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为友
2017-09-02刘伟平
刘伟平
摘要:余华《朋友》一文发表于一九九八年十月七日,收录于其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是一篇关于朋友关系理想定义的文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阐述了作家余华借叙事者之口表现的朋友观,是一种更倾向于非利益化的同志之交,正所谓“志同道合者”相见恨晚,文中的昆山和石刚二人就是这种侠义化的朋友关系的具化。同时本文也通过对炼油厂职工的看客心理进行分析,并指出这是一种源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趋向,所愿自端自正而不趋之若鹜。
关键词:朋友关系;看客心理;童年视角
余华《朋友》一文发表于一九九八年十月七日,收录于其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据余华在该小说集序言所示;“我感到自己的记忆只能点点滴滴的出现,而且转瞬即逝。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的,是我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人生之路之不同在于,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①可见该小说集是作家余华对于过往人生经验的回忆与再现,是其追溯逝去时光的尝试。有学者认为作家的写作是自己的园地,在其用书写方式构造的再现中,有自己过往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选择,是自己同自己对话的过程。
一、定义朋友
本篇小说是余华以童年视角叙述的童年生活中涉及朋友定义的经验。作家的生活经验往往是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呈现着作家写作的地域特征。文章开篇余华用大名鼎鼎来形容文中人物昆山,显然是基于童年视角的写作话语,而大名鼎鼎对于昆山而言也言只不过。他是小镇的一霸可以随意抢他人烟抽,不合自己意愿的事情就用拳头解决,镇上的人都敬他三分,这让他感觉很有面子。但不成想一个名叫石刚的炼油厂职工竟然打了昆山老婆一巴掌,这让昆山很没有面子。于是出现了文章开篇的一幕,昆山拿着一把菜刀要削石刚一块儿肉。
于是在我及一群围观镇民的簇拥下,昆山在炼油厂大院同石刚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最后拿着菜刀的大名鼎鼎的昆山被拿着湿毛巾的石刚抽成了猪头。这场大战使叙事者对于强者的定义发生了改变,本以为石刚会不堪一击,没想到一条湿毛巾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够战胜霍霍寒光的菜刀。在文末我看到昆山和石刚在镇口的水泥桥上,衬着晚霞的余晖互相点烟,斜靠在桥栏上有说有笑。两人曾打的不可开交,皮开肉绽,如今又成为了朋友,有说有笑,而且石刚成为了镇上昆山唯一不抢其烟反倒为其点烟的人。
可见通过本文的叙述,作者有着自己对于朋友的定义。那就是同志为友,英雄相惜。昆山曾是个不可一世的镇霸,按照其行事逻辑,其无论如何都不会和一个瘦弱的炼油厂工人成为朋友抑或兄弟的。但经历了炼油厂一战之后,石刚的勇气与倔强战胜了昆山的骄傲和蛮横,以至于文末两人一起吸烟聊天,成为朋友。
二、有关示众
关于中国看客的描写自鲁迅伊始就成为现当代作家口诛笔伐的重点对象,如鲁迅的《示众》以及莫言的《檀香刑》等。在本文中,关于昆山和石刚打架的描写,叙事者重点是通过看客的视角来表现的。这场穷凶极恶的打架过足了看客们的眼瘾。以至于对于石刚血肉模糊左前臂,我们也感受到了切身的痛,并且集体发出了呻吟的丝丝之声。这场旷日持久的打架,如马拉松一般看走了一批看客,又迎来一批。有的回家吃过饭后急急赶回,有的要憋炸了膀胱都不愿离开半步,生怕自己的有利位置被旁人占了去。炼油厂的食堂叮叮当当的炒菜声吸引了工人的注意,于是不少人打了饭端着饭盒一边吃一边看着两人斗蟋蟀式的打架。终于两人的打架结束,结局出乎意料,以至于看客们唏嘘不已。
看客心理源于一种从众心理和集体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多数人的声音和意识可以形成一种保护机制,以至于集体的决策或行为会让懦弱演变成激进。甚至少数人的想法会因群体思维的压力而殆尽,敢于为少数人发声的人多为强者,甚至会引领多数人的声音。
而可悲的是这种看客心理是流淌在国人血液中千年以来的栓塞,难以彻底清除。人的猎奇心理是一种脱离当事的恶,因为不能涉及自身而过度消费过度渲染和宣泄。将自己的欢愉建立他人的痛觉之上,本文通过对炼油厂职工的看客心理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社会心理的嘲讽及无奈。雖然从作者童年经验的挖掘过程中,叙事者基于当时年龄发展阶段,并不能认知到这一行为,并且成为看客的一员。但是此时作者传递的信息是否定的,并以消解的态度去叙事以侠义的手法去构架,为本文的打架情节增添的更多是感官的刺激和对于朋友情谊的铺垫。
综上所述,本文是作家余华关于社会伦理中朋友关系阐述的经典之作,在其后期的长篇小说《兄弟》中对于那种亦兄亦友的李光头和宋刚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不同于此篇文章的阐释。在《兄弟》一文中,李光头是乱世的混世魔王是利益上的胜者,而宋刚作为伦常俗理的符号最后却生为男身,死为“女身”毫无尊严,令人读之哽咽。而就在宋刚离世的夜里,李光头将兄弟宋刚的女人带到了自己的床上。兄弟之妻是兄弟关系中的触碰禁忌,而显然彼时不可一世的李光头也自然没有所谓的兄弟概念了。反观本文,作者以其童年视角讲述童年之事,并且对朋友作了更为浪漫更为侠骨的定义,文末处昆山石刚朋友二人临着小镇的河水,背着黄昏的晚霞,聊到日落夜起,烟火闪烁,相见恨晚。
注释:
①余华.黄昏里的男孩 ( 自序 )[M].作家出版社,2014 年1 月第 1 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