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白丹长篇文化散文《走遍湖北》浅议

2017-09-03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湖北文化

刘 军

朱白丹长篇文化散文《走遍湖北》浅议

刘 军

回忆是人类不愿忘记过去最普遍的心灵活动之一。真正活的历史不喜欢储藏在浩繁的卷帙中,而是刻录在人们反复陈述的回忆里。对于那些被时间无情地遗弃和埋没的有价值的事物,人们总是会通过多种方式把它们挖掘出来,这就是对历史遗珠进行精心的打捞,文字打捞需要一个耐心而热心倾述者。湖北水利作家朱白丹继《沧桑百湖》之后,再次以极大的热情自由穿行于湖北历史与现实之间,完成了长篇文化散文《走遍湖北》,打捞散落在湖北各地的历史遗珠。

作为生在湖北、长在湖北、家在湖北、工作在湖北的作者,对湖北历史情有独钟。他为了跟历史絮叨,与传统对话,以超出常人的热情,深入湖北各市县,遍访历史文化古迹,更从浩如烟海的卷宗中打捞他认为有价值的湖北遗存。终于,他激活了部分湖北史,使他能够与故人交谈,对过往的事件品头论足,让读者看到许多人、事、物背后的真相,看到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湖北历史。

首先,纵观他的《走遍湖北》,不难发现他再现的都是一个时代激流之下的微观世界,岁月变迁的生动缩影,但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作者在《武昌首义》描写辛亥革命够微观的了,仅选择了“两湖”——“武昌南湖、紫阳湖”,即爆发武昌首义,推翻了清王朝具体所在地。“一人”,即辛亥革命爆发后,被迫拉上台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担任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一路”,即“黎黄陂路”为纪念他而命名。“一遇”,即在全国政协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安排溥仪、熊秉坤、鹿钟麟三人的会见。一个是末代皇帝溥仪,一个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把溥仪拉下皇帝宝座的熊秉坤,一个是把溥仪撵出紫禁城的鹿钟麟。也就是这“两湖”“一人”“一路”“一遇”,作者将辛亥革命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人物最后结局等都涉及到了。这样写史,看似不着气力,却尽见才情、见识、韵致、境界,画龙点睛,极具智慧。

其二,往事到底呈现得如何,取决于什么样人的回忆。阅读本书的第二大感受是作者写史切问而近思不同的人脉与多种文化的精髓。作者运用第一手文献,讲述历史上诸多文化现象及人物,随性随心而又考证有据,发人之所没发,言人之所未言,从细微末节处品味文化的源远流长,名人惠泽中华的贡献。书名的一个“走”字走得好,他在湖北省内纵横驰骋,纵向跨越上下五千年。从“仰望随州”中的炎帝、“文化荆门”中的屈家岭文化,到现当代的“清凉恩施”中的世界龙船调;从秭归的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到现当代潜江戏剧大师曹禺。横向更是跨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诸多领域,由“领袖东湖”,引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由“大兴炉冶”引出了对宋朝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铜绿山古矿;写黄冈的“科教英才”,引出了对世界文化做出突出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英山人毕升;写黄冈的“都是将领”,引出了一大批中国现当代军事将领王树声、陈再道、李先念、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刘华清、许世友等人。写“大气武汉”里的人物,引出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科技精英龙乐豪。作者用他的描述不仅再次证明了湖北的确是惟楚有才,更讲述了几千年来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为国运的发展与昌盛作出的贡献。

其三,任何写史的人探究历史的景深,最终都是为了求道,本书的作者也不例外。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作者的主体境界决定着书的境界,深度与广度反映到书里就是一个气象问题。作者写史时不仅从广度上注意到全省各市县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实物,更从深度上挖掘这些人、事、物的闪光点。也就是说当良知和正义让他向历史真相靠拢的同时,笔下还携带着激扬的道义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尤其让一些道德理想在价值溃散的今天被追忆擦亮,就越发显得恒久弥新,令人崇敬。

在《走遍湖北》中,能看到一个清晰的线条与稳定的价值取向,作者力挺在湖北土地上生长或生活过的不同时代的英杰,为时代树先锋,为人群立标杆。作者的不少作品评人、评事、评情,也评理,而且是爱憎分明,如他写到:苏轼实在是他非黄冈籍,是个“外码子”。若不是几个小人挑唆,若不是朝廷发黄昏,苏轼就不会到黄州来;苏轼不到黄州来,就不会去赤壁山;不去赤壁山,就不会创作《赤壁怀古》;苏轼不创作出《赤壁怀古》,我们就看不到这首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小人不知道,文化人即便是根打杵,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的。”他为这位知识分子的心胸和气魄点赞,更唾弃昏君与小人。

作者力挺的当代英模中有受到斯大林、毛泽东接见,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武汉人吴运铎,他身残志坚的事迹及《把一切献给党》的小说,感动并影响了一代人。还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李四光为了中国的石油事业努力工作的事迹,他也鼓舞着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政府找王南舟题写,除了看中他的书法功底,还看中他的人品;除了肯定他的书法,还肯定他的为人”(《莲花湖畔》),这是作者为德艺双馨的文人点赞!他更展开描写了解放军独臂将军蔡树声。将军在战争年代手臂负伤,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医生只能将他绑在门板上,用一只生锈的锯子将他的一根臂膀锯下,作者情不自禁地写到:“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蔡树藩去臂更简陋的手术。通过这台手术,有这么坚强的共产党人,我明白了为什么仅靠小米加步枪,就打趴了小日本;仅靠小米加步枪,就打趴了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仅靠小米加步枪,就打趴了侵犯朝鲜的联合国军。”这位解放军将领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坚毅、坚定的精神与性格不正是不同时期人们都需要景仰、学习的吗?作者所寻找肯定的东西,不少正是当今社会正在重建的东西,从古至今由先进的中国传统文化铺设的道路,是现代中国人陌生而又熟悉的来处。

其四,艺术上的可圈可点之处。《走遍湖北》在艺术上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作者秉持文化与平民双重视角。如他在书中写到:“秦始皇并没有看见刘邦,不过这没关系,看见不看见,不影响刘邦把他的儿子从皇帝宝座上拽下来……,他是压垮秦王朝的最后那根稻草”,“这世界上捡钱捡物的多,捡皇位的少。少是少,说明还是有。比如,明朝第11位皇帝朱厚熜的皇位就是捡来的”,“如果没有朱厚熜的‘任性’,他爹朱祐杬就成不了‘皇帝’。朱祐杬成不了‘皇帝’,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就不会有显陵。从这点来说,湖北人、荆门人和钟祥人应该感谢朱厚熜”(《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皇帝之间的改朝换代,他表述起来就像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这是平民视角带来的效果。

《走遍湖北》

将正史以讲故事的形式道出,是《走遍湖北》艺术上的另一个风格。按作者的说法,“我决定把文章、把著作整成‘广场舞’‘太极拳’,让市民、家长、学生甚至街头等活干的人都可以翻一翻”。薄发来源于厚积,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奠定了作者侃侃而谈的为文基础。他以学识和体会作支撑,不为史料和定见所奴役,融史料、见识、才情于一炉,下笔风生水起。全书行文像一位说书先生款款道出,具有摆龙门阵的味道,仿佛与人促膝共语,自在亲和,成就一种通俗而不媚俗,家常而又严肃的文体。也就是说,《走遍湖北》的内容是庄重和写实的,但语言却是轻松与自然的,鲜活的文字并不影响内容的瓷实,此书实为文化散文创作的一个创新。

《走遍湖北》的语言不仅自然平和,而且腔韵别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反正昭君妹妹长得乖,按宜昌话说,要条子(身材)有条子,要盘子(容貌)有盘子,是那种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很高的女孩儿”(《王昭君》)。“炎帝神农终于试种出了稻谷,留下种子后,可以岔着肚子吃了”(《有一说炎帝的老家在随县》)。有时用地方语言显得特别地犀利俏皮,“最终,徐阶胜出,严嵩被拍熄火”(《张居正》)。另外,有些语言使用得灵智和机敏,重事轻说,阅读起来不沉重。如:“蔡树藩是我党几个为数不多的在党内大小会议不鼓掌的高级干部之一。他不鼓掌,实在是因为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是独臂将军”(《都是将领》)。实事戏说,略去呆板叙述,如,“《诗经》载:‘维天有汉’,‘汉’指天河和宇宙银河。敢叫‘汉江’,注定就不是一条普通的江”(《汉水往北》)。

书中时而论古谈今,佐以评论,呈现格言警句式的话语,透出的言外之意,收警世之效果。如“发生在魏、蜀、吴三国或者说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间的故事,充分说明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三国吴都》),“也幸亏孟浩然未考取进士,否则,在唐朝文坛上就会少一个山水田园诗人,政坛上就会多一个勾心斗角的公务员”(《古老襄阳》)。

湖北历史的深远,人文的雄厚,自然的丰姿,为《走遍湖北》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仅书的二级标题就能略见一斑。看得出来,作者为起书的二级标题攒足了劲。为此,书中的二级标题既精炼,又丰实。如“大气武汉”,不仅指武汉的地域大,他写的那几个事、人、物都够大的,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一代伟人毛泽东、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长江大桥等等。“文化荆门”中不光有屈家岭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仅一个世人知道不多的“郭店楚简”就会让文化人都瞠目结舌。“郭店楚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评价说:‘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评价道:‘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这评价不是一般地高”(《郭店楚简》),荆门的确够文化。

当然,在“清凉恩施”里,作者也会爆出冷门。先望题生义,以为作者仅写了恩施的风光与气候,可当他写到土司遗址后,来了这样一段话:“世界那么大,中国那么大,许多国家、许多省份没有一处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湖北却有‘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清皇家陵寝’(显陵)、‘中国土司遗址’(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3处列入”,看后,就不能不为湖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而自豪。其余的“敬畏荆州”“论道十堰”“古老襄阳”“魅力鄂州”“行孝感天”“烽火咸宁”“仰望随州”“潇洒仙桃”等标题,先不看内容,都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这正是作者的笔力之所在。

作者是水利人,2016年刚出版了《沧桑百湖》一书,《走遍湖北》依然充满水的情结。更由于湖北是千湖之省,不少篇目中的人、事、物都与水沾亲带故。《走遍湖北》是朱白丹又一次圆梦湖北。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个世界距离成功很远,但坚持能让你一寸一寸接近,每一寸的接近都是成功,而成功的喜悦竟在行进过程中,朱白丹还会在圆梦的途中行走。

猜你喜欢

湖北文化
The rise of China-Chic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湖北宜昌卷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谁远谁近?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