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词误用原因及解决策略

2017-09-03陈金雁王国乾

唐山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素辨析母语

◎陈金雁 王国乾

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词误用原因及解决策略

◎陈金雁 王国乾

由于汉语词汇庞杂,易混词相应的也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总结、归纳,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分辨并合理运用易混词。本文分析学生混淆、误用的原因,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词的辨析方法及解决办法。

一、易混词误用原因

(一)汉语自身的特点

汉语区别于别的语言,在语音、词汇、字形、字义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汉语的语言规律不了解,就容易混淆,造成误用。

1.语音方面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汉语中语音相近的词很多,过多的同音形式需要区分。

2.词汇方面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这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也给汉语学习者增添了学习的负担。汉语的外来词绝大部分经过汉语构词法的改造:音译加类名(浪漫),部分音译、部分意译(迷你裙),意译(电视)等,均与原词相差甚远,并不能给外国学习者提供很多联系其母语记忆词汇的方便。

3.汉字方面 对世界上大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来说,汉字这种意音文字是一套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难认、难记、难写。字形相近、读音又相近的词,外国学生极容易混淆。

(二)词语注释法缺陷

这种模式被一些对外汉语教材在词语解释中运用,看似合理,其实有很多弊端。除专有名词外,对生词的简单英语注解,如:舅舅、叔叔——uncle,以前、从前——before,本质、自然——nature等,这会导致学生不能区别易混词的细微差别,汉语中很多词与英语并不一一对应,其中,很多词词义不止有一个,有些更要考虑感情色彩、表达程度和搭配。

(三)母语负迁移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词汇时会较多利用母语的词汇知识,表现之一是特别容易联系母语中的对应词。这种现象极为常见。

汉语学习者受其母语的某些特点、文化习惯影响,在学习目的语时,容易产生干扰作用。当他们认为汉语中的某词对应母语中的某词后,往往会把母语词的组合关系或其他义位类推到汉语的对应词上。

(四)学生词汇量不足

词汇量不足也会导致学生误用它词。词汇量有限,不能用适当的词表达想要描述的事情或情感,学生只能从已经掌握的词语中选择。

这种现象比较容易解决。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大部分误用自然会被克服。教师不必过于费心,教学中对此类词语误用应予以适度宽容。

(五)语言泛化现象

“语言泛化现象”是第一或者第二语言学习常有的现象。即学习者把语言项目的语法规则运用推广到不应有的范围,通常的做法是将词或结构用于更规则的模式。这种现象在汉语学习者使用中,经常见到。例如,将ball (球)用于指所有圆的物体;汉语合成词有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组成的附加式词,容易导致学生泛用、滥用,由“刀子”、“椅子”、“胖子”造出“小偷子”。

(六)教学失误

汉语中有些词即使是老师也会区分不清,以词释词,易混词之间相互解释,由此及彼,导致教授出现失误,学生不能完全区分易混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做一名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

还有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这容易导致学生记忆内容庞杂,过犹不及。其实,教学中,词的共同之处可以大致讲解一番,主要着重讲“异”。

例:中级课堂上讲“结果、后果”,关键在于指出“结果”所指可好可坏,“后果”所指一般是不好的,也就是从感情色彩上区分,有侧重、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解决策略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1.针对教材中的失误,应该及时补正。老师也应该留心教材上是否存在缺陷和错误。如果需要志愿者教师自己编订教材,那需要全体老师合作,共同完成。

教材中可加入一些图解,或者可供学生进行对话的句子,方便学生识记和练习。

2.对于教师的失误,需要教师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加上国家严格测试。

(二)掌握辨析方法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辨析方法:

1.意义分析法

一般认为意义分析法包括指称范围大小、语义轻重两方面,但笔者认为语素比较法包含于意义分析法之中。

(1)分析易混淆词的词义范围,例:边境、边疆,两词中,“边境”所包含的范围比“边疆”范围小,根据两词范围的大小,用于不同语境中。

(2)从易混淆词的语义轻重中辨别差异,例:轻视——藐视——蔑视——鄙视,语义由轻到重,“鄙视”语义最重,所代表的轻视程度也最重。

(3)有相同语素的词,对词中不同的语素进行对比,即“语素比较法”。

例:制造、创造;遏止、遏制;行迹、形迹等。

可以分析“制”和“创”、“止”和“制”、“行”和“形”意义的不同,来区别这三组词。根据易混淆词中不同语素的特点分辨易混淆词,这种方法切实有效。

2.色彩分析法

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1)感情色彩有中性、褒义、贬义之分。

例:“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

“果断”是褒义词,“决断”是中性词,“武断”是贬义词。

从感情色彩上很容易辨别出该词适用于哪种语境。第三部分,没有相同语素的词这一类中的“恭维”、“夸奖”就可以用色彩分析法来辨析。

(2)语体色彩分多种,有书面语、口语、方言、普通话、音译词、意译词、专用词、一般词之分。

比如“阴谋”多用于书面语,“猫腻”多用于口语;

“啥”是方言,“什么”是普通话;

“休克”是音译词,“虚脱”是意译词;

“瑕疵”是专用词,“缺点”是一般词。

根据语体色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境。

3.功能方面

(1)词性

词性不同,词在用法和句中的位置就会不同。

例:结婚、婚姻

他们的结婚很幸福。×

句中“结婚”应替换成“婚姻”。“结婚”是动词,“婚姻”为名词,词性不同,其用法就不同,所以两者不可混用。

(2)句法功能

比较词的句中位置、所连接的成分、充当的句子成分,也可以对比它们适用的句型。

例:“感动”“感人”

“感动”可接谓语,主语人、事物都可;“感人”不能接谓语,主语只能用事物,判断后面是否是谓语,来确定运用哪个词。

(3)搭配对象、构词能力和构形变化

a.搭配对象

上面是例举出“发挥”和“发扬”的搭配对象具体有哪些,“发挥”可以后面搭配“作用”、“才干”、“力量”,不能搭配“传统”、“作风”、“民主”,而发扬正好相反。

由此可以看出,比较搭配对象,可以区分易混词。

除了比较搭配对象这个方法,还可以从构词能力、构形变化着手。

b.构词能力主要看词是否能加附注成分。

例:重要、紧要

重要可以加上词缀“性”,构成“重要性”,而紧要不可以。

c.构形变化主要是指能否重叠,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易混词之间进行辨析时采用。下面举出动词的例子

例:了解、知道

“了解”可以重叠,变为“了解了解”,组成ABAB式,而“知道”不可以重叠,由此分辨出两词的不同。

这种方法比意义分析法下面的“语素比较法”难,对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接受,需要有一定的汉语功底。

4.需要追溯词的本源义

例:请客、做东

这涉及到“东道主”的由来,“东道主”最早见于《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其意为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依据故事讲解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能说“我在家请客”,不能说“我在家做东”。

5.替换法

有些易混词难以区分时,可以放到特殊的句子、语境中尝试互换,看是否能表达通顺。一般,不能替换的就是易混词的差异所在。

例:关于、至于

两词都可以用在下文开头。但也有差别。

a.关于他的事,他不想说太多。

b.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至于让你这么生气吗?

a句中“关于”引起的是一个话题,是和他有关系的。若换成“至于”,则前面一定有和“他”无关的事,“至于”谈论的是另一个话题,前后有两个话题,而“关于”只有一个。因此两词不能随意互换。

b句中“至于”不能换成“关于”,在这里面,“至于”表示“达到……程度”,也就是“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达到让你生气的程度了吗?”,暗含了说话人对话中人不满的情绪。

不过,此法有局限性,这需要学生有强烈的语感和深厚的汉文化底蕴,而且,有些易混词可以互换。

6.口诀

适用于小学生及初中生,因为中小学生记忆力好,但此方法的缺陷是需要学生对口诀中别的词完全掌握、理解。

例: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文字改动用窜改,卑劣手段用篡改。包括含有用包含,宽容原谅用包涵等。

这种口诀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搜集整理,学生要在闲暇时间多看多记。

(三)课堂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很重要,是教师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因此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学好、记牢,课堂教学应该生动、高效。

理论性强的一些易混词的辨析,要对其进行加工、浓缩,并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堂教学要灵活,多找解决策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课上讲解时重复重点句子,做游戏、情景练习,图解,布置特殊的课下任务等。

三、小结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词义比较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根据学生的水平,通过各种有利途径引导学生辨析易混词。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130000;西南科技大学 621000

猜你喜欢

语素辨析母语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