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企业质量成本的管理及优化策略
2017-09-02朱爱群
朱爱群
摘要:企业应该将其生产产品的成本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这是决定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控制力。随着虚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企业加强对质量成本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获取更广阔的市场;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本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首先引入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以及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其次对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当中的不足与漏洞,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建议,望采纳。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产品质量;企业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质量不但可以影响它的市场,甚至还可能会决定它的生存。实际上,提高产品质量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占领市场,而且可以帮助其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各个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都竞相加大了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投入,它们都加强了对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强了旧工艺的改进与新工艺的开发,加强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期望以此来推动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但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解决当前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的管理工作。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概述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
为了保证企业所制造出来产品的质量,以及为了使未达标产品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企业不得不进行一定的投入,这部分投入我们称之为企业的质量成本。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投入进行一定的控制,同时使本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本企业服务得到保证的一个体系成为质量成本管理。由于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也需要进行一定量成本的投入,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本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对这一成本进行控制。企业只有加强对质量成本的重视和管理,才能将质量、成本以及效益三者有益结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质量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企业在质量管理上投入多少的经济体现。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力度,同时对质量成本管理进行完好的控制,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质量成本管理。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企业可以在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寻求方法以使企业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为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扩大市场、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基础。此外,加强质量成本管理还能帮助技术人员树立经济观念,帮助财务人员树立质量观念,有利于也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质量成本管理不够重视
大多数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度都不够。只有加强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产品的内在价值,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产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任意一方都会损伤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我国我多数企业都会忽视产品的价值,它们仅仅将注重对产品使用价值即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忽略了对质量成本的重视以及控制,间接地使生产成本不良增加,从而造成产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给企业利益带来损失。
(二)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工作不足
原有的质量成本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导致企业上自管理层,下到基层人员对质量成本的重视度都不足,而且还会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对于质量成本的核算大都得不到重视; 企业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各种损失而提出各种改进措施,但是仅仅有财务部门来进行核算就难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果不能将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就失去了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的真正意义。
(三)缺乏完善的质量成本分析评价体系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成本分析评价体系,这样可以掌握质量成本形成的因素,加强对质量管理所产生的的一系列成本进行核算,以此来找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为实现质量成本的有效管理明确方向。但是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分析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行加强。
(四)不能将质量成本因素与设计、检验标准结合
企业在设立设计标准以及检验标准时,不能对质量成本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企业设定越高的检验标准,就会使产品得到更高的使用价值。但是在检验标准提高的同时,企业的返修成本和废品损失也随之增加,这就造成了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检验标准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兼顾质量与成本来制定检验标准。
三、我国企业完善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质量成本的重视程度
我国的企业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管理,培育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文化,将质量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员工都养成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习惯,让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企业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出现一些问题,企业应该组织有关人员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为质量成本管理的推进提供保障。
(二)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要实现质量成本的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合作与协同才能实现。应该建立一个质量成本管理的体系来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形成一个标准的流程和依据。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将各项责任细化,将具体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明确各个部门权责及协作关系,总会计师和总工程师在这个体系当中任总负责人,整体协调体系的运行与部门之间的协作。
(三)加强对质量成本管理的核算
企业现有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的管理,企业需要引进多级核算来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多级核算的体系一般按照下列模式构建:一级核算体系负责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以及核算体系的整体运行,由总经理或部门主管领导,由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各种问题进行决策;二级:主要负责对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的设计以及质量成本管理的总体核算和管理等,由总会计师领导,由财务部门具体负责;三级:主要负责编制和落实本部门的质量成本预算,并对预算进行核算和管理,由各车间及职能部门的财务核算员组成,同时协助一、二级及本部门主管的工作。四级:由各车间及基层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组成,负责执行一、二、三级的具体指令。
(四)对质量成本的分析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只有对质量成本的管理过程进行准确、有效、深入地分析,才能找出现存质量成本体系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找到质量成本管理的切入点,才能为下一步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以便制定措施,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在质量成本的分析过程中,必须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便于把握整体,从整体上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找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质量成本管理的水平得以不断提升;而定性管理则可以从具体问题入手,为解决质量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具体的依据。
四、小结
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占领市场,而且可以帮其获得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佟玲玲,王珺.浅谈公司质量管理成本体系优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5(04).
[2]刘晓琼.试析企业全面质量成本计划和控制体系的建立[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101-101.
[3]岑春华,张红金.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建议[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5,33(1):46-49.
(作者单位:杭州富义仓米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