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闺塾》一出中三种译本的比较研究

2017-09-02王媛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本牡丹亭

王媛

摘要:本文根据“传神达意”为标准,对《牡丹亭·闺塾》这一出的三种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每个版本都各有长处,但总的来说,Birch所译意合神合,和原著意思相去最小,略胜一筹。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文学翻译;译本;典故

将中国古典典籍翻译成英文,不仅可以为我们学习和研究翻译增加范本,更有助于将中国古典文化推向世界。中外翻译家曾提出过很多翻译理论和原则,如严复的“信、达、雅”,朱声豪的“神韵”,傅雷的“神似”,钱钟书“化境”,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奈达的“等效论”等等,无论学说的表现方式与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但是每一理论的中心都是围绕着忠实准确表达原文意义,保持原作风格,反映原作风貌展开。本文选取了《牡丹亭》的三个比较著名的譯本,分别是Cyril Birch的The Peony Pavilion,许渊冲的Dream in Peony Pavilion,和汪榕培的The Peony Pavilion,并根据这一标准对三译本进行浅显地评析。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戏中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闺塾》是全本的第七出,又名“春香闹学”,本出虽然和戏剧主线剧情关系不大,但却是女主人公思想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中人物对话幽默风趣,戏剧色彩浓厚,人物个性鲜明。

一、基于三种译本的评析

杜丽娘作为大家闺秀,杜府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管束,虽然内心反叛,但是知书达理,言语上中规中矩,虽偶有玩笑之言,但是大体稳重温婉。陈最良是封建教义的维护者,言谈举止充满酸腐之气,对杜氏夫妇说话小心恭维,给杜丽娘上课时表面恭谨,实则敷衍,对春香就傲慢随便。春香是这出戏的重要角色,她单纯顽皮,蔑视传统礼教,对小姐亲恭兼备,敢开先生玩笑,言语直率且非常口语化。这出戏翻译的主要难点在于不仅在于其中大量的诗词、典故和汉语特有词汇,更在于其中大量的口语和双关语。

(一)关于题名与曲牌名的翻译

1.闺塾

这一出的题名是“闺塾”,意为在女子的闺房中教学,而闺字在汉语中更有一种禁锢的意象。Birch的翻译是“the schoolroom”,讲清了事件,却没有说出教学的场所。汪译“studying at home”,说明了事件和场所。许译“private lesson”,这一词组本就有家庭教师的含义,又有了原文隐秘的感觉,比前两个为佳。

2.绕池游

调见《乐府雅词》。中国的曲牌名来源很广,每一个都有其发展演变过程,初期曲牌与曲词内容有一定关联,但逐渐演变为一种曲调的形式而失去本意。再看三个译本,汪译“to the tune of Raochiyou”,Birch译本没有译出,而许译“singing to the tune of around the pool”。可以看出,许是根据曲牌的意义译出,这在此处并没有实意的情况下似乎就没有什么必要了,甚至会引起读者的困惑误解。汪译仅将曲牌当做一个名称,做了“音从主人”的处理,既传递了中国曲牌名这一特殊的文化,又方便读者理解,最为合理。其他曲牌名也可以依此处理,如“掉角儿”。

(二)关于曲词的翻译

1.“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这句是陈最良上场之时所吟。前两句写他为杜府所请后的心满意足,自鸣得意,为人物的心态描写;后两句描写了书塾内沉闷的气氛和窗外的一片春光。所用辞藻不可不为之华丽,却透着无趣酸腐之感。汪译语言简练而工整且押韵,但第二句用“while away the morning like a king”,过于意译使得部分意义缺失。许译非常忠实,且有趣,简洁又对仗工整。Birch所译运用不少华丽词组和句式,如“droning verses”、“pondering”、“to skirt”、“invade”“to raid”夹杂着不少插入语,初看让人晕头转向,不解其意,但仔细思考,这正是陈最良遣词造句的风格。此处以Birch所译为佳。

2.“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

这是杜丽娘出场时的一句唱词。第一句“素妆”,汪译“made up”和许译“dressed up”显然不如Birch的“lightly adorned”忠实于原文。第二句中许将“缓”译为“bright”,但查过韦氏词典并没有看见这个词有缓或慢的意思;汪译没有译出这个字。至于“书堂”一词,Birch译为“library”,似乎有些字面,并不符合此处原意。最后一句原文并没有加入杜丽娘自身的感受,但在Birch和许的译本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感情色彩,“unconcerned”、“glad”,而我们并无从推断杜丽娘此时的心情如何。如此比来,似乎没有一种可以胜出,但是,既然是唱词,就要讲究音韵美,这样来看,许译每句过长,Birch所译过于繁琐,只有汪译忠实、简练且琅琅上口,为最佳。

3.“《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许译仅将“《昔氏贤文》”译为“books of such kind”,有些缺失原意。“把人禁杀”的许译为“would jail the mind”,比Birch的“what a deadly thought”,和汪译的“really bothers me”,更具感情色彩,不但忠实,而且准确地反映了春香意识到了这类文章不但无趣死板,而且使人思维禁锢。最后两句,Birch译为“but when Im through,Ill be able to teach the parrot to order tea”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并且看不出和原文有什么关联。综上,许的翻译略胜一筹。

4.“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endprint

“葩”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花,引申为华美”,许译“true”,意义有所偏差;汪译“best”,意思对,但是失了意境;Birch译为“flower”,意思和意境都对,但是“葩”这个词在中国人心中的意象并不一定可以准确传达到外国人脑中,这样就可能引起误解;这样倒是汪译比较容易传达原意。“闺”句只有Birch的翻译最为准确且包含中华文化的元素,许译和汪译都过于简练。这句的许译和汪译过于意译,没有突出朱熹礼数中所强调的“贤良淑德”的“后妃之德”;只有Birch所以比较完整地讲清楚了典故的内容,而且突出了礼数中的女子之德。“宜室宜家”指对丈夫和夫家都有好处,只有Birch提到了这两点,意义完整,最为忠实原文。综上,Birch的译文在此处最佳。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此句中除“无邪”一词的翻译,其他部分三个版本除了句式和用词稍有差别外,基本相同。“无邪”语出《论语》,意为思想单纯,不胡思乱想。如此看来许译“to do no wrong”,似乎意思相去甚远;而汪译“without evil thoughts”,Birch译“to set aside evil thoughts”,一个是介词短语,一个动词短语,应该是动词短语表示去除杂念这一动作时更为主动,语义更强。

(三)关于特有词汇的翻译

1.云板

“云板”是一种击奏体鸣乐器,通常制造成云形,故名。多用作传讯和集众。Birch此处自造了一个词“cloud board”,形合,但是不加注解的情况下会让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比较难以想象这是什么东西,可以加上注释。许译“clapper”,此词在英文中意为“一种用一个部分敲击另外一个部分可以发出响声的装置”,意义虽对,但是没有突出这种东西的用途,汪译“summoning plate”准确地表达出了此物的意义和通途。

2.螺子黛

“螺子黛”是一种墨名,是古代女子修饰画眉所用的黑绿色的颜料。许译和汪译大致相同,都为“用来画眉”。这样简便明了,又不影响原意。但是Birch此外又加入了“snail black”,将颜料名译了出来,又说明了原料,更加完美。

3.薛涛笺

指唐代名妓薛涛所设计的笺纸,便于写诗,后来逐渐被用来写信。Birch译为“notepaper woven by the Tang courtesan Xue Tao”,其中“编织”这一译法似乎和原文相去甚远,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汪译“ladies writing paper”,而將“那蔡伦造的”译为“paper for the gentleman”,这样让人不免感到困惑,中国的纸难道还分男女?许译“paper for billet doux”,意为“情书用纸”,意义虽然与原文有所区别,但是这一意象所达到的效果相同,为最佳。

4.鸳鸯砚

一种成对的砚台,通常成对使用。而“鸳鸯”表示一对物品,这在中国文化中根本不需要说明,一对即两个,但又不仅是两个单独的,这两个意思都应该表现出来。许译“ink stab for lovebirds”,这和本意差距甚大,且并没有回答上文陈最良所问的“是一个是两个”。汪译“mandarin-duck ink-stab”,这里翻译了“鸳鸯”,但是在不加注释的情况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根本不能理解其中含义,而且没有回答出上文问题。Birch译成“its not single,its married”,既回答了上文问题,而这个词在英语中本来就有“两个、一双”的意思,非常巧妙,为最佳。

二、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位译者都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且有各自的特点。许渊冲的译本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非常擅长将中国特有意象不着痕迹地转换为英文;汪榕培的译本非常忠实原文,创造性地准确再现了原著的风采;Birch非常注重戏剧情景下原文风貌的展现。但是综合来看,Birch出彩最多,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Birch,Cyril.英译.The Peony Pavilion[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61-165.

[2]刘重德.《牡丹亭·惊梦》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1):52-55.

[3]尚永芳.汉文化典故的英译策略—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42-45.

[4]汪榕培,英译.The Peony Pavil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3-64.

[5]许渊冲,英译(舞台本).Dream in Peony Pavilion[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58-77.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译本牡丹亭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后来未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