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

2017-09-01李庆丰

未来英才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生活化教学

李庆丰

摘要: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探索世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老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增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堂,让学生完成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品德社会;生活化;教学

一、挖掘生活中的思品素材

现在的小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不同,他们从小接触网络,能够了解大量的社会新闻,再加上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使得这些学生从小便能够接触很多事物。因此,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很多社会问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品德与社会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感知社会生活。因此,老师要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思想品德素材,让学生能够将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接受的德育应用到生活中。在《刻苦学习》一课中,我在课堂上选出本班几位学习比较刻苦的学生,以此导入教材内容,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识。

二、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新课标所设计的基本课程之一,在思品课程中增加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接受德育。然而,很多学校由于安全、经费等原因,很少开设课外实践活动,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得这些活动形同虚设,无法实现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应该要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达到认识社会的最终目的。在《我能为他们做什么》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会关爱残疾人,我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聋哑儿童福利院。聋哑儿童为了能够正常生活,必须要学习手语,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放弃,而是十分努力地生活。学生在这个课外活动中,体会到这些残疾人的生活不易,从而树立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意识。为了能够更深入地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出示了一份关于残疾人失业率的报告,使学生意识到社会中依然存在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在我们还在挑食、玩游戏的时候,还有很多残疾人为了生存在不懈努力。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被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深深感动。

三、创设生活化的课堂

虽然我们倡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品德与社会教育,但是这门课程最主要的教育阵地依然是在课堂上。因此,老师必须要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接受生活教学。老师要深入钻研《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真实的道德情境,学生通过想象与体验,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家里的烦心事》一课中,我设计了几个角色扮演活动:婆媳问题、父母吵架。不同的学生需要分组,模拟自己的妈妈与奶奶的家庭摩擦以及父母吵架的情景。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在观看这些角色表演时,会爆发出笑声,但是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中。在表演结束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在家庭中感到的烦心事。有的学生说:“我的妈妈经常因为爸爸喝酒,跟爸爸吵架。”有的学生说:“我的妈妈不喜欢奶奶,奶奶也会因为妈妈没有做家务不高兴。”然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烦恼,与学生一起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同学们可以通过主动做家务,减少家庭摩擦等。

四、自主理解后提问

如果孩子能在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就将真正成为孩子“自已的”乐园。六年级“品格的试金石”主题包含四个课题,既自成体系又互相交叉,如果分四个课时进行,重点就不够突出。如果能围绕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无疑会更合理。可应设计什么问题呢?我能给孩子想要的问题吗?我想,该把任务交给孩子了。课一开始,我便让孩子们对整个主题进行了探究,在“本主题的要求是什么”“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中,一个孩子提出:“这一主题都是诚信的内容,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了,为什么现在重复学习?”我抓住了这个“为什么”,当即下载二年级“做诚实的好孩子”主题内容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孩子展开讨论。他很快发现,二年级的诚信教育主要停留在“不说谎”层面,而六年级的诚信则是一种道德要求。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解决这个“为什么”的过程中认识到,随着自己的成长,学校、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己也应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在自主理解后提问,其教育成效岂是几节诚信课可以比拟的!

五、作探究后提问

在孩子提问意识初步形成以后,提什么问题,为什么提这个问题,这一问题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便成了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此时,合作探究就成了孩子们登上自主提问的新台阶。北师大版五年级《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教学,在孩子初步感受红军长征之后,我设问:“关于红军长征,你们最想知道些什么?”然后让各个小组讨论,找出小组成员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交流。十分钟后,如下问题呈现出来: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事件?

红军长征的结果怎样?

红军长征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把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

??

梳理孩子讨论提炼出来的问题发现,“知道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知道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知道红军长征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些教学目标,都已经囊括其中。我顺势引导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其中“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这个问题,多数小组中都有提及。问其原因,学生回答:“这是了解长征这一事件的基础,否则就无法全面了解长征的意义。”而对于为什么提出“红军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他们的解释是:“战胜各种困难是红军精神的体现,了解这些困难,才能让我们对红军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如此,在合作探究中,教学目标圆满达成。从上面孩子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经过合作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他们提问的自信心“爆棚”,提问意识也大会增强。对此,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六、结语

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最有魅力”课程,當孩子把提问当成为一种习惯,当老师和孩子的思维有激烈碰撞的时候,品德与社会课堂才会充满迷人的魅力。“你所要教的,正是我所要知道的”——这无疑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祥彬.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11:61.

[2] 王则.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中高年级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提高中高年段计算能力的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