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友仙:天地间来了我忠心报国谢瑶环

2017-08-31李泉林

金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胆气

◎文/ 李泉林

马友仙:天地间来了我忠心报国谢瑶环

◎文/ 李泉林

欣赏完马友仙送来的光碟,谢瑶环和我心目中的人物如出一辙:有正气、有胆气、有忠骨。这三种光洁如玉的品质,构建了这个人物的伟岸,也使得千百年来谢瑶环像不落的太阳一样,始终炫目在戏曲的舞台。一个弱女子,能够代天巡守,除暴安良,与邪恶抗争,本身就颇有故事性。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马派艺术传承人马友仙,以年逾七旬之高龄,再度演绎这位青春女巡按,更是让《谢瑶环》的看点琳琅满目。我一面展画轴一样徐徐铺开跌宕的情节,一面品佳酿一般深味着马友仙明亮而不刺目的艺术成熟,恰如坐在秦岭的腹地,于高山流水间,陶醉着俞伯牙穿林越涧的天籁琴声。

谢瑶环就占了个正气。

一个人有正气,多少就会令人敬重。一个执法者有正气,则往往会令海晏河清,乾坤朗朗。而正气呈现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比如戏曲人物——包文正和谢瑶环,从形式上看,一个是浑身上下一锭墨的血气男儿,一个是俏丽婀娜的女中娇娥。从做派上观,包文正是颜真卿笔下的楷书,威武庄严,笔笔刀劈斧剁,谢瑶环则是王羲之笔下的行书,方圆兼具,字字挺拔秀丽。但是他们身上惊人相似的,乃是雪亮的正气。他们以不同面貌走向两个朝代,正像观音以不同的法相走向人间一样。如果黑脸包公是架设在大宋天空的一柄板斧,那么娟秀的谢瑶环就是悬挂在大唐乾坤的一把宝剑。包拯以铁面无私著称,谢瑶环则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不失巾帼柔肠。比如她爱慕阮义士,爱得光明磊落,爱得顾大局识大体,决然不是一个小女人之爱。这正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说老实话,包相爷有点太过英雄人物,太过脸谱化,也就稍显得不食人间烟火。谢巡按比较的接地气,有情有义、忠君报国之余,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性情,所以我更觉得她的真实可感。况且,她和阮义士并驾除恶,比肩报国,实为官场美谈,分毫不影响她鲜美的正义。

马友仙就占了个耿直。

她有一等的艺品,也有一等的人品。其人性情耿介,敢说敢为,对于自己看不惯的,心中不平的物事,总是毫不掩饰观点。一次,她看到一个梅花奖演员于宴席间粗言秽语演唱的视频,很是激愤。反复训诫她的弟子们,唱戏须人格第一,从艺要德品为先。我和她忘年交数载,领略过多次她的耿直,其狷介也早为圈里熟知。她演谢瑶环正对了自己的脾性。我看光碟的时候,几次皆会心而笑——现实中的马友仙,剧情中的谢瑶环,一个是“我看青山多妩媚”,一个是“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她们惺惺相惜,一往情深,伯仲难分。人物和角色的内核严丝合缝,首先就神似了大半。似乎马友仙只不过是从当代走向了大唐,披挂了入乡随俗的衣袂而已。

在我看来,马友仙完全是用她特有的脸气、眼风、气质,引领着谢瑶环身上的正义感。伍员庙看到武宏随带家丁强抢民女,她的脸上掠过了一层惊诧的浮云。就是那么一瞬间的脸气变幻,马友仙就悄然地为谢瑶环换上了正气的布景。凛然打坐公堂,有条不紊地审案断狱,斩杀蔡少炳,棍责武三思时,你看马友仙,惊堂木一拍,那脸上喷薄的气概,足以力逼得妖孽现形、鬼魅惊悚。那脸气仿佛东海冉冉升起的一盘金轮,始终不衰地放射着端庄威严的光芒。那眼风,正如同一柄雪亮的利刃璀璨地闪烁着憎恶的寒光。便是诬陷为囚徒,受尽各种非刑,踉跄在公堂,凝结在脸上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正气,照旧一毫不减地倾洒在舞台上。我有时窃想,心术不正者,如娄阿鼠之流,让他们诠释凛然正气,将会是怎样漫天的滑稽?因为骨子里有,拿出来就易。所以马友仙常说,演戏先做人。

谢瑶环又不乏胆气。

我翻阅了一下唐时的吏制,尚仪院司官其实是后宫掌管卫生的女官,大类今天的文明办主任,严格地讲,尚算不得朝廷大臣,人呼之为谢宫人。但是女皇从文武两班中偏偏选中谢瑶环,可见她不只是忠心,不只是用着顺手,对武则天政治主张吃得准,理解得透占据很大的因素。以尚仪院司官之卑微,领皇帝钦差之显位,青史之中也算得空前绝后了。

人微言轻的谢瑶环,怀揣着并不伟小的抱负,负荷着一点也不轻省的使命,来到了江南。“自奉圣命斗豪强,早把江南做战场。”来到了江南,就等于开赴到了自己的战场。这个战场的险恶她自己了然于胸。和她真正对阵的其实是武则天的亲侄子。这样看来,一个是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梁王,一个是官职卑微到可以忽略不记的女官,他们在敌我力量的对比上是罕见的悬殊。这是女皇的差遣,也是女皇的信任,当然也可以说是女皇的无奈。可以说谢瑶环是来打虎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谢瑶环的厉害。但是从来打虎英雄的美誉,都要用身家性命兑取。因为真正厉害的不是正义,而是邪恶。邪恶最大的擅长,就是捆绑在一起邪恶,就是组团邪恶。以梁王武三思为旗帜的三吴豪强,兼并掠夺百姓的永业田,仅武宏一族就掠夺永业田达2000余亩。而要让他们退还百姓田产,无异于虎口拔牙。武松遭遇的只是一只老虎,谢瑶环要直面的乃是三吴整个的豪强阶层,可以说她真的是误入了虎穴,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勇者无畏。无畏就需要足额的胆气。我有时恨气地想,中国这么大,历史这么长,削弱贵族阶级既得利益这么一项既棘手又险恶的政治任务压给一个后宫女子,实在是给历史难堪!多少伟丈夫都在官场摧眉折腰,多少八尺男儿都在朝堂阿谀逢迎,凭什么让一介女流深入虎穴?当我胆战心惊地一寸一寸触摸着谢瑶环胆气的时候,其实油然而生的是一节高过一节如岚的哀叹和葱郁的敬仰。如果世上没有了打虎英雄,老百姓的活路在哪里?

马友仙让谢瑶环的胆气讲究地如花绽放。

马友仙没有让人物一开始就狂轰滥炸,尽管谢瑶环手中有尚方宝剑、背后有女皇撑腰。她明白,要人物的真实,就绝对不能简单化,绝对不能脸谱化,绝对不能英雄人物化。谢瑶环的胆气是被邪恶的淫威一步步激发出来的。她的胆气是讲究地如丝如缕地抽出,是风动树摇,是分层次,分阶段,渐次凸现,最后巍峨成一脉隐隐的山峰。审案,断狱,不因权贵而怯惧,这是马友仙刻画的谢中举(女皇为她巡视江南特赐的名字)胆气的第一层。在这个层面,因为念及梁王金面,投鼠忌器,谢瑶环在察院大堂上,还为坏事做绝的梁王三公子武宏单设了座位。让一个地痞流氓稳坐大堂,这个座位是谢瑶环的耻辱,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然而她的终极使命是定乱安民,马友仙让人物隐忍着,其实没有隐忍便没有爆发。正如同没有峡谷,哪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个层面,谢瑶环的胆气,正像一株蓓蕾,初绽了几个小小的花瓣。

撤座,是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是谢瑶环胆气绽放的第二个层面。不服调解,依仗父兄权势,盛气凌人,辱骂钦差,使得正义和邪恶的较量进入对峙状态,一下子拉开了直面交锋的序幕。

我喜欢公堂这折戏。一般的戏迷不会喜欢,因为没有设置什么大段唱腔,也就无法让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听戏的人过瘾。但是行话讲,七两道白三两唱,最能见功力的恰恰是道白。谁言嗓子一亮遮百丑?舞台上不让你唱了,你还能要到台下的好吗?知否知否?恰恰在不唱的时候,马友仙偏偏用她铮铮然宛如钟鼓般的道白,斩获了另外一大片令所有人皆出其不意的精彩。 “奉命到江南,民情知二三。豪强欺良善,挥剑斩刁顽。”这是谢巡按披挂齐整威风八面走上公堂的开场道白。有一种宝刀,削铁如泥,落发即断,寒光闪闪,像极了此刻马友仙的开场道白。尤其那最后一句“挥剑斩刁顽”的最后两个字的拖音,莫不就是冬阳闪烁在刀刃上的一道耀眼的光束吗?“你罪恶如山早在不赦如今又辱骂钦差捣毁公堂情同反叛岂能——饶你!”不知该怎样用我笨拙的文字描绘这样一串的道白,只觉得大珠小珠倾落玉盘,银铃一样的紧凑悦耳。有削金剁铁的硬朗攒劲,不乏快刀切菜的酣畅齐整。这样快意阑珊的道白,让马友仙湛蓝湛蓝的艺术造诣烟花一样怒放在舞台。

如果第一个层面,马友仙表演的胆气是蓓蕾初绽,那么这个层面,她绽放的胆气便是国色盛开。

斩杀蔡少炳,杖责武宏,是公堂这折戏的高潮,也是谢瑶环胆气挥洒的极致。错步上前的几个跳梁小丑,可笑到认为国家机器是他们武家私有,不为所用,便要捣毁。他们既天真又可恼,既无知又混帐,既邪恶又狂妄的举动刹那间点燃了谢瑶环。原先的隐忍,骨子里的憎恨,此刻都如火山爆发一般。马友仙让人物全身每一个部位都调动起来。那脸气,翻滚着怒涛。那声气,激荡着惊雷,就连那手中的惊堂木,紧急敲打着的都是她茂盛的愤慨。那眼角眉梢,那帽翅,那蟒袍玉带紧急集合起来,联合发动着一场捍卫公理的恶战。“自奉圣命出宫院,誓为三吴百姓惩恶顽。打武宏权贵皆骇撼,斩蔡贼酷吏也胆寒。”这就是这个事件产生的的社会影响,它像滚雷一样炸响在大唐的春天。由蓓蕾初绽,到国色盛开,再到最后的金菊怒放,谢瑶环身上的胆气被马友仙有序推向极目才见的高潮。因为层次分明,这个人物就逼真生动,入情入理。我在想,中国多几个像谢瑶环一样阳刚的清官,历史就会少一些懦弱和屈辱。梨园多几个像马友仙一样成熟的艺术家,中国真正的国粹就会少一些浅薄和荒唐。令人扼腕的是,马友仙已年逾七旬,她应该让后来者深感不安和紧迫。

谢瑶环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忠骨。

从大唐风风火火走来的谢瑶环,她的灵魂里猎猎飘扬的都是忠君报国的旌旗。马友仙用她的艺术功力,成功地将这些旌旗一面面插到谢瑶环忠心报国的高地。

谢瑶环的忠诚,浸透在她的每一个细胞里,就连她的隐私,也磊落地盖上了忠君的印章。我和很多戏迷一样,委实欣赏花园这折戏,皆是因了马友仙迷人的唱腔。公堂一折,不让她唱,她就说,美美地铿锵有力地说,以一个空前绝后的女性的道白,绽放了一园的花团锦簇。花园一折,重点在如诗如画地唱,她就用那百灵鸟一样令人沉迷的唱腔勾画出诗情画意的闲适浪漫。哪个少女不怀春?她一眼看上了既孝义又豪侠的盖世奇男阮华。她在心里纠结,她在花园踱步,她对月长叹,这乱愁千万端却与谁谈?她踱步的时候,心里春暖花开,眉头雾嵐弥漫。此时候,脱去了玉带蟒袍,风姿绰约地还原到婷婷媚娘。轻盈飘荡在花园的碎步,沉重地丈量着心中的千千结。“我有心诉衷肠话话讲当面,怎奈是负重任处境不堪。”这就是谢瑶环青翠欲滴的纠结。她是那么向往与心上人共剪红烛,又怕因此影响了此次使命。爱又不该爱,舍又舍不得。她压在了一个硕大的忠字山下。一折花园,本是倩娘情郎柔情蜜意的戏,却被身负的使命累赘,却被忠心报国锁缠。而人物境界的高远,品质的素洁,全在这花园上空飘洒着。这就是谢瑶环的忠骨,这就是谢瑶环真实的地方,这就是谢瑶环令人肃然起敬之所在。一个素有抱负的弱女子忠君报国的铮铮忠骨不经意间泄露无余。花园是谢瑶环粉红的心里独白,马友仙让这场独白,成为略带遗憾最为迷人的一帘纱梦。

大审,是《谢瑶环》整本戏的高潮。小人用他们的卑鄙完成了诬陷。邪恶用他们的奸诈赚取了制空权。谢瑶环沦落为人世间最为惨烈的阶下囚了。诬陷者本身就是事件的发现者。造谣者本身又是案件的执法者。这就是中国历史经常上演的闹剧。一个一门心思忠君报国连恋爱都不敢轻谈的谢瑶环,被绑在了大唐的历史上。一个想为大唐社稷和百姓做点事情的清丽柔弱的女子,在遭受着令人发指的非刑,人类的良知因之而久久颤栗。诬陷和非刑,像两座大山,却正好能压榨出品质里所有的水分。此刻的谢瑶环,人生跌入低谷,她走向刑场,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让我们来捧读她灵魂里最纯粹最本质的一页吧!

“忽听堂上一声喊,来了我忠心报国谢瑶环。”这是幕后马友仙出场前的一声唱。惊闻此声,仿佛来自寥廓天幕尽头的撼天摇地的呐喊,我一时泪崩。即将被杀头,却一刻不忘报国。被深重委屈,却时刻顾念着忠君。在人生的低谷,竟然飘荡起的是生命的亮色。死又何惧?生命张扬着!这就是谢瑶环,这就是马友仙为我们塑造的谢瑶环。没有哀怨,没有胆怯,有的只是冲天气概。忠心的红蟒袍被脱去了,钦差的乌纱被打掉了,身材瘦小了许多。但马友仙让人物脸上的气概却空前升腾着,巍峨着。昨日亲手正法了一个小丑,今日他的哥哥就来审问执法者。历史在荒唐的外相下其实还原着惊人的真实。我不知道酷吏来俊臣的玉女登梯和猿猴戴冠是怎样地摧残着一个女巡按。我也不敢揣想谢瑶环在遭罹非刑时的惨状。我只知道,一个美丽可爱又可敬的清官被邪恶起劲地揉搓着。面对酷吏的威逼利诱,谢瑶环义薄云天:“谢中举在江南一尘不染,要性命有一条无有银钱。”“是真金哪怕你烘炉锻炼,谢中举宁玉碎不为瓦全。望洛阳不由我泪落如线,咬牙关怕什么牛头马面。”你听这最后一句---变厉鬼也要与贼子周旋!马友仙仿佛用要摇落人世间所有冤屈的呐喊,讨要着世道的清平,讨要着一个清官的公正。这是万千忠魂在红尘上空的呐喊,这是舞台给我们社会殷弘的提醒,这是人类挺起的脊梁!

谢瑶环是马友仙塑造的另一个忠诚坚贞的艺术形象。她年轻的时候进京演过在坚贞的环境里长大,坚贞地接过红灯发誓继续坚贞下去的长辫子李铁梅。中年时期,诠释过秋风中,牢房里,镣铐加身,砍头只当风吹帽的忠诚坚贞的韩英。读她的这些人物,读的深了,心里就疯长出一片绿意汪汪的感动。尤其是她在塑造谢瑶环时,已然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了,我清晰地读到了她在传承秦腔马派艺术的舞台上步履的紧迫。用正气打底,忠骨做架,胆气为驱,天地间来了我忠心报国谢瑶环!这是马友仙71岁时唱响的必将永垂于世的又一曲正气歌。

猜你喜欢

胆气
遇事犹豫不决?或因胆气不足
明志
观儿子参加70周年庆阅兵有感
百岁翁的“三气”养生法
拜谒许世友将军墓
陈钝之
战友,当你走在离队的路上
颂歌献党
滇西抗战有感
争创中华新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