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7-09-01骆燕
骆燕
摘要:语文是一门较为深奥的学科,语言的变幻、语法的渗透,无不使语文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应试的成绩,使得语文课堂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学生还是为了学生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我们的教学工作定性为教,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得不到重视,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讲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而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教学局面有所改变,教学是为了学生学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的推崇,而这种观念也是高效课堂生存和发展的沃土,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课堂教学以情激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比如对上课前没有预习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埋怨式,居高临下――你们怎么没有预习呢?是不是不感兴趣?还是看不懂?还是???一连串的发问,将好端端的一个课堂弄得一片死寂,学生的才气和灵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另一种则是鼓励式,身临其境――当问及学生没有预习的时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得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投入、思考,获取新知,是检验高效课堂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标准。如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问题一出,激起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研读文本,小组交流探讨。有的学生解释了“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有的学生抓住“具体”一词,解释了“具体的目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还有的学生说,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那只是生存的手段,而真正的教养则会提升到生命的境界的高度。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与不同的思想碰撞,在对话与碰撞中获取知识,开阔思维,提高能力。此外,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提高课堂高效的一个有效地途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的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完成,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是不行的。因而,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定要以学生为对象,教学质量的评估也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状态为主要参照系。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巧妙恰当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
1 、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
2、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
3、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4、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
5、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不正确后,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四、开展小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将“学”和“思”有机结合
很多教师认为,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开展小组教学活动,会极大地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原因在于有些问题即使分配了较多的时间供学生讨论,但学生始终找不出正确的答案,甚至有些学生在讨论的幌子下偷偷地在与其他同学聊天,这也让教师头痛不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长期处于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只学不思),则失去了知识获取的乐趣和意义;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惰学的状态(只思不学),那就同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无异。学和思的脱节意味着高效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例如,教师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首先思考林冲的个性和充满悲剧元素的命运,从“风光”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到最终无奈地被“逼上梁山”奋起反抗,他的心路必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被分配成多个讨论小组进行积极而热烈的讨论,然后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无疑能够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将林冲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定会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参考文献
[1] 姜春景.让学生为求知与探究而乐学语文[J].现代教育科学,2010(3):64-65.
[2] 许爱萍.师生携手共创语文活力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2010(3):11.
[3] 黄光焕.试析“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中学语文三维目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92-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