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政策对理工类高校英专学生、学院及学校作用力研究
2017-09-01张秀虹玉
张秀虹玉
摘要:转专业这一话题,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都会面对的。而这一选择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我们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长期而言,也会对我们所在的家庭,学院和学校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力。而我们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转专业意愿调查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切入口,一叶知秋,分析原因及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应该从自主选择教学环境开始,逐步投入于学习中。因此我们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两部分入手,进行分析,根据现状汇总提炼,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英专;转专业;作用;
一、研究背景
与综合类院校及其他类型院校相比,虽然理工类院校对外国语学院的建设相对较晚,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不少问题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凸显。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理工类院校最大的特色是将语言和科技相结合,重视将外语运用于科技生产与实践。理工类院校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同类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的优势,但转专业“热”这一问题仍旧突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找出不足,对症下药。以上的因素促成了我们的调研[1]。
二、主要进展
本研究旨在调查转专业政策作用及问题,并寻求应对方案。针对原因的分析,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期因素可知性最大化;而针对作用力的总结,我们则采取了访谈调查的形式,寻找他们专业的深层次的影响。
1、问卷结论。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27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9份。其中纸质问卷123份,网络问卷136份,利用率高达86.3%.
转专业的问题涉及的人数广泛,原因多样化。在我们所给出的选项中,比例最大的是兴趣因素,高达82%;其次是市场前景,占41%,还有家庭和成绩因素各占约17%。作为成年人,大多数转专业的同学,仍倾向于按照自己的兴趣来促进学习的方法。而社会普遍认为因素较大的家庭和成绩及市场因素,只是考虑的补充。
现行转专业的影响,也呈现出不相同的局面。①对个人而言,65%的受访者认为转专业让他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挥出自己的天赋,但也有36%的人认为,转专业对自己产生了不利影响,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压力大。②对学生家庭而言,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转专业是支持的。③对学生班级和宿舍关系的影响,呈现优劣各半的现象。④对未来发展的想法,近 70%的人认为转的专业就业前景更好。但也是有人认为,新专业仍旧不利。专业其实不在好坏,关键是自己是否适合,是否努力学习。
2、访谈结论。我们对7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其中3位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组织了一场宿舍座谈会,并深度采访学院的5名老师。以求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某些问题的具体情况,确保调查的准确性与完整。
首先,做出转专业决定前,要提前了解好转专业政策,了解所轉专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其次,对于跨度比较大的专业,要三思而行,权衡利弊,也要加强寝室和班级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反思。而且,一定要做好与家长、老师的沟通。最后,老师们认为除非自身对学英语劣势明显,不要轻易的选择转专业,也不要强求自己,一定局限于某个专业。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也会对学科发展和学院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3、高校交流。与周边3所高校相关专业所在学院组织取得联系,进行了对比分析。语言类学科作为语言类高校的优势学科,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也不尽相同。以地大邻近的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学生转专业的人数比较少,用同学的话来说,几乎都是文科专业,转无可转。所以他们学习动机的强度,或者说被动学习强度大。大学四年,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可以促进自身的再发展[2]。
而理工类高校北京矿业大学和和北京科技大学,虽然与我们类型相似,却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北京矿业大学没有外国语学院,但有英语专业。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特别是理科生,有的转专业意愿。但碍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成功率不高。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及学院的发展遇到“瓶颈”。而北京科技大学的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学校对外国语学院投入的资金及其他方面支持力度很大。他们还设置的单独的德语系和日语系,小语种发展方面可谓一枝独秀。同时英语专业方面不仅教学实力强,而且发展方向多。他们还年年组织举办北京高校的英语配音大赛决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认同及未来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所裨益。
三、研究心得
1、存在问题。本校本专业本科生人数基数较少,难以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所以我们将数据统计的一部分重点,转为了网络问卷;仍有31%的学生对存在现转专业不满意的情况,满意度较低,师资力量、教学安排、交流实习机会等教学内容上还有待改进; 调查中有超过30%的学生曾有过转专业意愿,而对比相关文科类院校平均比例为12.5%。这从侧面反映出我院专业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议总结。进行教学信息公开,使得学生对学院课程、教学计划、院系资源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力求从根源上,解决学生面对转专业问题时的误区,使其进行更好的选择。“以人为本”,学院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机会;充分利用本院优势资源,增强学院的教学吸引力,留住人才。利用地理位置优越性,积极学习周边优秀外语类、综合类院校办学经验;强化本科课程设置,保证专业课质量,合理安排课程,优化课程。发展优势特色课程,如:西方文化导读、地质英语等。增加资金投入,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领域,丰富学习手段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25.
[2] 高一虹,等.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四年五校跟踪调查[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