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告人阅卷权理论探析

2017-09-01李寿勤杨赟

法制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被告人

李寿勤 杨赟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深化了对辩护律师的阅卷权的保护,首次确定了辩护律师可以向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的权利,这就意味着被告人可以通过辩护律师查阅、知晓案件证据材料的可能性,但被告人的阅卷权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阅卷权理论问题探讨将对构建被告人阅卷权新模式建立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被告人;阅卷权;辩护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146-01

庆市人民检察院主办“李庄案”么宁检察官的辞职,从事律师职业,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波,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庄案”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将辩护人作为阅卷权的主体,刑事诉讼法的修正也是围绕辩护人进行改革,但其本源性的被告人却很少提到——被告人的阅卷权,因此應该更多的探讨被告人阅卷权问题。

一、被告人阅卷权的概念及特点

被告人阅卷权是指在法院审判过程中,被告人依法所享有的查阅所涉案件卷宗证据材料以及知晓涉案案情的权利,以便被告人及时有效全面的知晓整个案件信息,为整个庭审过程做好准备,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的行使。

被告人阅卷权具有专有性,阅卷权是专属于被告人所享有的,是法律赋予被告人固有的权利,执业律师根据被告人的委托取得辩护人身份,从而享受阅卷权,同时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地位,在庭审阶段也享受最后陈述的权利,且不可剥夺的。阅卷权作为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理被告人也是阅卷权的主体,而辩护律师的权利也是基于被告人的委托享有,是对被告人能力之不足的补充。

被告人阅卷权具有基础性,被告人及时有效的知晓涉案的基本事实和控方所收集的证据材料,才能在庭审工程中充分为自己辩护,如果被告人在庭审过程中都不知晓控方所持有的信息,就不能充分的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有效、正常的行使,其诉讼权利就会遭到侵害,就违背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于此被告人的阅卷权是保护其他权利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

二、确立被告人阅卷权理论分析

(一)诉讼主体理论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主体,享有刑事诉讼规定的主体权利,而不是处于刑事诉讼的客体地位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工具手段。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辩护权,无论是自行辩护还是律师辩护,都是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诉讼主体主要体现为:被告人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只是在诉讼过程中因分工职能不同而担任不同身份,都享有平等诉讼地位;被告人享有充分的诉讼权利,其权利被法律有效的保障,不被国家公权力侵害;被告人的自主参与,被告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

(二)有效辩护理论

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针对国家机关或者个人的控诉,可以提出有利于自身的事实和理由,以证明自身罪轻、无罪、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实施侦查,获取大量强有力证据,而犯罪嫌疑人处于被动地位,信息不对称,导致处于弱势地位,到审判阶段侦查工作基本结束,如果被告人仍然不能通过阅卷获取更多涉案信息,那么侦查阶段信息不对称将持续到审判阶段,被告人的辩护权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其合法诉讼权益也将受损,导致司法不公。因此有效辩护要求被告人尽可能多的得到法律帮助,被告人阅卷是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获取全案的信息,使其有针对性的应对审判,从而实现公平公开的法律理念。

(三)控辩平等理论

控辩平等理论要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无论是检察机关代表的控方还是被告人代表的辩方都应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纵观各国刑事诉讼控辩双方的不平等贯穿始终,被告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控方比辩方强大。为达到控辩平等,就必须赋予被告人更多的权利,更多的了解知晓涉案信息,赋予被告人阅卷权才能真正保证被告人与控方在掌握相同的案件信息,被告人才能更有效的参与审判过程,也才能调动被告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

(四)域外阅卷制度

21世纪以来德国刑事诉讼方面不断突破,尤其是在被告人阅卷权方面尤为突出,其理论和实践中达成:无辩护律师提供帮助的被告人可以亲自对涉案卷宗副本阅卷,被告人聘请有辩护律师的只能通过辩护律师行使阅卷权,不能亲自阅卷。台湾地区被告人阅卷权主要体现在2007年台湾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无辩护律师的被告人可以行使阅卷权,其范围除特别案件之外被告人只能阅读涉案卷宗影印本,根据案件特殊性给定不同的阅卷范围,注重保障被告人与其他诉讼主体之间的平衡。德国和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代表着大陆法系国家发展的方向,虽然对被告人行使阅卷权持小心谨慎态度,但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行使阅卷权,也使被告人能够掌握侦查机关收集的案件相关的事实,对被告人的有效辩护还是起了很大作用。

猜你喜欢

被告人
How to offer first aid
基于贝叶斯解释回应被告人讲述的故事
“大屯路隧道飙车”案审理
论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
被告人与辩护律师意见冲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