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粒麦种》中的欲望阐释

2017-09-02董雪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欲望

董雪

摘要:《一粒麦种》作为非洲文学经典。对其分析批评多涉及后殖民主义,但鲜有运用拉康他者欲望理论进行论述的。本文试图以拉康他者欲望理论为视角,分析《一粒麦种》中他者—孟比的欲望是如何以小说中三位主体的视角得以显现。

关键词:《一粒麦种》;欲望;孟比

一、引言

恩古吉是以小说形式表述非洲民族史的终身非洲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莫果在完成坦白的行为的过程中孟比起了关键作用;基孔由的失望与希望也都寄托于孟比;卡伦伽的堕落与救赎也与孟比相关。拉康称主体是他者的产物。欲望是主体与他者关系的首要特征,即对他者欲望之欲望。其中包含三层意思:我必须得到他人认可;我的欲望目标也是他人向往的目标;我总是依据别人欲望,来产生自己的欲望。(赵一凡,2007:330)本文试图运用拉康他者欲望分析他者—孟比的欲望是如何以三位主体的视角得以显现。

二、欲望阐释

孟比是莫果、基孔由與卡伽伦的欲望他者。在三人的欲望实现过程中,孟比与他们却都缺乏对话。这也导致了三人欲望实现的失败或延迟。由于孟比惊慌逃离莫果小屋,没有对莫果的无助作出回应,莫果在当众坦白自己的背叛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小屋中等死,孟比更在之后后悔没有先去找莫果交谈。在没有等到孟比的认可之后,孤立的莫果选择了死亡。同样基孔由从拘留营回来后,本已煎受内心道义谴责的他,在看到唯一的支撑——孟比早已背叛他们的爱情有了他人的孩子后,更是完全麻木起自己来,以往生活的热情统统被他摒弃。孟比多次想与他谈话,但都被他拒绝。基孔由生活在自己的枷锁与束缚中痛苦度日,直到小说最后在孟比与基孔由真诚的交谈之后,基孔由早已关闭人性的心灵才接受了阳光的洗礼。他与孟比的关系得到了缓和,生活的希望与美好再次展现在他面前。而卡伦伽在背叛族人投靠白人统治者过程中,遭到了孟比的鄙夷与唾弃。这也导致了卡伦伽日后扭曲的双重人格。孟比不听卡伦伽的解释与交谈,远离了他,卡伦伽在背叛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当白人统治者将要离开肯尼亚前夕,卡伦伽意识到自己将会面临的尴尬处境,惊恐之下他唯一的心灵支撑便是一直爱慕的孟比。孟比托人给他捎去警告他不要参加独立庆典的纸条,再次点燃卡伦伽的希望。他决意参加庆典,但在庆典后他想与孟比做进一步的交流时,被孟比断然拒绝。对生活无望的卡伦伽最终选择了自杀。在他们三人与孟比之间都缺乏有效及时的交流对话,以致他们欲望的无法实现,最终导致了各自不幸的结局。拉康称欲望必须依附言辞。人作为欲望主体,唯有通过语言,方可构建和表达他那永远得不到彻底满足的欲望。言语始终是主体间的契约。自我依赖一个与他人共享的社会前提,此即象征界的语言关系。(赵一凡,2007:332)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对话,三人的欲望得不到构建与表达,也就无法得到实现。

三、结论

本文分析《一粒麦种》中莫果、基孔由与卡伦伽三人与欲望他者—孟比的关系,发现三人主体都是靠孟比客体建构。但三人欲望的无法或延迟实现是因为缺乏与孟比有效的言语交流。

参考文献:

[1] Ngugi Wa ThiongO. A Grain of Wheat.[M]Penguin Books,2002.

[2]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欲望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资本与人性关系的哲学追问
《冬》:孤独的狂欢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从《繁花》的日常叙事探寻背后的时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