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程对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分析
2017-09-01刘涛窦艳玲高小丹付明亮
刘涛 窦艳玲 高小丹 付明亮
·临床研究·
不同疗程对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分析
刘涛 窦艳玲 高小丹 付明亮
目的 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疗程,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及2015年于我科诊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年治疗疗效。结果 2011年收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治愈率5%,有效率 65%,无效率35%。2015年收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31例,治愈率16.1%,有效率83.9%,无效率16.1%。两组间的有效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治疗根据在分型治疗方案基础上,根据听力改善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可明显提高听力疗效。
突发性耳聋; 全聋型; 听力改善; 全身糖皮质激素; 耳后局部注射
突发性耳聋现已成为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81dBHL[1])因听力损失重、伴发症状重,预后差而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据我国2007~2013年突发性耳聋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全聋型突聋的治疗有效率70.29%,痊愈率为14.49%,无效率为29.71%[3]。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有效听力,改善生活质量,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回顾了2011年全年收治突发性耳聋160例(全聋型20例),2015年全年收治突发性耳聋199例(全聋型31例),共计全聋型患者51例,分析临床资料探讨如何改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比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2011年全年收治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2015年全年收治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3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两年患者基本信息如下表:
1.2 治疗
入院后所有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内窥镜、耳声发射、ABR、内听道MRI检查排除内听道占位性疾病、颅脑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入院后给予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检查。对患有糖尿病者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药物,艾司唑仑片镇静抗焦虑。2011年患者给予每日静脉滴注甲强龙40mg、银杏叶注射液105mg、甲钴胺注射液 0.5mg、前列地尔注射液(力邦喜通) 10ug,纤溶酶注射液(200iu),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共计10天一个疗程。2015年全聋型患者的治疗中我们调整了治疗疗程,对于全聋型突聋患者十天未痊愈的患者继续进行治疗,继续给予一到两个疗程的治疗,直到患者听力无改善后停止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后,分别每三天复查一次纯音测听。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疗效评定
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济南会议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患病前水平为治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HL为显著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15~30dBHL为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小于15dBHL则为无效[2]。
2 结果
2011年共收治20例全聋型患者,治疗后无效7例,好转3例,显效9例,治愈1例。2015年共收治31例,其中无效5例,好转10例,显效11例,治愈5例,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数据为单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年治疗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55,P=0.031),2015年治疗有效率较2011年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
3 讨论
近年来普遍发现突聋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平均年龄减小趋势,从表1中可见在我们2015年收治全聋型突聋患者31人次,占全年收治突聋患者的15.58%,且平均年龄46岁,2011年收治全聋型突聋20人次,占全年收治突聋患者的12.5%,且平均年龄为50.17岁,明显看出与2011年相比,2015年全聋的人数增多且平均年龄减小。虽然我们缺乏大样本数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聋型突聋发病率上升和患者的年轻化,这可能和现代人的高压力、快节奏生活及睡眠障碍等密切相关。
突聋因病因不清,多因素影响预后,虽然有争论认为比较延长疗程对治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我们的回顾性观察和分析中发现,全聋型突聋因为发病急病情重,通常以常规十天一个疗程的治疗结束时,往往未出现有效的听力改善,是否在此时就停止治疗?在治疗中我们发现全聋型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听力有效改善的时间不同,最早出现听力改善是治疗第3天,最长是在治疗第14天,有些患者在第一次疗程治疗无好转休息一或二周后,再次到我院接受治疗,部分患者听力明显提高。近年来部分学者针对难治性突聋再次给予挽救性治疗,局部使用激素[4,5,6],继续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降纤治疗,也有一定疗效。我们针对首诊我科治疗14天后及在外院治疗结束后听力恢复差的难治型患者再次进行了治疗,部分患者听力仍有提高。因此我们通过根据听力情况调整治疗时间,对于十天听力无改善者继续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降纤治疗,为避免激素全身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从全身用药的方式改为局部用药,从表一见2011年平均住院日11.5天,2015年平均住院日19.625天,治疗时间较2011年明显延长。经过延长时间治理后,部分患者的听力较第一疗程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低频听力,从表二可以看出全聋型突聋患者的有效率2015年与2011年相比显著提高(P<0.05)。对于患者以后的有效听力是有意义的。
在2015年我们针对全聋型患者在治疗第一周、第二周、甚至第三周,根据听力学结果继续治疗。从第一疗程全身应用甲强龙到第二疗程耳后局部注射甲强龙注射液40mg,继续使用纤溶酶及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我们根据患者听力是否仍有明显改善,选择停止治疗时机。在我们的患者中,入院后如无禁忌第一时间立即给予甲强龙 40mg/日,连续治疗5天后停药,患者听力改善不佳或无改善(难治性突聋)征得患者同意后继续局部使用甲强龙。2007年Haynes DS等研究在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再次给予鼓室内激素治疗有效[4]。在近年来,余力生等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回顾分析,表明耳后给药更容易进入乙状窦、听泡、和外淋巴液,与全身给药相比,达峰时间更早,峰浓度更高,维持时间更长[5],2014年余力生等研究中也证明对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再次进行耳后局部注射甲强龙治疗也有效[6]。2015年Nakagawa T等研究证明中耳局部药物治疗对于疗效不佳的难治性突聋的挽救性治疗是有效的[7]。我们在治疗十天未痊愈的患者随即开始第二阶段给予耳后甲强龙注射治疗,既避免了全身长时间使用激素的副作用,又利于药物浓度更高,药效维持时间更长。患者在第11~20天的治疗中,部分患者听力也取得了有效地提高。
经过治疗疗程的调整,我们在2015年度收治疗的全聋型突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11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86.5%,较2011年的常规治疗全聋型突聋的总有效率65%,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二所示。据结果分析我们认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特别是全聋型突聋的治疗疗程并不能仅仅限定为一个疗程或者十天,应适当延长患者疗程,根据听力是否仍有改善选择停止治疗时机,可以提高全聋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和患者的有效听力。但是如何提高全聋型突聋的治愈率仍是难题,如表二我们2015年的治愈率较前无明显提高,这将是我们今后临床工作和研究的方向。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25.
[3] 郑虹,戴晴晴,周莲,等.全聋型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6):379- 384.
[4] Haynes DS,O'Malley M,Cohen S,et al.Intratympanic dexamethasone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systemic therapy[J].Laryngoscope.2007,117(1):3-15.
[5] 静媛媛,余力生,李兴启.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豚鼠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特征[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4,(17):354- 357.
[6] 静媛媛,余力生,马鑫,等.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3).
[7] Nakagawa T,Yamamoto M,Kumakawa K et al.Prognostic impact of salvage treatment on hearing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refractory to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Auris Nasus Larynx,2015,43(5):489-494.
Efficacy of different course of treatment in profound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LIUTao,DOUYan-ling,GAOXiao-dan,FUMing-liang
(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andHead-NeckSurgery,Hospital452ofPLA,Chengdu,Sichuan,610021)
Objective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method that we used in patients with profound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2011 and in 2015 of otolaryngology in our hospital.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A total of 51 patients with profound sudden deafness were enrolled.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audiometric evaluations:pure-tone average(PTA).Rank sum tes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effective power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rates of clinical total efficiency of 2011 and 2015 were analysed.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2015(83.9%)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2011(65%).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ose patients(P=0.031).The treatment was more effective in 2015 than in 2011 on hearing recovery.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it is useful of prolonging treatment time.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meaningful suggestion in clinical therapy of profound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rofound Hearing Loss; Hearing recovery; Systemic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time
四川省医学科研青年创新课题(项目编号:Q16002)
610021,四川成都,解放军452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窦艳玲,E-mail:hellen714@sina.com
10.3969/j.issn.1674-9006.2017.02.007
R7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