妇幼保健院(A、I和J)通过增加床位和人员投入导致规模效率达到相对有效状态;还有3家妇幼保健院(B、C和F)的规模效率从固定规模报酬状态分别变为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和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这说明,部分妇幼保健院通过增加人员或扩大床位规模等措施,逐步达到了较佳的服务规模,并提升了运行效率;但有的妇幼保健院因过度增加投入,盲目扩大规模,超出了妇幼保健院的最佳服务能力,其规模效率不升反降。
4.效率变动
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发现,在2012-2014年,大部分妇幼保健院的生产率都有所改善,只有少数妇幼保健院的生产率有所下降。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均较明显,这说明,技术水准、管理水平与服务规模均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A通过扩大规模,优化服务规模,大幅提升了其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最终提高了生产率。而B和C因过度扩张使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下降明显,加之技术水平有所倒退,其生产率明显下滑。因此,适度控制规模对提高生产率很重要,不可盲目扩大规模。
[1]罗熠,彭伟,刘彩霞,等.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医疗保健服务半径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6,33(6):1043-1044,1046.
[2]王坤,罗荣,汪金鹏,等.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对服务开展的影响.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5):650-654.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4]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和网络DE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小万,刘丽杭.医院效率特征研究:理论与模型.卫生经济研究,2015(8):8-14.
[6]赵露,方鹏骞.我国省域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Malmquist跨期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3,32(2):79-82.
(责任编辑:郭海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项目(201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3)
1.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00730)
2.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通信作者:刘远立,E-mail:liuyuanli_pumc@163.com;王小万,E-mail:wangxw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