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痛方汽化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30例
2017-09-03陈国锋杜运阿纪建政汪守伍蔡为民王少甫
陈国锋,杜运阿,纪建政,汪守伍,蔡为民,王少甫,马 勇
临床报道
补肾祛痛方汽化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30例
陈国锋1,杜运阿1,纪建政1,汪守伍1,蔡为民1,王少甫1,马 勇2
目的:探讨补肾祛痛方汽化疗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补肾祛痛方汽化治疗,对照组采用附桂骨痛胶囊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月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6.67%,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4周)及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4周(疗程结束)及治疗后3个月的WOMAC评分较干预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4周时(疗程结束)的WOMAC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祛痛方汽化疗法与口服附桂骨痛胶囊均能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但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活动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补肾祛痛方;汽化疗法;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为病理生理特征,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病[1-2]。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超重或肥胖者更为多见。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的60例KOA患者,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证候分类均属阳虚寒凝[3-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并签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性别(男/女)12/18 12/18平均年龄(年)58.61±5.29 58.24±5.85病程(年)2.33±1.21 2.12±1.86发病侧(单侧/双侧)19/11 20/10病情分级(I/II/III)12/10/8 12/10/8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附桂骨痛胶囊(哈药集团)口服,4粒,3次/d。治疗组予补肾祛痛方:鹿角胶10 g,牛膝10 g,桑寄生15 g,熟地黄15 g,骨碎补10 g,威灵仙15 g,宣木瓜15 g,地鳖虫6 g,鸡血藤15 g,独活12 g。肿胀明显者加泽泻、茯苓,寒胜者加制附子,湿胜者加苍术,疼痛剧烈者加全虫。煎药机煎成汤剂,用中药熏蒸治疗机汽化治疗(HYZ-IC,河南翔宇医疗)。温度为45℃,对准膝关节,1剂/d,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每疗程2周,2疗程后统计两组疗效,随访3个月。
1.2 观察指标 (1)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用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观测记录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标尺,共10个等分刻度,标为0~10,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烈的疼痛,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其疼痛的位置。根据VAS评分量表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其中无痛得0分,轻度疼痛得1~3分,中度疼痛得4~7分,剧烈疼痛得8~10分。(2)WOMAC指数[5]主要观察患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等3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分值在0~100分。0分为正常。膝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越明显,相应WOMAC分值越高。改善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
1.4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标准[6]。痊愈:膝关节肿胀完全消失、疼痛完全消失,受累关节屈伸活动无受限;显效:膝关节疼痛减轻较显著,仅余关节轻微疼痛,活动屈伸活动轻微受限;有效: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继续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VAS评分 治疗4周、3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aaP<0.01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5.167±1.753 4.978±1.854治疗4周2.475±1.108aa3.957±1.044治疗后3个月2.231±1.045a3.651±1.185
2.3WOMAC指数 两组治疗前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两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WOMAC评分较干预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P<0.01,P<0.01,对照组P<0.01,P<0.01),而两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4周时(疗程结束)的WOMAC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P= 0.146,对照组P=0.123)。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1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50.681±9.720 52.728±8.285治疗4周32.691±8.162a、b 42.186±7.256b治疗后3个月30.786±5.456a、b 40.068±6.784b
3 讨论
目前KOA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7]。近年来对骨关节炎研究[8]的不断深入,认为与机械磨损与撞击、骨内压增高、免疫反应、自由基、细胞因子等因素相关。中医并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说,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本病临床症状与“骨痹”相似。在发病机制上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加之风寒湿邪外侵,瘀血阻络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正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张氏医通》亦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关于KOA的治疗,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及营养软骨药物,有一定效果[9],但长时间口服,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差[10]。中药治疗KOA也起到一定效果,其中附桂骨痛胶囊具有补肾强骨、温阳散寒、养血活血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11]。
本研究中,补肾祛痛方为本院中医骨伤科传承协定方,长期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口服治疗。方中鹿角胶、桑寄生、熟地黄、骨碎补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制附子、苍术、威灵仙、宣木瓜、独活具有祛风散寒除湿,地鳖虫、全虫、鸡血藤、牛膝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祛风除湿药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12],活血化瘀中药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病变软组织的修复[13]。笔者的前期课题[14-15]证明了中药补肾祛痛方效果明显,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温经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之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于口服中药有一定抵触心理,我们尝试探索采用中药汽化的方法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中药药液汽化后呈雾状,加之局部温度达45℃,毛孔开放,药物极易到达病灶,迅速达到药物高浓度,抑制炎症反应。温热可使患肢局部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快膝关节炎性介质的吸收,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达到祛寒散瘀、温通经络的作用。另外,温热效应可缓解肌肉痉挛,降低神经兴奋,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并且皮肤给药作用直接、吸收不受消化道疾病限制。本次研究为阳虚寒凝证患者,遇寒则剧,得温则减,温热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补肾祛痛方采用汽化疗法与口服附桂骨痛胶囊治疗,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期间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后3个月WOMAC评分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补肾祛痛方采用汽化疗法和口服附桂骨痛胶囊短期内均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但停止治疗后,两组症状并无持续性改善。
补肾祛痛方采用汽化疗法在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障碍方面优于附桂骨痛胶囊,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由于本次研究时间资金等不足,未能阐明补肾祛痛方采用汽化疗法的作用机理,下一步争取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中药汽化疗法的机理。
[1]昊林生.金嫣莉.膝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7.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3):287-28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93-94.
[4]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M].中医正骨,2015,27(7):4-5.
[5]Bellamy N,Buchanan W,Goldsmith CH,et al.Validation study of WOMAC a health status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patients relevant outcomes to antirheumatic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the hip or knee[J].Rheumatol,1988, 15(12):1833-1840.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7]陈达,彭力平,廖州伟,等.牛膝醇溶液透药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 (12):30-31.
[8]陈蔚,郭燕梅,李晓英,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重测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23-24.
[9]陈元川,庞坚,石印玉,等.“石氏伤科膝骨关节炎特色诊疗方案”的临床优势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6):9-12.
[10]何少斌.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169-170.
[11]韩霜.附桂骨痛颗粒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湿型痹症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23):50-51.
[12]周明旺,王晓萍,李盛华.中医药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4):75-77.
[13]鲁俊山,王铠,马勇.中药湿热敷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6):37-39.
[14]杜运阿,纪建政,陈国锋,等.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9):45-46.
[15]杜运阿,陈国锋,许建安,等.自拟补肾祛痛方治疗退行性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4,34(2):39-41.
(收稿:2017-02-02 修回:2017-05-08)
(责任编辑 白人骁)
R684.3
:A
:1007-6948(2017)04-0399-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7.04.016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项目(YB2015160)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宿迁 2238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09)
杜运阿,E-mail:guofengchen197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