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游企业定价能力与独占交易排他条件

2017-09-03

产经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批发价格买方边际

李 伟 安 岗

·产业组织·

上游企业定价能力与独占交易排他条件

李 伟 安 岗

上游企业对批发价格的定价能力会根据中间产品特征、上下游的纵向势力等因素而改变。不同的批发价格直接影响了下游企业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销售利润,进而可能会影响独占交易排挤竞争对手的条件。针对这一假说,构建上游一家在位者和一家潜在进入者,下游两家竞争性买方的纵向市场结构模型,考察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在位者排挤潜在进入者的条件。结果表明: 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独占交易排他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但始终与下游竞争程度和在位者进入者的成本差异有关。特别地,当上游在位者与潜在进入者边际成本差异较小、且下游买方竞争较为激烈时,在位者总是可以成功排挤潜在进入者,可称这种情况为独占交易排他的稳健区域。实践中,独占交易的调查和甄别都较为困难,反垄断的执法成本较高,反垄断机构针对独占交易的规制重点应该放到下游市场竞争激烈且上游边际成本差异较小的产业中。

定价能力; 竞争程度; 独占交易; 市场进入

一 问题提出

独占交易(Exclusive Dealing)是指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零售商或分销商签订独占交易合约,禁止下游企业与竞争制造商交易的行为(Bernheim和Whinston,1998)[1]*独占交易还可能发生在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和下游最终产品生产商之间,制造商和零售商(分销商)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上下游关系。。独占交易广泛存在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中间产品生产商和最终产品生产商的交易中。例如,2004年3月,华润雪花啤酒京津公司在天津市场与多家啤酒批发商达成独占交易合约,要求啤酒批发商不得销售其他品牌啤酒。2012年康师傅方便面与一些小型超市、杂货店签订独占合约,要求零售商只能陈列康师傅方便面和指定的辛拉面。2004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员针对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表明,英特尔向NEC、东芝等5个PC厂商提供独占交易协议,同时要求这5家厂商不得购买或尽量限制购买竞争对手AMD的芯片。200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英特尔的调查也显示,英特尔采用“威胁加回扣”的手段,迫使惠普、戴尔、IBM等计算机制造商放弃使用AMD和英伟达的芯片产品。

作为一种排挤现有或潜在竞争者、限制市场竞争的纵向控制手段,独占交易具有明显地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特征,所以,传统观点认为独占交易具有较强的反竞争效应,应该被反垄断法所禁止(Comanor和Frech,1985[2];洪夙和郁义鸿,2005[3])。但是,芝加哥学派却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形式上具有反竞争效应的独占交易不一定具有排除竞争的实质效果。特别地,上游企业要想利用独占交易成功排他,就必须降低下游的批发价格,否则下游企业不会接受独占合约(Bork,1978[4];黄建军,2012[5])。批发价格的降低会进一步降低市场零售价格,从而可能提高消费者福利。根据芝加哥学派的这一观点,独占交易若想成功排他,批发价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换句话说,上游企业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会影响独占交易排他的条件。现实产业实践中,中间产品特征、上下游纵向势力、长期交易关系等因素会导致上游企业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不同。例如,上游企业的产品质量越高、上游企业相对于下游企业的纵向势力越强,其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就越强(李凯等,2014)[6]。这种批发价格定价能力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下游企业在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以及获取的最终利润,进而可能会导致独占交易排他条件产生差异。本文尝试考察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独占交易成功排挤潜在进入者的条件。

二 相关文献综述

独占交易理论是纵向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了独占交易的动机、竞争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反垄断规制。Marvel(1982)[7]对独占交易和市场圈定、转售价格维持进行了理论上的区分,认为独占交易被用于保护制造商的投资努力,而不是分销商的服务努力。Bernhei和Whinston(1998)[1]建立了三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了上游存在两家竞争企业、下游存在一家垄断企业时,选择独占交易与共同代理的条件,结论是没有必要禁止独占交易。后来的研究更多关注下游竞争的情况,Simpson和Wichelgren(2007)[8]考虑了如果买方是最终消费者,在买方可以违约的情况下,独占交易无法完全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Wright(2008)[9]指出,当上游厂商可以依据两部收费制定价时,虽然下游竞争会限制在位者的排他能力,但不会完全消除独占交易的可行性。也就是说,进入者依然会因独占交易合约而无法进入市场。

在独占交易的经济效应方面,Bork(1978)[4]认为,制造商为了使得零售商排他销售自己的产品,不得不弥补零售商不经营其他制造商产品的利润损失,从而制造商会降低批发价格。如果批发价格下降所带来的福利增加足以抵消产品差异化减少所带来的福利减少,那么,独占交易会提高社会福利,是有利于消费者的;反之,独占交易会降低社会福利。Comanor和French(1985)[2]则试图建立一个正规的模型,研究独占交易对竞争的影响,他们认为独占交易提高了竞争对手的成本,阻止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所以是抑制竞争的,应该被禁止。在后续的研究中,Mathewson和Winter(1987)[10]对此进行拓展分析,基于上游两家制造商、下游一家地区性垄断零售商的市场结构,对线性定价下的排他效应进行了分析,结论与Bork(1978)[4]一致,即独占交易会促进竞争,是有利于消费者的。随后,基于同样的市场结构,O’Brien和Shaffer(1997)[11]比较了非线性定价、独占交易对市场圈定的作用,进一步讨论了排他交易的福利效应。Lee(2015)[12]在上下游重新谈判破裂的条件下考察了独占交易的竞争效应,发现重新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大小决定了独占交易的经济效应。

在国内研究方面,洪夙和郁义鸿(2005)[3]对独占交易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徐杨和管锡展(2006)[13]认为,独占交易并不一定是反竞争的,所带来的福利效果也是不确定的。侯强(2007)[14]基于国外学者对于独占交易的经济效应基本观点,提出了反垄断法的检验要则。高觉民(2009)[15]以国外文献为基础,概括了国内存在的四种独占交易模式。高洁等(2014)[16]在平台竞争的背景下,考察了供应商与平台企业签订独占交易契约的激励及其福利效应。黄建军(2012)[5]对国内外独占交易的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考察了独占交易的影响。

通过总结已有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很少关注上下游企业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对独占交易的影响。为此,本文以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为突破口,探讨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上下游企业成功签订独占交易合约的条件。在现实产业实践中,独占交易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为反垄断执法带来了困难,也提高了执法成本。本文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独占交易的条件,获得了独占交易排他的稳健区域,从而可以为反垄断部门识别出重点执法行业特征提供理论借鉴。

三 基本模型

假设产业链上游有一家垄断厂商I以边际成本cI生产中间投入品X,下游有两家最终产品生产商1和2,他们同时从上游厂商I处购买投入品X,然后生产两种差异化的最终产品Y1和Y2,并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为简化分析,假设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为1:1,且将除中间投入品以外的最终产品生产成本标准化为0。

在消费者方面,假设消费者购买最终产品Y1和Y2获得的效用为简化的平方效用,即:

(1)

其中,qi为消费者购买最终产品Yi(i=1, 2)的数量,M表示消费者购买其他商品的数量,且将其价格标准化为1。β∈(0, 1)代表最终产品Y1和Y2间的替代程度,β越大,最终产品Y1和Y2的替代程度越强。此外,β还可以衡量下游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β越大,下游买方竞争越激烈。特别地,当β=0时,最终产品Y1和Y2是相互独立的产品,此时产品替代程度最弱,下游竞争最不激烈;当β=1时,最终产品Y1和Y2是完全替代品,此时下游两个买方竞争最强。

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决策原理,可以解得消费者对最终产品Yi的需求数量为:

(2)

其中,pi表示最终产品Yi的零售价格,且j=3-i。

设定基本市场结构后,下面具体考察上游在位者通过独占交易合约排挤潜在进入者的具体过程。由于上文求解需求函数的过程中已经对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进行了分析,所以以下只需要重点考察上下游企业的独占交易决策行为。Fumagalli和 Motta(2006)[17]将上下游企业行为刻画为五阶段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无论上下游博弈分为几个阶段,都存在如下三个过程: 第一,独占交易合约制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游垄断厂商I首先制定独占交易合约,下游厂商决定是否要签订合约。如果下游厂商和在位者I签订了独占交易合约,那么将获得一次性补偿金x,但同时也只能购买在位厂商I的投入产品;如果厂商不和在位者签订独占交易合约,则可以选择和在位者I交易,也可以选择购买进入者E的投入品。假设签订独占交易合约的买方数量为N,则N=0,1,2。当N=0时,没有买方和在位者签订独占交易合约,此时潜在进入者可以进入,排他不成功;当N=1时,只有一个买方与在位者I签订了独占交易契约,假设只要有一家买方购买潜在进入者的产品,进入者获得的利润就足以弥补固定成本,所以此时潜在进入者E也可以进入,排他不成功;当N=2时,表示两个买方都和在位者I签订了独占交易契约,此时潜在进入者无法进入,排他成功。综合来看,这一阶段能否排他的重点主要在于下游有多少买方愿意和在位者签订独占交易合约,如果两个买方都签订了合约,那么在位者就可以成功排他,反之则不能排他。第二,批发价格决策过程。在独占交易契约决策之后,上游厂商和下游厂商进行交易,在位者I制定中间产品批发价格wI。如果上一过程排他不成功(即潜在进入者E进入),那么进入者E制定批发价格wE。此外,假设批发价格合约具有可见性,即在位者、进入者可以观察到对方的合约,同时下游买方也可以观察到批发价格合约。第三,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下游买方利用从上游卖方购买的中间产品,组织资源生产差异化的最终产品,并制定零售价格pi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四 模型分析

(一)独占交易排他一般条件分析

排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独占交易合约签订过程买方1和买方2是否有激励签订契约。由于本文假设两个买方是同时行动的,即同时决定是否与在位者签订独占交易合约,因此两个买方之间存在如下的博弈矩阵。

表1 独占交易合约签订阶段买方1和买方2之间的博弈矩阵

上游在位者要排他成功就要使得表1的博弈中(签约,签约)是纳什均衡,也就是说,要保证签订独占交易合约是每个买方的占优策略。要想使得签订独占交易合约是占优策略,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3)

(4)

(二)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买方的利润

在N=2的情况下,两个买方都与在位者签订了独占交易合约,在位者I成功排他,潜在进入者E不能进入市场。此时在位者垄断了中间产品市场,其可以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此时,在位者的决策可以表示为:

(5)

求解式(5)可以得到:

(6)

此时,买方i(i=1,2)的利润(获得补偿金之前)为:

(7)

在N=0的情况下,两个买方都拒绝了在位者的独占交易合约,此时潜在进入者会进入市场,上游厂商不能排他。在这种情况下,中间产品市场中存在在位厂商和进入者的竞争。而且由于两个买方都没签订独占交易合约,他们都有自由选择上游厂商的权利*当买方与在位者签订排他契约时,签约买方就不再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此时,签约买方只能被动地接受在位者制定的任意批发价格,而不能选择批发价格较低的上游厂商。,所以均衡时买方会选择出价最低的上游厂商。考虑到买方的决策,进入者制定批发价格等于cI,而在位者将批发价格逐步降低使wI=cI。因此,均衡时在位者的利润为0,买方i的利润为:

(8)

在N=1的情况下,市场上只有一个买方与在位者签订了独占交易合约,不妨假设买方1与在位者I签订了独占交易合约,而自由买方2没有签订独占交易合约,因而可以任意选择交易对象(在位者或进入者)。但是如果自由买方2也选择与在位者交易,进入者没有市场需求,只会损失进入成本。所以进入者要么不进入,要么通过批发价格吸引买方2与其交易。由于前一种情况与N=2的情况相同,所以重点关注后一种情况,假设自由买方2与进入者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上下游的交易关系表现为签约买方1与在位者交易,自由买方2与进入者交易。此时,在位者和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合约会影响买方1和买方2的竞争,从而影响二者获得的利润,进而导致排他条件的差异。且在这种情况下,在位者制定的最高批发价格是其利润最大化时的批发价格,最低的批发价格则是自身的边际成本cI(此时在位者的利润为0);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最高的批发价格也是利润最大化下的批发价格,但是考虑到在位者的最低批发价格,那么潜在进入者的最低批发价格也为cI。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究竟是将批发价格制定在cI,还是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会直接影响到买方获得的利润,进而会影响到排他成功的条件。因此,上游定价策略也是影响排他难易程度的一个因素,这是以往文献中所没有关注的。接下来,根据可能出现的四种定价组合分别讨论在位者、进入者以及买方1和买方2获得的利润,并在下一部分中讨论四种情况下成功排他的条件。

此时,在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买方1的决策可以表示为:

(9)

买方2的决策可以表示为:

(10)

考虑到买方1和买方2的决策,在位者I利润最大化的批发价格决策可以表示为:

(11)

(12)

此时,签约买方1的利润为:

(13)

自由买方2的利润为:

(14)

(2)进入者E和在位者I的批发价格都是利润最大化的批发价格

当进入者E和在位者I都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时,买方1和买方2在最终产品市场的零售价格决策分别为:

(15)

(16)

此时,在位者的批发价格决策为:

(17)

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决策为:

(18)

(19)

自由买方2的利润为:

(20)

运用与(1)类似的求解方法,可得潜在进入者E的最优批发价格为:

(21)

签约买方1的利润为:

(22)

自由买方2的利润为:

(23)

(4)进入者和在位者的批发价格都为cI

此时,通过求解最终产品市场中买方的价格决策即可求出其最终均衡利润。具体地,下游买方1的决策可以表示为:

(24)

自由买方2的决策可以表示为:

(25)

可以求得签约买方1和自由买方2的利润相等,为:

随着顾客价值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学者开始运用“Means-End”理论对旅游者行为开展研究。如Bona Kim、Seongseop Sam Kim、Brian King[20]对朝圣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及价值取向进行研究;Klenosky、Gengler、Mulvey[21]用该理论研究了影响旅游者选择滑雪旅游目的地的因素;张波[22]基于手段—目的理论对自助旅游者、徒步旅游者和休闲体验旅游者构建包含有效解释系统基础组成、旅游者利益体验、旅游者最终价值的解说系统结构。目前,关于运用“Means-End”理论进行游客感知价值层次关系的研究较少。

(26)

综上,如果在排他阶段,两个买方都签订独占交易合约,那么在后续的交易阶段中,在位者就可以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制定最优的批发价格。这是因为独占交易合约不仅排挤了潜在进入者,还锁定了下游买方,使得在位者在后续的交易阶段可以进行垄断定价。如果在排他阶段,两个买方都不签订独占交易合约,那么在后续的交易阶段中,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之间就存在激烈的批发价格竞争,削弱了其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如果在排他阶段,只有一个买方和在位者签订了独占交易合约,那么市场中的竞争表现为在位者买方1构成的产业链与进入者买方2构成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此时上游厂商存在四种不同的批发价格定价策略。这些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会进一步影响下游买方的利润,从而导致其签订独占交易合约的激励变化,所以,下文就重点分析不同情况下,买方接受独占交易合约的激励,即相应的独占交易条件。

五 排他条件讨论

(一)进入者批发价格为cI,在位者制定利润最大化的批发价格

(27)

(28)

对式(27)和式(28)进行化简,可以分别得到:

(3-2μ)(2-β2)2-(1-β)(2β2-β-4)2≥0

(29)

(30)

联立式(29)和式(30)求解可知,当μ≥0.78时排他成功,且与cI无关。以产品替代程度β为横轴,在位者的边际成本cI为纵轴,画出成功排他的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情况(1)独占交易的排他区域

结合图1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命题:

命题1: 当在位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进入者制定的批发价格为cI时,独占交易排他成功的条件为下游竞争程度较高(β≥0.78),与边际成本的差别无关。

由于cI本质上是在位者的边际生产成本,所以如果在位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则此时的批发价格一定大于cI。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在位者的批发价格高于潜在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反映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就是在位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较强。而影响上游企业定价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中间产品质量、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势力等。中间产品质量越高(下游对中间产品的依赖性越强)、上游企业相对于下游企业的势力越强,其批发价格定价能力也越强。由此可以推断,在这些情况下,独占交易能否排挤潜在竞争者与上游的边际成本差异无关,只与下游的竞争程度有关,只有当下游竞争较为激烈时,独占交易才能发生。

(二)进入者和在位者均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

当在位者和进入者都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时,签约买方和自由买方获得的利润如前文式(19)、式(20)所示。利用第四部分的排他条件,可以解得此时上游厂商排他的条件为:

(31)

(32)

联立式(31)和式(32),可以求出独占交易排他的条件。但是由于解析解较为复杂,这里以图形的形式来刻画结果,以下游竞争程度β为横轴,在位者的边际成本cI为纵轴,画出成功排他的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情况(2)独占交易的排他区域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2: 当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都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时,排他成功的条件是下游竞争比较激烈(β≥0.43)且在位企业与潜在进入企业的边际成本差别比较小(cI<0.41)。

从图2还可以看出,随着下游竞争程度增大,对边际成本要求更严格。这说明当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都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时,下游竞争越激烈,在位者边际成本越低,越容易实现排他。类似于前一种情况,进入者和在位者都可以根据利润最大化定价说明二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相当,且都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根据前面的分析,在位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较强很容易理解。但是作为刚刚进入行业的新来者,其批发价格定价能力较强不符合直觉。实际上,这可能是因为该进入者具有某项先进的发明技术,从而可以对中间产品进行重大改进,使得其生产的中间产品更符合下游的要求,进而可以增强其批发价格定价能力。

(三)进入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定价,在位者制定的批发价格为cI

当进入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而在位者制定的批发价格为cI时,签约买方和自由买方获得的利润如式(22)、式(23)所示。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此时排他成功的条件为:

(33)

(34)

仍以下游竞争程度β为横轴,在位者的边际成本cI为纵轴,画出成功排他的区域如图3所示。从图3得到,排他条件为cI<0.43的临界曲线下方区域。这说明,当进入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而在位者制定等于边际成本的批发价格时,排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在位者的边际成本要足够小,而且下游竞争越激烈,对在位者成本的要求也越严格。

图3 情况(3)独占交易的排他区域

结合这一分析和图3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3: 当进入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批发价格,在位者制定的批发价格为cI时,独占交易排他是否成功,主要依赖于在位者的边际成本,当cI<0.43时,排他才有可能发生,而且替代性接近于1(下游竞争十分激烈)时,要求在位者边际成本足够低才有可能排他。

进入者根据利润最大化定价,在位者根据边际生产成本cI定价说明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较强,而在位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较弱。从中间产品特征的角度来说,这可能是因为进入者的产品特征明显优于在位者的产品特征(原因可能与前文相同,即进入者拥有改进中间产品的技术发明)。在这种情况下,独占交易的排他条件取决于下游市场竞争程度和上游在位者的边际成本。

(四)进入者和在位者制定的批发价格都是cI

当在位者和进入者制定的批发价格都为cI时,签约买方和自由买方获得的利润相等,如式(26)所示。类似地,可以得出此时的排他条件为:

(35)

(36)

图4 情况(4)独占交易的排他区域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4: 当在位者和进入者制定的批发价格都为cI时,独占交易排他的条件为下游买方竞争程度足够大(β≥0.5),而与上游在位者边际成本的差别无关。

在位者和进入者根据在位者的边际生产成本cI制定批发价格说明二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都较弱,对应到现实产业情况可能是因为下游买方较为强大,相对于上游,具有较强的买方势力,从而削弱了上游企业的定价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下游买方较为强大的产业中,上游企业通过独占交易进行排他的条件只取决于下游竞争程度。

上文根据在位者和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分四种情况讨论了独占交易排他成功的条件,取这四种情况的交集可以得出排他成功的稳健区域,如图5。这一独占交易排他的稳健区域说明,不论在位者和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如何、也不论他们采用什么样的定价策略,独占交易均可以成功,即可成功排挤潜在进入者。

具体地,可以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5: 无论在位者和进入者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如何,独占交易排他均能成功的一般条件是: 下游买方的竞争比较激烈,且在位者的边际成本较小,而随着下游竞争程度的增加,对在位者边际成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图5 独占交易成功排他的稳健区域

六 结论与未来研究设想

上游企业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受很多市场因素的影响,比如中间产品特征、上下游纵向势力等。批发价格定价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上下游交易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下游的利润以及签订独占交易合约的激励。由此可见,批发价格会对独占交易产生很大影响。然而,以往研究很少关注这一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独占交易理论模型,探讨了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独占交易排他的条件。研究发现: 影响独占交易排他的主要因素是下游企业的竞争程度和上游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差异。虽然不同批发价格定价策略下,独占交易排他的具体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本文将这种共同之处定义为独占交易排他的稳健区域,即无论上游企业的批发价格定价能力如何,在位者总能成功排挤潜在进入者的条件。从结果来看,独占交易排他稳健区域的特征是下游竞争较为激烈,且上游边际生产成本差异较小。由于独占交易合约具有一定的商业保密性,这使得独占交易行为的调查和甄别都比较困难,从而也带来了较大的反垄断执法成本。独占交易排他稳健区域的结论暗示,反垄断部门可以将执法重点放到上游边际成本较小,下游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

需进一步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外生地给定四种可能出现的定价形式,分析这四种情况下排他成功的条件。然而,在位者和进入者在选择指定批发价格方式时有一个相互博弈过程,也就是说,考虑了更多的外部因素后,存在一个内生的批发价格定价策略。如何将批发价格制定策略内生化是本文未来的扩展方向。

[1]Bernheim,D.,Whinston,D..ExclusiveDeal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 106(1): 64-103.

[2]Comanor,W.S.,Frech,H.E..TheCompetitiveEffectsofVerticalAgreemen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 75(3): 539-546.

[3] 洪夙, 郁义鸿. 排他性合约下的纵向控制: 关于独占交易理论的研究评述[J]. 产业经济研究, 2005, (4): 50-56.

[4]Bork,R.. The Antitrust Paradox: A Policy at War with Itself[M].NewYork:BasicBooks, 1978.

[5] 黄建军. 从极端到综合: 独占交易理论新进展[J]. 产经评论, 2012, 3(1): 35-42.

[6] 李凯, 李伟, 崔哲. 买方抗衡势力与制造商定价决策[J]. 产经评论, 2014, 5(1): 72-85.

[7]Marvel,H.P..ExclusiveDealing[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2, 25(1): 1-25.

[8]Simpson,J.,Wickelgren,A.L..NakedExclusion,EfficientBreach,andDownstreamCompeti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94(4): 1305-1320.

[9]Wright,J..NakedExclusionandtheAnticompetitiveAccommodationofEntry[J]. Economics Letters, 2008, 98(1): 107-112.

[10]Mathewson,G.F.,Winter,R.A..TheCompetitiveEffectsofVerticalAgreements:Com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 77(5): 1057-1062.

[11]O’Brien,D.P.,Shaffer,G..NonlinearSupplyContracts,ExclusiveDealing,andEquilibriumMarketForeclosure[J].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1997, 6(4): 755-785.

[12]Lee,D..TheCompetitiveEffectofExclusiveDealinginthePresenceofRenegotiationBreakdown[J].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5, 47(1): 25-50.

[13] 徐杨, 管锡展. 企业独占交易策略的基本理论及其反垄断政策意义[J]. 财经问题研究, 2006, (4): 28-33.

[14] 侯强. 独占交易的经济分析与反垄断政策[J]. 产业经济研究, 2007, (1): 19-24.

[15] 高觉民. 独占交易的形式及其福利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9): 126-136.

[16] 高洁, 蒋传海, 王宇. 平台竞争与独家交易[J]. 财经研究, 2014, 40(2): 67-74.

[17]Fumagalli,C.,Motta,M..ExclusiveDealingandEntry,WhenBuyersCompete[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6(3): 785-795.

The Ability of Pricing of Upstream and the Conditions of Exclusive Dealing

LI Wei AN Gang

The feature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vertical power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nd some other similar factors can lead to the difference in ability of pricing in upstream manufactures. What’s more, the ability of wholesale pricing will influence directly the competition and sale profits of downstream in the final product market.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ability of wholesale pricing will impact the conditions of exclusive dealing. As to this hypothesis, this paper built a vertical market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an incumbent and an entrant in the upstream, and two buyers in the downstream. With this model, we studied the conditions of successfully exclusive dealing under different wholesale price strategy.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onditions of successfully exclusive dealing different markedly under different wholesale price strategy, but they always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ompetition in the downstream and the difference of marginal cost in the upstream. Especially, when the difference of marginal cost in the upstream is small, and the competition in the downstream is fierce, the incumbent always can exclude the entrant out of the market successfully. We defined this situation as robust area of exclusive dealing. In the practice of antitrus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exclusive dealing between firms and it also costs a lot to do so, the finds of this paper imply that the institutions of antitrust can focus themselves on the exclusive dealing behaviors in the industries that upstream marginal cost is small and downstream competition is fierce.

pricing strategy; degree of competition; exclusive dealing; market entry

2015-1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衡势力背景下产业链纵向控制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 71472032,项目负责人: 李凯)、“跨国公司在华RPM策略实施动因、垄断势力纵向传导及规制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 71473066,项目负责人: 李世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6]3100);2016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L16CJY006,项目负责人: 孙涛)。

李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安岗,经济学博士,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

F062.9

A

1674-8298(2017)04-0074-12

[责任编辑: 戴天仕]

10.14007/j.cnki.cjpl.2017.04.007

方式]李伟, 安岗. 上游企业定价能力与独占交易排他条件[J]. 产经评论, 2017, 8(4): 74-85.

猜你喜欢

批发价格买方边际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买方常见违约问题分析、应对及预防
今年房企并购已达467宗
数据一览
数据一览
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诚信博弈分析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