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上海屋檐下》看夏衍的戏剧创作
2017-09-02缪玲
缪玲
摘要:《在上海屋檐下》是夏衍的一部力作,标志着夏衍创作风格向现实主义的转变。这部剧作弱化了戏剧冲突,超越了情节本位的戏剧结构理论,通过超情节的审美序化,赋予作品超情节的审美意蕴,从而超越了将“戏剧美”等同于情节的紧张冲突的传统戏剧审美观。
关键词:夏衍;现实主义;弱化的戏剧冲突
一、现实主义创作的力作
夏衍曾坦言道:“自己对于年来剧作界风靡着的所谓“情节戏”、“服装戏”又深深地怀抱着不服感和反感,加上《赛金花》之后,我在写作上有了一种痛切的反省,我要改变那种‘戏作的态度,而更沉潜地学习更写实的方法。”[1]《在上海屋檐下》就是反映上海这个畸形社会中的一群小人物。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出一个即将来临的伟大的时代。
《上海屋檐下》 铺设了五条平行的线索,其中以杨彩玉家的婚姻悲刷为主线。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为戏剧主要矛盾冲突。在剧作中,主线和副线交叉进行,终于戏剧矛盾得以完美解决。为了全方位地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夏衍采用了“生活横切”的技巧,在舞台上同时上演五户人一天内的家庭生活,齐头并进而又互相穿插,这种技巧使得戏剧有可能展现出生活的多面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遇被置放于同一个舞台平面,对现实真相更为深入的揭示发生在林志成、杨彩玉和匡复的纠葛关系中。
匡复的归来揭开了政治的另一副面孔,他以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和再婚妇女的前夫身份进入到这个日常空间,使观众得以用日常的眼光来观看政治。这种平视的眼光明显地不同于绝大多数左翼剧作看待政治时所采用的仰视目光。饱受10年牢狱之灾的匡复,并非如左翼叙事习见的意志的锤炼与信念的提升,反而颓然以“人生战场上的残兵败卒[2]”自居。匡复正是因为他发自内心的感伤、彷徨、动摇和愤懑而成为左翼剧作中最真实的革命者形象,不再是一个脸谱化人物,因而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二、弱化的戏剧冲突
《在上海屋檐下》不追求情节的紧张冲突,而是利用非情节因素来冲散系统的二项对立,可谓独出机杼。在剧中,入狱多年的匡复出狱后回来寻找妻子,却意外地发现爱妻和好友林志成同居了。这在其他剧作家手中很可能处理成十分浓烈的冲突,但在夏衍的笔下,这一冲突被弱化了。匡复、杨彩玉和林志成三人出现在同一舞台空间将是一个十分浓烈的场面,而作者却有意避开了。当匡复回来的时候,剧作家让杨彩玉提着菜篮子出去买菜,只安排匡复和林志成两人见面,而当杨彩玉回来的时候,作者又找个理由设法把本来浓烈的场面进行消解。本来,读者关注的焦点是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见面时如何处理那一层微妙的关系,而当林志成从工厂回来以后,读者注意的焦点却转向了林志成在工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焦点转移就把三人紧张复杂的关系冲淡了。这不仅是作家内秀的气质投射于作品的结果,而且也是作家审美追求的产物。为了赋予作品淡郁的诗美,作家有意把情节弱化了。
此外,《在上海屋檐下》情节的淡化还借助于非情节因素的缓冲作用。作者不断地用其他四家人日常生活中的镜头冲散情节中心线,并让暗喻线和情节线交织并行,通过主旋律的潜隐和复现使情节弱化。并且,作者不用情节冲突的高潮和结局来收尾,而用葆珍等唱的《勇敢的小娃娃》来收尾,这既起到了暗喻象征的作用,又给整部作品留下了一个淡淡的颇具抒情色彩的尾音。
三、浓郁的生活氛围
当我们在面对《在上海屋檐下》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它的浓郁的生活氛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常见的“弄堂房子”中的日常生活:赵妻和卖菜小贩的讨价还价,葆珍和阿牛的斗嘴,收破烂者的闯入……这一切都是直接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又自自然然地放入作品中的,让我们感到这已经不是戏剧,而是伸手便可触摸得到的生活。夏衍放弃了戏剧在传统中反映或高雅或浓烈的事件,选择了上海平民阶层中平平常常的生活,拉近了剧作和人们之间的距离,它超越了戏剧对新奇紧张的审美追求,以熟悉、轻淡的审美赋予了作品淡郁之美。同时,这些日常生活的汇入,也起到了缓冲作用,把戏剧冲突的紧张疏散了。如当匡复与林志成的对话渐趋紧张的时候剧作家安排了收破烂人,让戏剧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这里,夏衍借用情节暂离的手法,以便于情节与全剧那种轻淡的抒情氛围保持一致。李健吾曾评论 《在上海屋檐下》 说:“虽然没有曹禺作品的深度,但是却质朴得让人舒服。”陈坚也评价说:“夏衍就是一位素描画家,不刻意追求色彩,却将生活轻描淡写地刻画出来”。
总之,《在上海屋檐下》是夏衍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上培植出来的一株璀璨夺目的鲜花。夏衍用自己的正剧观和戏剧美学观念指导和观照普通人的生活,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剖示社会本质及规律,在原生形态生活的再现与还原中,充分展示小人物的命运、性格與心灵世界。他以独具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创作了这部“平淡”的人生悲喜剧,有着深厚的艺术魅力,也最终确立了他在中国现当代话剧史上现实主义大师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夏衍.夏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夏衍.上海屋檐下[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