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仲淹家风思想及评析

2017-09-03王晓菲

唐山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范氏范仲淹家训

◎王晓菲

范仲淹家风思想及评析

◎王晓菲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国风清;国风清,则家国兴。北宋名臣范仲淹吸取了优秀的儒家家训文化,其内容包括刻苦勉学、修身立命的治学之道,严谨持家、倡俭戒奢的持家之道,孝悌为本、以和为贵的家道思想,勤政爱民、先忧后乐的为官之道,乐善好施、救难济贫的慈善之道。不仅影响了当时北宋的士族风气,对当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优秀传统。它通过长辈的言谈身教,见诸文字的家规、家训、家范等,由家庭成员的身体力行来世代传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精华所在,智慧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家风的教育和弘扬。

范仲淹(989-1052 年),字希文,谥号文正,世人尊为“范文正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百日后随家人去吴县(今苏州市)。他为官清廉,仁爱天下,主持了“庆历新政”的革新运动。他的一生实现了立德、立言、立功,最著名的是在《岳阳楼记》:“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所表达的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王安石称之为:“一世只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瘕”。一门400进士,80状元,4子居高位,家族兴盛800余年不衰,这都要得益于于范仲淹的家风深远影响。

一、范仲淹家风思想的主要内容

范仲淹在儒释道佛等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范氏家训,其优秀的家风思想主要包含在《家训百字铭》、《四德说》篇、《家人》篇中等文献中。《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作为范氏家训流传至今,我们可以结合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将他的家风思想内容概括为四类。

(一)治学——刻苦勉学、修身立命

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他自小立志高远,长大后在长白山醴泉寺刻苦勉学,严守寺庙的清规戒律,与僧侣同寝同食,生活清苦。之后,范仲淹到应天书院追随大儒戚同文求学。家境贫寒的他为了节省时间学习,冬日夜晚苦读诗书,每当困倦之时,就用冷水洗脸醒神继续读书。他每天夜里煮一锅粥, 待粥冷却,分为4块, 每日早晚各2块,并辅以野菜少许,以此果腹。“划粥断齑”的故事由此而来。《宋史》有云: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经年累月,他熟读诗书,27岁高中进士,踏入仕途,成为一代良相。范仲淹刻苦勉学,克己自律的求学精神也成为范氏培养子女的重要家风思想。其子孙皆勤学苦读,能文善画。范仲淹在苏州创郡学,胡媛教授管教严厉,许多学生逃学,范仲淹将长子范纯祐送去郡学读书,纯佑刻苦读书,表现优异,完成胡老师的各项要求,于是在范仲淹的感召下,许多逃学的孩子继续回来上课。

范仲淹四子,除长子范纯祐外,次子范纯仁官至宰相,谥号忠宣。三子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书丞,四子范纯粹官至侍郎。范纯仁之子范正平、范正思也高中进士,进入仕途为官。

(二)持家——严谨持家、倡俭戒奢

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弁《曲洧旧闻》记载有这样一则逸闻:范氏自文正公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子孙皆守其家法!范仲淹自己生活简朴,少时贫寒,富贵之后依然保持清俭的家风,只有家里来了宾客才吃肉,妻子的衣食只够自足。范仲淹卒后,装殓之时没有新衣服,友人赠送钱资帮其安葬。其二子纯仁娶妻王氏,王氏出身富贵,王家配送罗绮为帷幔做嫁妆,范仲淹认为罗绮奢华,违反了范家倡俭戒奢的家风。遂训斥纯仁:“如将罗帐拿来家中,我必焚之于庭院!”。纯仁谨记教诲,简约地办了婚事。纯仁之妻王氏通情达理,嫁到范家后,由奢入俭,率履妇道,辅佐纯仁。范纯仁谨守家风,恪守节俭 ,自布衣至宰相,节俭如一。纯仁家中宴会以粗米饭和酒待客,成为洛阳一时的美谈,参加宴会者皆以为荣。范纯仁告诫后世子孙:“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范纯仁的子孙也秉承节俭家风,其子范正平每日步行去城外20里的林觉寺求学,炎炎夏日仅用一把破扇子遮住头防晒步行回家,读书期间,别人都不知道这是当朝宰相家的儿子。

(三)家道——孝悌为本、以和为贵

孝悌之道,是安家之本。为人子当孝,为人弟当悌。范氏家风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真实家庭关系的体现。范仲淹性至孝,及第后,迎回母亲谢氏,亲身奉养,母卒后,仲淹始上《求追赠考妣状》,要求将自己应得的“磨勘改转官恩泽,乞先移赠考妣”,朝廷赠其谥号为吴国太夫人。范仲淹与兄弟间的关系很亲密,经常写信劝导兄弟们保重身体,把兄弟相聚看作美好的事情。范仲淹也告诫晚辈,与人和睦,清心做官。范仲淹的子孙也传承孝悌为本的家风。范纯祐孝顺父母,不离左右,拒绝外出为官的邀请。纯仁为了照顾哥哥纯祐,抵挡升职的诱惑,对哥哥“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纯仁之子范正民、范正平、范正思都能做到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范仲淹的后世子孙皆将孝悌为本的家风世代传承。

(四)为官——勤政爱民、先忧后乐

范仲淹为官勤政清廉,惠政爱民。在任期间选任贤才,整顿吏治,不畏权贵,受到百姓的爱戴。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为官之道的核心思想。

范仲淹在泰州西溪盐仓兴修水利,筑捍海堰,后代人民感戴范仲淹称为范公堤。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府时,苏州发生水灾,他夙夜营救,上书朝廷。范仲淹以“犹济疮痍十万兵”的信念,振济灾民,并在受灾地区采取积极措施,发动灾民自救,受灾地区数年间,民不流徙。他还注重教育,首建郡学、兴建书院、建立学宫。并上书皇帝在各州县设立学校,遍请名师授课,范公在岳麓书院亲自讲学,这些兴学举措为宋朝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公元 1040 年,范仲淹官拜陕西经略抚招讨副使,抵御西夏入侵。他整顿军务,采取了“屯田久守”的方针,提出了“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多次取胜,对少数民族以安抚为主,使其安心归宋。为了使儿子经受锻炼,为国效力,他坚持将纯祐送往陕西从军,与将士们行军打仗,同食共宿,毫不特殊。这都是范仲淹勤政爱民的体现。范仲淹在兴修水利、振济灾民、兴办教育、勇于矫俗、抚兵安边等方面,政绩卓著,功在国家,利在人民。

范仲淹所主张的“先忧后乐”思想,就是为官者立己之本的官德。 为官之忧,忧国君,忧国民。为官之乐,乐君、乐人、乐四海。“庆历新政”的改革是范仲淹对国家和人民先忧后乐的体现。庆历三年(1043 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加强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此次变革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为王安石的“煦宁变法”拉开了序幕。宋史对范仲淹有一段佳评: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师之臣。宋有仲淹之贤,无愧乎此。其子范纯仁官拜宰相,一生为官清廉,秉承先父遗风。谥号范忠宣公。范纯仁之子范正平为官期间,秉公办案为民住持公道,不惜得罪奸臣蔡京,遭其诬陷,逮捕下狱。范仲淹勤政爱民,先忧后乐的家风思想对范氏子孙入仕为官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五)慈善——乐善好施、救难济贫

乐善好施是中国社会推崇的美德,是儒家倡导的仁爱情怀,即慈善精神。这是范氏家风思想最重要的内容。范仲淹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族田义庄的社会救济形式,存在八百多年,直到清末依然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宗教非官府的民间慈善组织,也是中国慈善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慈善组织。

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后,在原籍苏州吴县捐田地1000多亩设立范氏义庄,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计族人口数而月给之;又理祖第,使复其居,以永依庇”,以让宗族中“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

义庄的功能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保证族人的基本生活和需要,同时,附设义学供族人子弟免费入学,为范氏子孙培养了许多文人志士。他亲自订立章程,设定规矩十三条,规范族人的生活,他去世后,他的儿子范纯仁接管义庄,续增规条,建立严密的运行机制,并上奏宋英宗,让义庄在政府立案,受政府保护。这也是义庄历经朝代更迭,依然运转良好的重要原因。义庄持续800余年,一直到清末发挥作用。

范仲淹周济穷秀才孙明复,使其学有所成,得知民曹孙居中去世,写诗送孤寡返乡。晚年时范仲淹把一座很大的新造官宅,改为学校,又把旧时所住的屋宅地基,舍出来建天平寺。范纯仁也继承了父亲乐善好施的美德。范纯仁在运送麦船的途中偶遇石延年,得知石延年无资改葬亲人,就把麦船赠给他。在陈州知州任上,范纯仁曾拿俸禄做了数十床棉布被子周济寒士。范氏家风与后世子孙的千年坚守是范仲淹家族长盛不衰,累世公卿的重要原因。

二、范仲淹家风思想的评析

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范仲淹的家风历经千年而不衰,因为它内容丰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它来源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范氏家风在汲取前人优秀家训文化上,更加注重将家庭教育和家族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承了儒家文化精华,又丰富了家庭教育思想,成为古代封建社会家训的典范之一。范氏家风对当时北宋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许多氏族大家纷纷效仿,不仅增强了家族凝聚力,还提升社会稳定度,所以范氏义庄得到历代官府的保护,范家子弟也较多进入仕途,受到朝廷的重视。同时,范氏家风受到封建历史条件的制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森严的家庭等级制度和范氏义庄只救济族内的范围局限性。

家庭是个人成长最原始的学校,优良的家教家风,对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道德塑造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优秀家风的传承依然处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道德文化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基础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氏家训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较为接近,例如:慈、孝、善、诚、谦、俭、和、助等。优良的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我们着眼家风,落脚现代家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需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我们要充分认识范仲淹家风思想的重要意义和现代价值,在家风的传承和弘扬上既要继承中国文化的“常道”,又要“通古今之变”,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旧邦新命”。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050061

王晓菲 (1988-),女,汉族,河北沙河人,研一,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猜你喜欢

范氏范仲淹家训
范仲淹画粥苦读
三折肱知为良医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等压最大值情况下范氏气体可过度到理想气体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范氏后代祭祖 弘扬“忧乐”精神
官场圣人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