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振宇与他的新闻评论理念

2017-09-03孙发友张晓菲

新闻前哨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授

◎孙发友 张晓菲

赵振宇与他的新闻评论理念

◎孙发友 张晓菲

从一名业界精英成功转型为新闻教育学者,赵振宇教授以其丰厚的知识积淀和独特的视角,在长期的实践研究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评论风格,本文结合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作品和相关访谈内容,分析了其主要的新闻评论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从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总结了赵振宇教授的新闻评论观。

新闻评论 理念 发现 评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赵振宇教授组建了全国高校第一个新闻评论团,旨在为媒体培养新闻评论员和深度报道记者。他在很多评论作品中展示了其独特的视角和知识积淀,其新闻评论理念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赵振宇教授的评论理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新闻评论也在不断更新着它的定义,赵振宇教授认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1]。

(一)让民众掌握正确的评论表达方式

赵振宇教授认为,在学习评论时,模仿是学习、提高的必然过程,但是不能一味只模仿,要随着社会进步、自身学习而不断发展[2]。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总认为新闻评论是新闻人的评论,但是评论本质上作为意见的表达,这是普通民众都可以做到的。虽然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评论家,但是民众可以努力学习并掌握评论相关知识,拥有评论的思维,敢于对事情发表意见,有客观的认识,这是难得的品质和能力。

在赵振宇教授看来,新闻评论要成为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首先要事实准确,正确的评论必须依赖于新闻事实的准确;其次对事实的判断要准确。评论在相同事实前提下可以发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声音,引起人们对新闻的更深刻认识[3]。新闻评论在信息传播中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对不同事情的表达和观念可谓千变万化,尤其是在现在网络媒体时代,民众可以快速获得更多新闻信息,也有更多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新闻评论特色教育要体现“特”

(1)以事成“势”

赵振宇教授认为:“当我们研究新闻报道的实践、教学和研究时,不能只顾一地之域、一时之间、一事之限而谋事,必须要观察和分析时局,评价和把握发展趋势,才能做好工作”[4]。“就事论势”,即认识事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形势;据“势”行事,即遵循形势的要求做好每一件具体事情;以事成“势”,即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方法和手段,使我们所干之事能积聚成势。如前文提到的,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公民素质进行培育已是当今新媒体时代的 “势”,因此新闻传播类高校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成功也与此紧密相连。

赵振宇教授最新向国家申报的课题 《新闻评论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也是在此“势”的基础上,凭借其多年的研究和经验清楚地意识到,新闻评论教学所面临的 “在当下网络时代,意见表达呈现出主体碎片化、诉求冲突化、方式激烈化等特征。现实需求进一步凸显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社会对新闻评论人才增量不断扩大”的现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素质,包括调研和写作等内容,为新闻评论特色教育提出更多、更有建设性的观点、措施和发展方向。

(2)师生互补

赵振宇教授一直在研究高校的新闻评论教育,从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到教材和师资的选定,每一步都渗透着赵振宇教授的心血,他曾说“学生是学校的名片”[5],“教师也是学校的名片”[6]。他强调,学生其实是学校的“产品”,学生步入社会后,就是学校和老师形象的反映,同样,老师也是学校的名片,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期待。这就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对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责任,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每一位学生,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而学生作为大学之本,要明确自己的义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在教育中,赵振宇教授也努力让学生拥有集时代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教材,包括赵振宇教授2005年出版的《现代新闻评论》,201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系列教材《新闻评论研究引论》,2014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评论通论》等著作,努力涵盖从新闻评论本身的概念、功能、教育、研究到科学精神、意识品格等全方面的学习内容。也因为不断的研究探索,2011年赵振宇教授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2015年其讲授的《社会进程中的公民表达》被列为教育部视频公开课,赵振宇教授一直在努力钻研并无私的与学生分享他的成果,只为培养学生熟悉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同学们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和时代。

赵振宇教授的评论写作观

赵振宇教授的新闻评论理念为新闻评论教育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方向,那么在赵振宇教授看来,应该如何对新闻和事件进行评论呢?接下来结合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作品和观点,从选题、立意、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总结其新闻评论观。

(一)选题要慎重,知识是基础

选题,对于评论员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评论的选题要有价值,而价值取决于新闻的观点是否值得评论,以及对其评论是否能产生社会影响力。赵振宇教授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时事和社会的密切关注,在选题上非常重视所评事件的时效性和与所研究领域的相关性。赵振宇教授一方面认为评论不是随便选一个报道就可以进行评论的,一定要有相关的知识做储备,知识积累是进行新闻评论的基础;另一方面认为新闻传播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视野不能仅限于对“新闻”、“传播”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要通过接触更广泛的学科来拓宽视野。

2017年3月赵振宇教授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程序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这篇文章是赵振宇教授受到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的启发,并结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突出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所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这篇文章中,赵振宇教授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阐述了程序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历程,然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提出非程序化的危害和坚持程序化的意义,最后针对程序问题在我国落实过程中的困难,提出推进的现实路径。

从赵振宇教授的一系列文章可以发现,赵振宇教授写程序问题相关的评论是因为他一直在关注程序化相关的问题,在丰厚的知识基础上,与实时发生的社会新闻、现象结合,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赵振宇教授并不局限于“新闻传播”相关方面的知识,而是与管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在为实践服务的目的下提出自己的观点。知识是评论选题的基础,赵振宇教授一直在实践着自己对新闻评论的理解和认识。

(二)立意要新颖,就“势”论事

赵振宇教授曾说过 “新闻传播的整个事业,包括新闻报道的实践、教学和研究,只有从战略高度来审时度势,即仔细观察和分析时局,评价和把握发展趋势,才能做好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具体之事。”[7]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是作为评论员的必要要求,就事论“势”是赵振宇教授多次提到的,所谓“势”即发展的趋势、时局的形势以及心怀大局的气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中发现最能体现社会、国家之“势”的问题;事,即社会现象、事件等。把握事件的时效性,从而引领社会舆论导向,这些都是身为评论员要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能力和眼界。

新闻媒体所担任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中央和上级的目标要求,以舆论之力与社会发展形势相促进。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还有把握时效性,事件发生是一瞬间的,报道和评论是紧随其后的,若错过这一时间点,其意义和影响力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因此“新”也是这样,时间新、事件新、意义新。例如赵振宇教授2017年3月发表的《逐梦路上需倡导“时间文明”》,这篇评论是赵振宇教授受到习总书记无论是外事会谈还是国家重要会议都会摆在桌上的精致时钟的启发。这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甚至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时钟的存在,而赵振宇教授不仅注意到,而且与武汉和中国“时间文明”的提倡和践行相结合。就是这样的立意,小却新颖,这并不是赵振宇教授的一时灵光闪现,查找赵振宇教授的文章可以发现,他对“时间文明”的关注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是通过很多知识积累、社会实践以及细致观察才总结出来的,发现是评论的基本,也是新闻评论人应该掌握和不断提高的素质,善于发现生活、社会中值得探究的事情。善于发现,善于把握时机,只有这样才能由“时钟”想到“时间”再想到中国形势,就“势”论事,以事成“势”,把握当下,放眼未来,将国家宏观的大事与身边微观的小事相结合,多发现,多总结,多思考。

(三)内容要有理,经得起检验

赵振宇教授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创新、改革和意义一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谓有理,即评论要有思想性和逻辑性。就评论的内容而言,往往是以说理为主,要讲清被评论者想要体现的道理,同时要有新意,用好事实案例,因此逻辑性显得尤为重要。他曾在刊物开设的“评论互动场”专栏中谈到很多对新闻评论的看法,除了前文提到的善于发现、有时效性、就“势”论事等外,赵振宇教授还强调了对新闻评论的认识和改革意见,新闻评论作为表达意见,帮人们明辨是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写作形式,一定要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本质,其内容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8]。这也回归到了新闻评论的本质,通过对事件传播有思想性的信息,引发人们的思考。身为评论员的责任远比评论这件事要大的多,他们所写的评论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事件的看法,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这篇报道的实质是什么,他想表达的是什么,针对类似的社会问题有什么意义,如何能让人民从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和引导等等,都是身为评论员在写评论时要思考的问题。

(四)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评论的功能主要有传递功能信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等,这些都离不开群众,这也是赵振宇教授一直重视的问题,新闻评论终其意义还是为群众服务,努力以自己的力量为群众做点什么。在赵振宇教授的评论中不乏站在群众的角度发表观点。大到宏观上的民主进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小到与群众的互动都是他作为一个评论员为群众做的一点努力。赵振宇教授曾在光明网光明时评中发表过 《年终总结请多听听群众的评议》的文章,单看文章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赵振宇教授对群众意见的重视,文中阐释了群众意见和群众监督对于政府工作、决策的重要意义。

赵振宇教授多次提到要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保障公民意愿表达的自由,而新闻评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也体现在对群众利益的保护和对群众声音的表达,“讲好真话,少说假话”是对群众的期待,也是对政府、媒体的期待。新闻评论就是提供平台让公民参与,评论员要广纳群众声音,尊重和保障公民发表意见的权利,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结语

赵振宇教授的新闻评论理念始终引导着新闻评论的教育和发展,并且凭借对新闻评论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评论观,他的作品中也包含着自己对新闻评论的认识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赵振宇教授自己的评论文章中,即便是有关“程序化”等专业名词的评论中也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而在其他评论中语言犀利却不乏诙谐幽默,而这些都只是为了让人看懂,在他看来,新闻评论不仅仅是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性和逻辑性的建设性意见,要让评论方、被评论方以及群众共同参与。评论的力量就在于说清道理,再说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新观点进行总结,这才是新闻评论真正应该达成的目标,用赵振宇教授的话就是“新闻评论对已经发生事实的判断和评价,表达的是一种有形意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而这些意见要有新意、有创见、有深度”[9]。新闻评论还有很大的改革和发展空间,也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剖析

赵振宇教授始终对新闻评论事业充满热情,他相信民主进程、舆论环境是不断改善的,也相信新闻评论可以在改善的过程中出一些力。赵振宇教授的新闻评论观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总结,他也在用自己的作品和对学生的教育践行着自己观点,最后,我们用赵振宇教授的话共同勉励:“做一点自己能够做、做得好的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注释:

[1]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2]木东、力茗、柯根松:《新闻评论应成为一种民众传播素质——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振宇教授》,《今传媒》2006年第4期

[3]木东、力茗、柯根松:《新闻评论应成为一种民众传播素质——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赵振宇教授》,《今传媒》2006年第4期

[4]汤广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新闻评论教育中以事成 “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0-25.

[5]赵振宇:《学生是学校的名片》,《光明日报》2005-5-24

[6]赵振宇:《教师也是学校的名片》,《光明日报》2011-6-24

[7]赵振宇:《新闻报道不仅要就事论事,也应就事论 “势”》,《人民论坛》2016年第19期

[8]赵振宇:《评论互动场(八)评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4期

[9]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10页

(孙发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张晓菲: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教授
何会锁教授
陆一新教授
牛继承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曾觉民 教授
刘排教授简介
●沈万根 教授
同向前教授
汪开拓教授简介
刘宏伟教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