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用于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

2017-09-03刘锐张焕王勇李卫红张晓光安贺娟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导空洞肺结核

刘锐 张焕 王勇 李卫红 张晓光 安贺娟

(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三科,石家庄 050041)

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用于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

刘锐 张焕 王勇 李卫红 张晓光 安贺娟

(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三科,石家庄 050041)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用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13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透入组、对照组各65例,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透入组加用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治疗,持续9个月。记录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9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根据疗程结束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判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透入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6%、15.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疗1、3、9个月后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疗9个月后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治愈率分别为95.38%、92.31%、87.69%,均高于对照组的63.08%、55.38%、4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透入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治疗复治肺结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复治肺结核;疗效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00~300万人因肺结核丧生,截至2010年,我国肺结核患病率为459/10万,虽然较2000年数据有所下降,但结核病的防治形势仍较为严峻[1]。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患者用药不规律、非专科医生治疗决策不当等问题,导致复治肺结核患者增加[2]。较初治而言,复治治疗难度更大、疗程更长,且患者排菌能力更强,成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有效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对于达成肺结核防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将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用于复治肺结核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标准:1)痰菌结核涂片持续阳性,参照中国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确诊为空洞性肺结核[4],耐药基因检测未见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2)初治失败或既往抗结核药物使用≥1个月后复发;3)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协议。排除: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胸背部皮肤破损。13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透入组、对照组各65例。

1.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化疗,化疗方案为2HRZEV/7HRV[5]。透入组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接受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6]:使用NAVA-01TD超声电导仪(北京诺亚同舟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影像学资料标记胸部空洞位置,将2个治疗发射头以及药液贴片(每片含异烟肼0.1 g)固定于体表标记部位,设定透入功率60W,透入深度10~15 min,给予病变部位超声靶位药物透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上述治疗方案均以4周为1疗程,患者均接受为期9个月的治疗。

1.3 指标分析

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9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痰菌转阴率以每月查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果判定[7];病灶吸收率以CT影像学资料判定,病灶吸收面积≥原面积50%为显著吸收、病灶吸收面积<原面积50%为吸收,病灶面积无明显变化或病灶增加分别为无变化、恶化[8];空洞闭合率以空洞直径变化判定[9]:空洞直径缩小≥原空洞50%为缩小,空洞直径缩小<原空洞50%或增大≤原空洞50%为不变,空洞直径增大>原空洞50%为增大。疗程结束后根据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判定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病灶吸收(显著吸收+吸收)且空洞闭合视为治愈。此外,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佳[9]。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性别、空洞性质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痰菌及病灶变化

透入组治疗1、3、9个月后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透入组治疗9个月后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5.38%、92.31%,均高于对照组的63.08%、5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期间痰菌阴转情况比较(n/%)

表2 病灶变化情况比较(n/%)

2.3 疗效和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反应、皮疹透入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6%、15.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入组治愈率为87.69%(57/65),高于对照组的49.23%(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生存质量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透入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透入组比较,#P<0.05

领域透入组(n=65)对照组(n=65)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生理45.37±10.2665.69±14.03*45.62±10.3356.71±15.34*#心理52.53±16.0868.91±15.18*53.01±12.7558.26±14.33*#社会关系49.24±9.3769.07±13.36*48.91±9.2461.36±15.52*#环境51.26±6.9552.33±12.2551.58±6.7252.09±13.07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报告表明,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仅次于安哥拉、孟加拉国、巴西、柬埔寨,位于第五位,这与往年数据相比已有所改善,但复治肺结核患者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这与患者不规律用药或未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有关[10-11]。复治肺结核患者往往病程较长、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病灶血流量显著降低,导致治疗药物往往难以遍布病灶部位并达到有效抑菌、灭菌浓度,进而造成治疗效果受限[12]。

为提高复治肺结核的治愈率,采用提高化疗药物剂量的方案并未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反而加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严重程度[13]。因此,在复治肺结核的治疗中,不应强调全身血药浓度的提高,而应注重病变部位局部血药浓度的控制。为达到靶向治疗目标,国外有学者将药物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注入空洞病灶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该法操作复杂且属有创治疗,重复性不佳、治疗费用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痛苦[14]。

超声电导仪可利用超声波产生空化效应、聚集辐射压,通过改变组织膜脂质和细胞膜结构,自皮肤、组织间建立人工生物通道,并可为药物进入组织细胞提供能量,从而达到提高深部病灶药物浓度的目的[15]。此次研究透入组未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这主要得益于超声靶位透药无需经过胃肠道及肝脏排泄,而抗结核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为主[16]。

复治肺结核全身化疗易出现耐药现象,且疗程长、疗效不佳[17]。在本次研究中,仅接受全身化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9个月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不及透入组,且治愈率仅为49.23%,显现出单纯全身化疗的局限性,考虑与肺结核空洞内无血供且有囊壁阻隔,化疗药物无法在病灶区域内达到有效浓度有关[18]。得益于超声透药给药时间、给药范围及给药深度均可精确控制,以及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的优势,透入组患者治愈率达到87.69%,且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显现出该方案在复治肺结核治疗中的巨大优势。而且,该方案经济、无创、方便的特点,使其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进一步提高。

[1]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8):485-508.

[2] HAN Y I, ZHAO Q, YU D, et al. Treatment of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with transdermal ultrasound-mediated drug delivery[J]. Exp Ther Med, 2015, 9(4): 1433-1437.

[3] 肖和平. 重视复治肺结核化疗方案的制定[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6):56-58.

[4] CHEN S, QIN M, HAN Y,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of drug transdermal delivery by electro-phonophoresis in treating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J]. Drug Deliv, 2016, 23(5): 1588-1593.

[5] 朱莉贞, 高孟秋, 陈巍,等. 复治肺结核化疗新方案与原复治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5):304-309.

[6] ALSLEBEN N, GARCIA-PRATS A J, HESSELING A C,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child with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us meningitis[J]. J Pediatric Infect Dis Soc, 2015, 4(3): 41-44.

[7] LEE J 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J].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2015, 78(2): 47-55.

[8] 罗萍, 屠德华, 洪峰,等. 177例复治肺结核使用标准复治方案的疗效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5):347-351.

[9] WEBER S, ZIMMER A, PARDEIKE J.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an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NLC) for pulmonary application: a re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J]. Eur J Pharm Biopharm, 2014, 86(1): 7-22.

[10] LANZA G M, MOONEN C, BAKER J R, et al. Assessing the barriers to image-guided drug delivery[J]. Wiley Interdiscip Rev Nanomed Nanobiotechnol, 2014, 6(1): 1-14.

[11] MAI N T H, THWAITES G 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J]. Curr Opin Infect Dis, 2017, 30(1): 123-128.

[12] ROCKWOOD N, DU BRUYN E, MORRIS T, et al.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response in tuberculosis[J].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16, 10(6): 643-654.

[13] MERCHANT Z, BUCKTON G, MG TAYLOR K, et al. A new era of pulmonary delivery of nano-antimicrobial therapeutics to treat chronic pulmonary infections[J]. Curr Pharm Des, 2016, 22(17): 2577-2598.

[14] 槐鹏程. 复治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危险因素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 2014.

[15] KUMAR K. Spinal tuberculosis,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s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with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2016, 26(6): 551-558.

[16] GANDHIMATHI C, VENUGOPAL J R, SUNDARRAJAN S, et al. Breathable medicine: pulmonary mode of drug delivery[J]. J Nanosci Nanotechnol, 2015, 15(4): 2591-2604.

[17] BANERJEE S N, TA R K, MALLICK M S, et al. Ethionamideinduced gynecomastia: A rare case report[J]. Egypt J Bronchology, 2017, 11(1): 70.

[18] KEE A R, GONZALEZ-LOPEZ J J, AL-HITY A, et al. Antitubercular therapy for intraocular tubercu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urv Ophthalmol, 2016, 61(5): 628-653.

R521

A

2095-5200(2017)04-017-03

10.11876/mimt201704008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 20160494。

刘锐,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结核病临床,Email:rayliu61@163.com。

安贺娟,本科。

猜你喜欢

电导空洞肺结核
基于IEC标准的电阻表(阻抗表)和电导表的技术要求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基于电导增量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光伏MPPT算法
RNA干扰HeLa细胞IKCa1基因对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82例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HBsAg携带率调查
臭氧层空洞也是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