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几种不同培养模式探讨
2017-09-01向茂娟
向茂娟
摘 要: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着举国体制、体教结合培养、个人培养、俱乐部培养四种培养模式。这四种模式各自存在着自身的优缺点。通过对四种模式的介绍与每种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剖析,对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给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9-0129-02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几种培养模式
1.举国体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竞技体育还是比较落后的,由此产生了举国体制,国家集中资源,对运动天赋高、潜力大的运动人才进行集中训练,即国家培养模式。举国体制虽然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依然有自己獨有的优势。例如蹦床项目,在2000年之前我国还没有蹦床运动员,在蹦床成为奥运项目之后,我国集中培养了具有天赋的蹦床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一举夺得蹦床冠军。并且在田径、游泳、兵乓球、羽毛球、排球、棋类等项目中,都是从众多的青少年中选拔人才集中培养,正是因为国家集中了有限的资源集中培养运动员,使得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我国在国际性比赛中一跃而起,居至第一集团的行列。
2.体教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系统形成了业余体校到省市专业团队到国家队的培养模式,绝大部分运动员脱离了文化课的学习而进行集中训练,这套体系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运动员在文化知识方面与接受正规教育的同辈人有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了在退役后再就业困难,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因此,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成为了必然,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共同参与,院校培养相结合,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综合发展,培养出有文化有技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运动人员。体育理应回归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高等院校的学习,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受到校园文化气氛的熏陶,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认知水平的提高也为运动技术水平和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打下基础。毋庸置疑,体教结合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举国体制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
3.个人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投资培养模式渐渐为大众所认知与接受,这种培养模式脱离了国家的培养机制,完全由个人投资,一般情况下的培养过程属于家庭行为,因此该种模式又被称为家庭培养模式。在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驱动下,家庭投资的积极性更为明显,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但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多元化,也使得我国竞技体育更具有活力,更具备竞争能力。
4.俱乐部模式。市场经济环境下,在职业联赛的带动下,俱乐部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发展。该模式最著名的当属欧洲足球俱乐部,我国也逐步地在引进这种模式,该模式注重运动员的兴趣天赋与潜力,通过参与比赛不仅能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而且也会相应地提高俱乐部知名度。由此,社会团体慕名前来,带来培养经费的丰富资源,如此良性循环,促进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几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举国体制的局限性。虽然举国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造就了很多世界冠军,为我国在国际性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举国体制的缺点渐渐显露出来。第一,政府主导是举国体制最大的特点,既办体育又管体育的机制存在着很深的市场经济烙印,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第二,举国体制遇到问题就需要靠指示、政策法规等强制的手段来解决,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三,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困难,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比较少,自身综合素质不够高,退役后再就业时就业面比较窄,给运动员后续生活造成了阻碍。第四,举国体制模式的发展经费来源过度依赖财政支出,由于政府的财政预算等原因使竞技体育发展资金受到影响,与市场脱节。
2.体教结合模式的局限性。体教结合模式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保持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运动员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潜能,发展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现代运动方式理解的不足造成实训方式还比较业余;训练设施跟不上培养步伐,院校无力承担一些高投入的运动项目;院校教练员理论水平高但是实训欠缺经验;运动员自身年龄、伤病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不一等等;这些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
3.个人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个人培养模式渐渐地会成为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容易荒废学业,家庭投资在体育方面,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训练和比赛上,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第二,存在经济风险,这种模式的培养费用均由家庭承担,如果培养的运动员没能参加比赛或者比赛成绩不理想,则意味着投入产出比过大,付出得不到回报。第三,某些项目的市场开放程度很低,体制外的运动员会在注册、参赛等方面受到制约和影响,会阻碍运动员的发展。
4.俱乐部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俱乐部方式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范围比较局限于职业队为代表的运动项目。各俱乐部为了避免在人才引进中与体育管理部门的冲突,且受制于项目管理中心对俱乐部准入制度的约束,再加上该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的原因,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难以打造高知名度品牌。品牌的建设周期相对来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我国俱乐部模式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还很难形成国际知名的品牌。第二,选才过多,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俱乐部模式选才太多则会导致无法精心培育某一项目上的专才。第三,高水平教练欠缺以及训练制度不完善。受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举国体制影响,俱乐部模式在没有建立较高知名度品牌的前提下,高水准的教练员还是有所欠缺,而且各个俱乐部训练制度不一,有所偏颇。第四,俱乐部模式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是缺乏市场化运作,如此一来则缺少国际竞争力,很难走出国门面向国际。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1.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的几种培养模式。前面介绍的举国体制、体教结合模式、个人培养模式、俱乐部培养模式中既有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承,又有应市场经济环境发展而生的产物。每一種形式都存在其合理性,而且也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如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只能依赖于现有这几种模式的不断完善,企图创建一种全新的模式取而代之全盘否定原有模式是很不现实的,也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各种模式互相结合,互为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满足社会需求的模式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也会有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培养模式出现。
2.注重解决教育问题。竞技体育存在着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很短暂,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35岁,可以说在青少年时代就不断面临被淘汰的现实。这就意味着与其他可以终身从事的行业相比,竞技体育人才面临着退役后再就业问题,并且退役后从事的工作很有可能与所学的体育技能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水平,则很难胜任新的工作。因此,注重教育问题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时必须放在战略地位来考虑的问题,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并且目前几乎所有家长都会要求训练单位提供良好教育,以便在日后走入社会时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只有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使家长打消由于训练单位提供教育水平低而让孩子放弃竞技体育道路的念头,才能使运动员退役后更好地完成角色转换,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竞技体育储备优秀的人才。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解决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的问题,除了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之外,还需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制,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伤残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给竞技体育运动员多一层保障,才能促使其安心训练图发展,而且也能提高家长同意青少年参与竞技体育的支持率,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市场经济环境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相关改革和完善机制应该围绕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首先,无论是运动员的培养还是选拔都应与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相结合。另外,各种培养模式都要确保走市场化道路,按照经济规律发展,融入到经济发展之中并促进经济发展。
四、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下,举国体制、体教结合、个人培养、俱乐部培养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四种模式具有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这几种方式因为项目不同、目的不同、利益归属不同,都存在着自己的发展市场。在行政约束下完成多元化协同培养、各种模式互相结合渗透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原则,不仅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苏荣海.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与整合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6,(3).
[2] 户永伟,吴志建,周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1).
[3] 王静,李恩荆,章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困境与培养策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