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2017-09-02葛文莹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走出去中华文化机遇

葛文莹

摘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之走向世界,进一步被世界所了解,这就是当今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历史前提;全球化进程是为其提供了发展前提;世界对中华文化的需要是现实前提。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其必然性。走向世界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中华文化;走出去;机遇;挑战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条件

(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历史前提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首先,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来没有中断过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其次,中华文化中的“中国特色”,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等,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的前进步伐。最后,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有些对解决全球化时期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害”的智慧,为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準则;在处理不同民族国家和不同文化的关系时,现实的最佳选择就是“和平共处”、“和而不同”……总体而言,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格局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全球化进程是发展前提

在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但全球化进程不等于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恰恰相反,在透过全球化过程增加相互共同性的同时,各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个性亦应发扬光大。也就是说,中华文化越是走向全球化,越需要重视全球其它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包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提倡的“和而不同”的境界。

(三)世界对中华文化的需要是现实前提

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全球不争的事实,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构与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参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民族滋生出不同的地方文化,不同的地方文化又滋养着不同民族的人民。要深入知晓中国,离不开滋养它的文化。在我国不断取得长足发展、不断融入世界格局的今天,世界需要全方位认识、了解、接纳中国,而深厚的中华文化自然而然进入世界的视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受欢迎的中国民俗、歌舞、艺术,越来越成为焦点的中国新闻,都是世界对中华文化不断攀升需求的真实写照。因此,迫切的外界需要提供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前提。

二、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一)全球化的开放大环境

随着中国面向世界大门的敞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在文化多样化的世界里,不同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吸收、转化,从而得到他国民族的文化认同,引起他国民众的兴趣,促进世界范围内文化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同时各个国家的文化在消费种类、消费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日趋国际化,这有利于各国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国际文化贸易的迅猛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

(二)中国和平崛起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与一些西方大国历史上采取的对外侵略扩张不同,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来实现民族复兴。我国的和平发展的道路有如下特点:第一、中国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第二、毫不动摇实行改革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积极介入、推动未来世界文明新秩序的重构;第三、摈弃意识形态差异,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第四、兼顾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致力于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华文化向来宣扬和平的理念,例如“天人合一”、“大同理念”、“和为贵”等,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崛起更容易为全世界所理解和认同。

(三)日益雄厚的国家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一穷二白,中国处在落后挨打的局面,中国人被称作“东亚病夫”,甚至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怀疑。现在的中国日益强大,经济基础雄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表现出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快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进程。

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文化对外传播的坚实后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文化投入大幅增加,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着光辉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袁亚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

[2]秦宣.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M].主题论坛,2010(6).

[3]洪浚浩,严三九.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6).

[4]沈蓓蓓.从孔子学院看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贵州大学学报,2013(3).

[5]叶朗.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J].北京大学学报,20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出去中华文化机遇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