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2017-09-03戴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6期
关键词:痉挛性马蹄外科手术

戴明

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戴明

目的 分析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14例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儿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 按照患儿家长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Vulpius 腱膜延长术, 对照组患儿给予胫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的痉挛指数(3.5±0.6)分、伸膝位(60.4±4.9)°、屈膝位(62.6±5.3)°均优于对照组[(6.4±0.8)分、(54.3±3.7)°、(55.2±4.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儿提供治疗的过程中, Vulpius 腱膜延长术为效果显著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为患儿的更好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基础, 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外科手术;Vulpius 腱膜延长术;胫神经选择性切断术

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尽相同, 保守治疗失败之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受到了广泛重视, 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被应用于儿童痉挛性马蹄足的治疗过程中,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应该对更好的治疗策略进行分析[1,2]。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儿21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 分析了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为患儿的更好治疗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现将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儿21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 按照患儿家长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7例。观察组中男58例, 女49例, 年龄最大13岁, 最小3岁, 平均年龄(8.13±1.64)岁, 病变部位为左侧22例, 右侧25例, 双侧60例;对照组中男62例, 女45例, 年龄最大14岁, 最小4岁, 平均年龄(8.04±1.99)岁,病变部位为左侧24例, 右侧27例, 双侧5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患儿给予Vulpius 腱膜延长术治疗, 患儿的麻醉方式可以选择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让患儿俯卧于手术台上, 沿着腓肠肌中部作7.5 cm的纵形切口, 找出内侧腓肠皮神经牵开, 并暴露腓肠肌腱膜, 行倒“V”字形切开, 使肌腱两段分离延长, 之后将患儿的足放置于背屈位并将其与腱末端进行分离, 手术结束后用自腹股沟至趾的长腿石膏固定, 保证器膝完全伸直位, 踝关节处于立位或轻度背屈, 6周后将石膏拆除。

1.2.2 对照组 患儿给予胫神经选择性切断术, 在患儿的腘窝处作长度为2~3 cm的横切口, 充分暴露胫神经后在显微镜下将神经干分离成为若干神经束, 手术中应该应用单电极刺激各神经束, 确认腓肠肌内、外侧头及比目鱼肌分枝, 选择性的将阀值较低的神经束进行切断, 切断的比例应该保证在1/3~2/3之间。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儿术后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以及痉挛指数、伸膝位、屈膝位指标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痉挛指数判定标准:患儿无阵挛为1分, 1~2次阵挛为2分, >2次阵挛为3分, 阵挛持续30 s为4分。患儿背伸角度、跖屈角度、伸膝位、屈膝位的度数越大表示其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对比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术后痉挛指数、伸膝位、屈膝位对比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痉挛指数(3.5±0.6)分、伸膝位(60.4±4.9)°、屈膝位(62.6±5.3)°均优于对照组[(6.4±0.8)分、(54.3±3.7)°、(55.2±4.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对比 ()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例数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级)跖屈肌力(级)观察组10720.42±4.37a40.12±4.38a3.83±0.16a4.98±0.10a对照组10718.56±2.1633.29±5.143.43±0.194.12±0.18 t 3.94710.46216.65743.202 P <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儿术后痉挛指数、伸膝位、屈膝位对比 ()

表2 两组患儿术后痉挛指数、伸膝位、屈膝位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例数痉挛指数(分)伸膝位(°)屈膝位(°)观察组1073.5±0.6a60.4±4.9a62.6±5.3a对照组1076.4±0.854.3±3.755.2±4.9 t 29.99810.27710.605 P <0.05<0.05<0.05

3 讨论

儿童痉挛性马蹄足为脑瘫患儿较为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 这一疾病的发生与上位神经元受损导致的下位神经中枢对肌力精细调节的不平衡有着密切的联系, 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具有理想效果的方式并不多, 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有Vulpius 腱膜延长术和胫神经选择性切断术[3-6]。

Vulpius 腱膜延长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患儿的踝关节马蹄畸形, 有效的保持患儿跖屈力量, 提高患儿踝关节背伸的活动度, 防止跟行足等并发症的出现, 与其他的外科手术策略相比这一手术方法的效果更佳, 患儿手术治疗结束后各种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患儿的马蹄足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Vulpius 腱膜延长术为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理想外科手术治疗策略[7-10]。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术后的背伸角度、跖屈角度、背伸肌力、跖屈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的痉挛指数(3.5±0.6)分、伸膝位(60.4±4.9)°、屈膝位(62.6±5.3)°均优于对照组[(6.4±0.8)分、(54.3±3.7)°、(55.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为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儿提供治疗的过程中, Vulpius 腱膜延长术为效果显著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为患儿的更好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基础, 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1] 陈业涛, 杨华清, 苗素华, 等.儿童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18):1833-1836.

[2] 董震, 王林涛, 李伟, 等.跟骨外侧柱短缩截骨治疗儿童脑瘫马蹄内翻足.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 3(2):26-28.

[3] 戴明.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形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疗效比较.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16):8-10.

[4] 董震, 王林涛, 齐鹏, 等.关节镜下跟腱延长术在儿童马蹄足中的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 25(3):282-285.

[5] 刘行, 李明, 刘星, 等.微创Carroll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初步分析.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6, 15(6):540-543, 547.

[6] 徐璐, 覃佳强, 李明.跗骨楔形截骨术联合骑缝钉内固定治疗严重高弓马蹄足的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10): 1223-1225.

[7] 戴明.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两种跟腱延长术疗效评估.中国医科大学, 2013.

[8] 郭景泉, 罗毅, 高宇, 等.跟腱延长及胫骨肌与肌腱移植修复脑瘫致马蹄内翻足:恢复踝关节及足功能的评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2):241-245.

[9] 陈哨军.痉挛性脑瘫后足外翻畸形的治疗进展.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2):126-129.

[10] 穆晓红, 徐林, 许世刚, 等.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中国骨伤, 2009, 22(1):31-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34

2017-06-14]

110015 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综合康复病房

猜你喜欢

痉挛性马蹄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江阴特产——马蹄酥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吃“马蹄”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