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
2017-09-01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
文|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便捷性、迅速性的优势日益凸显,信息化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极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一是一体化平台成为建设目标。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在顶层设计和创新实践的有效互动下,加快推动信息共享、透明规范、业务协同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宝贵经验。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27个地区已经按照统建、统分结合、分建的模式建设了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数量比2015年增加了19个。
二是省级统筹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实施和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加大力度构建省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集约化建设省级统筹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分散在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资源,搭建信息流转和共享的数据通道,为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办理提供具体场景和业务模式,实现了“公众线下与不同政府部门打交道”向“通过统一平台与政府打交道”的转变,构建了上下左右无障碍互联互通的信息流转模式,初步解决了长期制约电子政务走向深入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提升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浙江、广东和贵州3个地区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覆盖,8个地区实现省、市、县三级覆盖,3个地区实现省、市两级覆盖,15个地区实现省本级部门覆盖。
三是线上线下相融合成为重要模式。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积极发挥互联网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高效便捷优势,充分利用网上服务大厅、实体大厅、手机终端、政务公众号和电话热线等渠道,大力推进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16个地区已经建立省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5个地区准备建立省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从当前实践来看,各地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趋势下,在“广度”和“深度”上同时发力,依托实体办事大厅,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多级联动”的“全天候、无缝隙”便民惠民政务服务体系,创新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了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四是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成为建设重点。近年来,各地区通过构建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强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构建覆盖全面、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将各类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和业务办理系统整合联通,固化权力运行和业务操作程序,从而推动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和高效运行。
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已全部公布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共发布44797项各类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类事项的办事指南,28个地区建设了统一行政权力事项管理平台,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和动态管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10个地区纳入权力清单的行政许可类事项,已有实现在线提交资料、办理、核准,审批结果物流递送的全程网办的事项。13个地区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本地区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和地市政务服务平台的“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28个地区已经建设政务服务的网上监察系统,16个地区已经实现政务服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网上监察。
创新探索不断出现
新形势下,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和公众对各级政府的服务方式转变和服务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兴起和探索。总体来看,在公众需求的强力推动下,简政放权改革开始从重视“数量”向更重“含金量”转变,各级政府以提升社会和公众网上办事的便捷性和满意度作为首要目标,积极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发力,围绕审批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中梗阻”和“断头路”难题,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着力疏通服务“堵点”、破解办事“难点”,一批深化创新、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化的应用不断涌现。
海关总署坚持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实现了申报人通过统一的受理平台一次性提交满足相关部门口岸管理要求的数据和材料、审批部门共享数据信息、管理结果统一反馈给申报人。在提高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提升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全面上线,标志着“互联网+质检”模式的正式开启,检验检疫业务管理进入“集中统一、互联互通”的新时期。推进了实时统计的实现和服务功能的强化,为检验检疫工作实现便捷化、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公安部交通服务管理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启用,互联网交通服务管理平台累计注册用户5047.5万人,日均访问量1500万人次,“交管12123”手机App已累计下载安装1481.4万个终端。互联网交通服务管理平台现已开通网上服务项目9大类120多项,通过网上办牌办证、考试预约、处理交通违法、预选号牌等业务办理占比超过10%。
江苏省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时间长和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一长四多”突出问题,开展了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将能评、环评等7项关键性评估纳入“多评合一”范围,积极创新优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审批流程,通过实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评审、统一审批”服务新模式,提高投资项目审批监管水平和服务效率。
浙江省依托“一张网”平台,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省政府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第一项重点任务,打通部门信息孤岛,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已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共计40961项。其中,省级750项(省直单位516项,中央直属部门在浙单位234项),11个设区市本级平均674项。
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开通试运行以来,省、市、县三级6.9万多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通过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全省同类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同标准受理”和“无差别审批”。将全省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环节统一压缩到5个以内,审批时限统一控制在法定时限的60%以内。
贵州省采用“一点统筹建设、多点接入应用”的建设模式,建成全省“一张网”——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变“各自建设”为“统筹推进”,实现了全省“一张网办理、一个系统审批”,取得了推进力度大、建设费用少、建设周期短、运维成本低、应用效率高、数据集聚全、协同联动便捷的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每天有两万余名审批人员在线办理业务,日均办件量3万余件,网上可申请率100%。
甘肃省以国办“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已初步建成省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监管信息库等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了与省工商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等部门相关政务信息库的对接,累计交换数据4600万条,入库数据约3000万条,初步实现了个人、企业法人注册时身份信息的在线实名比对、在线核验。
技术生态初步构建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演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生态的演化和构建,而“互联网+”技术生态的演化,又反过来重塑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和发展模式,共同形成“一体四翼一应用”技术生态格局,“云移物大”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形成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技术生态体系,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