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美育与人诗意地栖居

2017-09-02杨天姣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育

杨天姣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教学总目标之一。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这时候将语文教学和美育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深化贯彻就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育;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曾对梵高的画《农鞋》有过一段精辟的赏析,从鞋子黑洞洞的敞口中,他欣赏出了农妇步履的坚韧和滞缓、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战胜贫困的无言的喜悦与生命降临时的哆嗦和死亡逼近时的颤栗等等。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从实存中打开一片开阔地,而同样的,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字为学生展示一片新天地,就是由眼中所见之文字引发对美的无穷的想象,就是从有限的文字中感受无尽的艺术魅力。作为语文美育直接传播者的语文教师要悉心呵护孩子们的想象力,永远不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爱,而是要引导他们透过文字去体会。

一、通过文字对未知的生活有憧憬

两年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上走红,细想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的确,世界很大,而我们所见甚少,作为学生,由于课业压力,更是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见识更多的祖国大好河山,这时候,语文教学就该发挥其优势,通过文字来弥补学生眼界的限制,让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生活有所憧憬。

翻看语文课本,从初中到高中有不少篇目都是写雪或雪景的,然而由于地域问题,从小生长在海南的孩子并没有见过雪,因而他们自是无法体会这景观的奇妙的,更不会懂得在雪天里玩耍的自在与欢乐,这时候教师就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感官上来触动学生对雪的感知。这里我们以鲁迅的散文《雪》为例,其中有这样第一段是描写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的场景:“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如果教师能从这里入手,让学生想象孩子们堆雪人时的欢乐场景,而并不是单单分析字句,体会鲁迅的战斗精神的话,学生大概不会总是对鲁迅的文章怀有一种畏惧心理了。

二、通过文字对熟悉的风景有感知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是我们都犯了“外国的月会更圆”的错误,月亮是同一个,只是观月人的心情不同罢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熟悉的风景美的感受力钝化了,我们不能敏锐地发现出身边的美。这时候,语文教学又该出场了。

生长在中部内陆地区的孩子很少见到海,因而心中时常存着一种对海的向往,然而作为在海边长大的海南的孩子们对海反倒没有太深的感情,笔者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写一篇与海有关的作文,很多孩子都说没什么可写的,对看海也没什么深刻的印象,这是令人感到十分诧异的,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语文教育中美育教育缺失造成的影响。事实上,不同地方的海是各有特色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去体会它们别样的风情罢了。比如说,我们在教授曹操的《观沧海》这一课时,有没有启发学生思考曹操笔下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有没有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猜测曹操观的海是与万宁的海更接近还是更像文昌的海,这既是对课文的有效理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

文字是来向我们传达美的,而不是让我们形成固定思维的。我们常常在课文里看到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天是丰收也是落叶的季节,然而,作为海南地區的学生大概并不能严格界定春夏秋的季节之变,更不能从常规的描写中去感受四季的变换,所以教师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自己身边的季节变换,怎样用真实的文字去表达眼之所见、心之所感。

三、通过文字培养深层次的感动与感恩

语文课堂上,我们写了许多风景,讲过许多故事,但最终我们都还要回归到一个“情”字上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是要学生通过那些平淡地文字,读出背后的深情。

大概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孟郊的《游子吟》,但恐怕很难有人真的理解那种母亲送别孩儿的心情和孩儿面对母亲依依不舍时的内心感受,老师只是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的是伟大的母爱,学生却不能理解“临行密密缝”背后母亲的不舍与期盼。《背影》是初中课本里的经典篇目,老师会告诉学生,这是讲父子之情的,学生却无法读懂多年后的朱自清回想起当时的父亲是内心的愧疚与反省。

中学生大都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们不能理解这种母子、父子间离别的深情也是正常的,然而作为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不应该用大而直白的语言告诉学生这篇就是讲母爱无私、那篇就是讲父爱深沉的,而是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要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学生远离父母家乡的时刻来临时,他的心中会涌动其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他会理解起多年前在语文课堂上的一篇课文的老师留下悬念的感动之情。这才是语文与美育最理想的融合点。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出既能因诗而向往远方,又能借诗而感受眼前,同时,还能因诗而常怀深切的感动与久久的感恩之情的人才。这才是语文教育应有的姿态,这才是美育培养出的诗意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美育教师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