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慢性湿疹皮损EASI评分及瘙痒症状影响的临床疗效评估
2017-08-31蓝海冰徐萍萍孙晨徐跃容王乐李元文
蓝海冰,徐萍萍,孙晨,徐跃容,王乐,李元文
(1.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 100009;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慢性湿疹皮损EASI评分及瘙痒症状影响的临床疗效评估
蓝海冰1,徐萍萍1,孙晨1,徐跃容1,王乐1,李元文2
(1.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 100009;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例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贺氏针灸三通法组,对照组为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组,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痒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方面,治疗组14.71%,对照组71.42%,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组在改善慢性湿疹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痒方面优于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组,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借鉴及推广。
贺氏针灸三通法;慢性湿疹;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皮损评分及瘙痒评分;复发率
笔者自2015年1月年—2016年5月间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湿疹,并对其瘙痒症状及肥厚性皮损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慢性湿疹60例,均为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女25例,男15例,年龄18~69岁,平均(52.28±10.04)岁,病程(2.72±1.48)d;对照组:女12例,男8例,平均(51.08±10.42)岁,病程(3.04±1.41)d。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3]。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治疗方法。
1.2.2 排除标准 ①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②2周内经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药物系统治疗及外用激素治疗的患者;③皮损发生于面部或外阴部、肛周部位者;④并发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患者;⑤瘢痕体质者;⑥精神病患者;⑦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疾病,糖尿病(血糖未有效控制者)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而不能进行疗效评定者。
1.2.3 试验病例的终止 ①诊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该病例临床试验者;②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或试验中出现了其他影响试验观察的因素,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临床试验者,作无效病例处理;③临床试验方案实施期间出现了严重偏差,如依从性太差等,难以评价药物效应;④受试者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向主管医生申请退出临床试验的要求者。
1.3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
随机:本研究将60例受试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以2∶1的比例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将全部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SAS9.4统计软件制作随机表,根据表格填写随机分配卡,病人按就诊顺序符合纳入标准后开启信封。
1.4 治疗方案
1.4.1 治疗组 ①火针:皮损局部。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位,充分暴露患处,常规消毒后,选择中细盘龙火针。操作者右手毛笔式持针,左手持酒精灯,烧针时将针身倾斜45°置于火焰上,以针身烧红至发白为度,迅速垂直刺入皮损区皮肤,约1~2mm深,留针2 s左右即出针,每针相距1 cm左右,由皮损边缘逐渐向中心点刺,皮损增厚明显处可稍密集性点刺,针数多少视皮损大小而定。②刺络放血拔罐:肺俞、膈俞、委中。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叩刺肺俞、膈俞、委中,以局部皮肤潮红、微渗血为度,用闪火法将玻璃罐迅速扣按在刺络部位,约10min后起罐,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叩刺时的力度和留罐时间根据患者的证型而定,实证重叩,留罐时间可稍长些;虚证轻叩,留罐时间不宜过长。③毫针:风池、风市、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诸穴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火针1次/周,刺络放血拔罐、毫针3次/周。疗程:4周。
1.4.2 对照组 皮损局部外擦糠酸莫米松乳膏(商品名:艾洛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外用药膏药量依指尖单位(FTU)测量法计算,即1个指尖单位药物用以涂满体表2个手掌大小的面积。1次/d,4周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慢性湿疹皮损评分 参照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法[3]:①临床症状的评分:临床表现分为4项,即:红斑,硬肿(水肿)/丘疹,表皮剥蚀,苔藓化。每一临床表现的严重度以0~3分计分,0=无,1=轻,2=中,3=重。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②临床表现面积大小评分:(1)将全身分为4个部位,即:头/颈,上肢,躯干,下肢。上肢包括腋外侧和手。躯干包括腋中部和腹股沟部。下肢包括臀和足部。(2)皮损面积大小计算。用患者手掌为1%估算,易于掌握。但在记分时需按中国新九分法换算成所占该部位的比例计分。(3)皮损面积占各部位面积的比例分值为0~6,即:0为无皮疹,1为<10%,2为10%~19%,3为20%~49%,4为50%~69%,5为70%~89%,6为90%~100%,见表1。
表1 EASI分值表
1.5.2 瘙痒程度评分 瘙痒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是根据国外改良的瘙痒评分等级标准拟定,从瘙痒的程度、发作累计部位及频率对瘙痒进行评估[5-6]。
①瘙痒程度:无瘙痒(0分),轻度瘙痒而不需要搔抓(1分),瘙痒而需要搔抓(2分),瘙痒经搔抓后仍然无法去除,皮肤可见少量抓痕(3分),严重瘙痒并伴随因严重搔抓而出现皮肤破损(4分)。
②瘙痒部位:在身体1或2个部位(1分);3个或更多部位,小于体表面积50%(2分),大于体表面积50%或累计全身(3分)
③瘙痒频率:没有瘙痒(0分),有时感到瘙痒,持续时间<30min(1分),经常感到瘙痒,持续时间>30min,而<2 h(2分),持续感到瘙痒,持续时间>2 h(3分)
皮损瘙痒总评分:级别总分为瘙痒程度、部位和频率3项相加所得。评分分数从1~10分,<3分为轻度瘙痒,4~6分为中度瘙痒,7~10分为重度瘙痒,其中10分为最严重的瘙痒。
1.6 随访 通过复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临床治疗结束后痊愈、显效及好转的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以试验结束后30 d为固定观察时间,详细记录当月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及其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临床治愈为皮损基本消退,瘙痒完全消失,治疗后评分减少90%及以上;显效为皮损明显改善,瘙痒明显减轻,评分减少60%~89%;好转为皮损有所改善,瘙痒减轻,评分减少20%~59%,无效为皮损和瘙痒改善不明显,评分减少20%以下;有效率以治愈率加显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组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皮损数量面积、皮疹形态及瘙痒强度等,并对其进行量化评分。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 见表2。
表2 2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4周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见表3。
2.3 2组4周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见表4。
2.4 2组治疗随访复发率比较 见表5。
表3 2组EASI评分比较
表4 2组瘙痒评分比较
表5 2组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患者最难以忍受的是剧烈瘙痒和皮损肥厚角化皲裂等症状[1]。
中医认为痒是由于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肤肌肉间气血不和而成,或由于血虚风燥,肤失濡养而成。
针对皮损表现,中医多认为湿疮总因先天禀赋不耐[1],或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湿热蕴久或伤阴化燥,肌肤失养,或久病入络,气血瘀滞。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治疗理论体系[2],其理论源于贺老“病多气滞,法宜三通”理论。包括微通、温通和强通法。其中,有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三棱针刺络放血为主的“强通法”和以火针艾灸疗法为主的“温通法”。贺老认为,不同疾病的病因有内伤、外感、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但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气滞是重要的病机之一。当人们正虚或邪实时,致病因素干扰了人体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出现了经络不调,气血瘀滞。气滞则病,气通则调,调则病愈。贺氏三通法中的微通即毫针治疗,通过针刺相应腧穴可以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温通即火针治疗,其具有消散结,拔毒泄热,温阳补气,以热引热的功效[4]。笔者运用火针速刺皮损局部,给邪以出路,迅速消除或改善组织局部水肿、苔藓样变等病理变化,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表皮剥脱,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整体加局部的治疗使瘙痒得以迅速改善。三通法中的强通即刺络放血治疗[5],给予病灶部位定位刺络拔罐放血,具有通经活络、放血排瘀功效,可以明显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其代谢。
从本次临床观察中笔者得出数据,贺氏针灸三通法总有效率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χ2=2.692,P=0.260(P<0.05)],在皮损瘙痒部位,瘙痒频率和瘙痒程度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治疗组,而在皮损的表皮剥蚀、肥厚的改善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好转患者30 d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851,P<0.01)。表明贺氏针灸三通法相对于单纯外用激素类药膏,优势在于能有效的缓解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从而避免慢性疾病因进入“瘙痒—搔抓—感染—瘙痒”的恶性循环而反复不愈的困境。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94-396.
[2] 程海英.贺普仁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 [J].北京中医药,2012,10(1):31-3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 144-146.
[4] 程杨,周小勇,曾宪玉,等.火针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03-905.
[5] 徐维,陈麟,张冬梅,等.放血疗法联合神阙温灸治疗下肢顽固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7):17-19.
R758.23
B
1672-0709(2017)01-0052-03
2016-05-12)
课题名称:北京市东城区科委规划项目(编号:JJ2014-41)
李元文,E-mail:15810104902@163.com